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4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931篇
化学   1691篇
晶体学   42篇
力学   136篇
综合类   56篇
数学   222篇
物理学   327篇
综合类   214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160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143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158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113篇
  1989年   92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制备了三个含有多个苯环的四氮[14]轮烯合镍(Ⅱ)大环配合物,并将其与Cr(CO)_6反应,合成了四个结构新颖的杂多核配合物,用IR,UV,~1H NMR,~(13)C NMR,MS等波谱表征,确定了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并进行了电化学性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2.
应用INDO/S半经验量子化学方法,对簇合物离子Mo3S和Mo3S4Mn+(M=Fe、Ni,n=4;M=Cu,n=5)分别进行分子轨道计算。根据计算得到的簇离子中的原子表观电荷和成键指标,说明Fe、Ni、Cu+与Mo3S成键作用的相对强度依次是Fe-Mo>Ni-Mo>Cu+-Mo。比较了用含组态作用的INDO/S方法计算得到的电子跃迁能与实验得到的电子吸收光谱值,并讨论了吸收峰归属情况。对于M为Fe、Ni的簇离子Mo3S4M4+,最低能量的电子跃迁吸收峰起源于异金属间电荷转移跃迁(MM’CT);而Mo3S4Cu(5+)簇离子观察到的吸收峰主要是Mo3S芯的局域内电荷转移跃迁。根据理论计算结果,由Cu+离子到Mo3S的电荷转移跃迁谱线,大约在46000cm-1以上才能观察到吸收峰。从Mo3S4Fe4+次低能量吸收峰的实验值16600cm-1和理论值16500cm-1与Mo3S的最低能量吸收峰的实验值16600cm-1和理论值16900cm-1比较,表明无论从理论上或实验上都能证实簇离子Mo3S4Fe4+在能量为16600cm-1处的吸收峰是起因于Mo3S芯的局域内电荷转移跃迁。  相似文献   
133.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Ni(en)2]6[(VO)12O6B18O39(OH)3].6H2O多钒硼酸盐,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晶体属三方晶系,R-3空间群.测试了晶体的IR光谱和TG曲线,用循环伏安法详细研究了合成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质及电子转移机理,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两对氧化还原峰,其电子转移数分别为单电子和三电子.  相似文献   
134.
胺型键合反相固定相的制备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将一种新型硅烷偶联剂--β-(3,4-环氧环已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β-ECTS)与辛胺反应,然后再键合到硅胶上,得到了胺型键合固定相,并用元素分析、^13C固体核磁共振、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以甲醇和水为二元流动相,用包括碱性、酸性和中性有机化合物在内的混合物对该固定相进行评价,并考察了该填料的适用pH范围及水解稳定性。结果表明,该固定相具有较好的色谱性能,且在pH=2-8之间稳定性能良好,可有效地用于碱性化合物的分析分离。  相似文献   
135.
采用柠檬酸盐硝酸盐燃烧法,在较低的温度(900℃)下成功地合成单一晶相Gd3Al5O12∶Eu3+发光粉体,紫外激发荧光光谱分析表明,粉体615 nm和593 nm荧光发射源于Eu3+的5D0-7F2和5D0-7F1跃迁.该方法中各工艺条件(如pH值、柠檬酸/金属离子比、煅烧温度)对Gd3Al5O12∶Eu3+发光性能均有影响,通过试验得出了获得最佳发光性能荧光粉体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36.
以四乙基氢氧化铵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静置水热法合成全硅β沸石.用硝酸(13 mol/L)对硅铝比(Si/Al)为20的Na-β沸石回流脱铝.焙烧后的上述两样品经粉末X射线衍射、低温氮吸附、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吸附等温线等表征,发现合成的全硅β沸石骨架与孔道结构完美并具有很高的表面疏水/亲有机物的吸附特性.  相似文献   
137.
从原卟啉Ⅸ(PPⅨ)出发合成氯化原卟啉Ⅸ二甲酯合钴(Ⅲ),分别用元素分析,UV光谱和IR光谱表征。298K时,测定氯化原化原卟啉Ⅸ二甲酯合钴(Ⅲ)与咪唑反应在丙酮或二氯甲烷剂中的表观速率常数kob3,结果表明反应的决速步是单分子咪唑中间体Co(Ⅲ)PPⅨDME(RIm)Cl中氯的离解,总反应速率方程对咪唑是一级反应;氯离解的速率常数k1依赖于溶剂与氯形成氢键的能力,即“远位咪唑氢键效应”;当咪唑中  相似文献   
138.
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碱性介质中二过碲酸合铜(III)(DTC)氧化乙二醇(Glgcol)在291.2-303.2K的反应动力学机理。结果表明, 反应对氧化剂(DTC)是一级, 对乙二醇也是一级, 准一级([Glycol]0>>[DTC]0)速率常数Kobs随着[OH^-]增加而增加, 随着[TeO4^2^-]增加而降低, 并且有负盐效应, 提出了一种含有前期平衡的反应机理。据此导出了一个能够解释全部实验事实的速率方程, 求出平衡常数、速控步骤的速率常数及298.2K时的活化参数。  相似文献   
139.
本文合成了双金属配合物重铬酸四吡啶合镍(Ⅱ)[Py4Ni(HCrO4)2,TPND],晶体结构解析表明,TPND是一个以Ni(Ⅱ)为中心的正八面体配合物,而每两个分子之间由两个Ce-O-Cr桥相连接.并对TPND的氧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具有很高的脱氢活性,对芳香酮腙的脱氢氧化产率较高(8l%~91%).  相似文献   
140.
新型标题18核钢-稀土簇合物从pH3.5的Cu~(2+)-RE~(3+)-pyb(RE=Sm,Tb,pyb=吡啶甜菜碱)水溶液反应体系中分离,经单晶结构测定.分析表明,簇合物阳离子具有一个包裹μ_(12)-ClO_4~-配体的八面体结构的[Cu_(12)RE_6(μ_3-OH)_(24)(μ_(12)-ClO_4)]~(17+)核,其外围有18个水分子和12个桥连pyb羧基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