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4篇
化学   26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8篇
物理学   32篇
综合类   2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南极普里兹湾及邻近海域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南大洋海冰区碳循环的研究中,初级生产力是最重要的基础数据之一.本文就中国南极科考第15、16航次的观测结果,着重讨论普里兹湾及邻近海域初级生产力(PP)的时空变异.第15、16航次生产力的平均测值分别为394.1和271.6 mgC·m-2·d-1,第16航次略低于第15航次.PP的空间分布呈湾内高,湾外低(陆坡、深海区最低)的特征.光合速率的垂直分布呈现次表层极大值型、随深度递减型和极小、极大迭加型3种分布特征,其分布受光照主控.初级生产力在短至1昼夜长达10年的时间尺度内均有显著的变化,初级生产力测值的年际变化最大达2.4倍.  相似文献   
122.
10月10日,我国首台南极望远镜阵CSTAR(Chinese Small Telescope Array)在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并通过验收。该望远镜阵由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紫金山天文台、国家天文台合作研制,是由4台14.5厘米口径的大视场望远镜装在机架上构成的一个小望远镜阵,分别配置白光和g、r、i四种滤光片和lkxlk的CCB相机。  相似文献   
123.
一、南极的冰盖考察 南极是一块神秘的土地,直到今天它还是地球上最孤独最寒冷的地方.但它并不是游离于其它大洲以外的独立世界,那里的一切与我们生活的大陆息息相关,并且关系着全球的气候、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的未来等重大问题,是全世界科学家深感兴趣的天然实验室.开展南极考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甚至要付出鲜血和生命,尽管如此,人们为什么还要争先恐后远渡重洋,不惜一切代价去进行南极考察呢?除了国家意图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里埋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  相似文献   
124.
《中国科学A辑》2001,31(Z1):137-141
1999年5月11日太阳风几乎消失, 其等离子体密度不到1 cm-3, 动压不到0.1 nPa, 而行星际磁场持续北向. 对这一特殊事件日和控制日(1999年5月14日)南极中山站极区电离层多手段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中山站在1999年5月11日地磁活动极为宁静, 通常在地磁当地时的中午前后出现的地磁脉动在这一天几乎没有; 电离层成层明显而稳定, F2层扩展很小; 日侧F2层临界频率明显高于控制日, 且foF2的峰值早约2 h出现; 电离层漂移速度有所减小; 在地磁当地时的中午附近出现了很强的极光Es层, 这一切都说明极区电离层异常平静, 地磁场的偶极化更为明显. 但子夜前出现有类似极光亚暴的征兆, 如地磁H分量明显的负扰, 同时伴随着极光Es和微弱的Pc3脉动等.  相似文献   
125.
南极雪的氢氧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南极中山站至DomeA沿线表层雪、中山附近海冰上覆盖、新降雪和中山站附近湖水的D和^18O,对内陆雪δD和δ18O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变化、海冰上覆盖δDδ18O随深度的变化,各种雪中δD和δ18O之间的要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6.
科学意义。南极洲是一个科学考察的圣地,一是因为许多学科必须在南极这个“天然实验室”里进行,在其他地区不能进行,也无法代替;二是因为南极的许多问题有全球性的意义,与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休戚相关。由于南极洲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世界上无与伦比的独特自然环境: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是世界上冰雪贮量最多的大陆,是世界厂最干燥的大陆,是世界风速最大、风暴最频繁的大陆,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陆,在大气(CO2)和海洋生物间的C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陆漂移学说,是在南极洲找到了确凿的证据之后,才正式确…  相似文献   
127.
南极Dome A(冰穹A)因其优良的观测条件被誉为地球上最好的天文观测台址之一。Dome A温度常年处于-30~-80℃,相对湿度40%~80%,温度起伏大,望远镜镜面易结霜,影响天文观测的效率和质量。为实现无人值守的智能化镜面除霜、减少除霜对观测时间的占用、降低除霜对镜面视宁度的影响、减少除霜对能源的消耗,提出了智能化除霜方法。首先,分析环境、科学数据、仪器三者的关系,利用外部输入非线性自回归(nonlinear auto regressive models with exogenous input,NARX)时间序列神经网络构建望远镜镜面状态的预测模型;其次,设计南极望远镜智能化除霜仿真系统,实时预测镜面情况,根据预测结果模拟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实现智能化除霜,减少了人为干预,节约了观测时间,提高了望远镜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8.
1月12日,中国南极内陆冰盖考察队登上了南极冰盖最高点——海拔4098m的冰穹A。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登顶”。2007年12月11日,经过近一个月的航行,“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抵达南极,中国第24次南极科考队到达中山站,考察队员于12月22日开始向冰穹A进发,经过21天终于抵达。  相似文献   
129.
130.
汪永安 《安徽科技》2012,(12):28-29
本刊讯记者近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安光所最先进、灵敏度更高的被动差分吸收光谱系统近日跟随中国唯一一艘极地考察船"雪龙号"前往南极,开展活性卤素化合物的探测,为极地科考提供第一手监测数据。被动差分吸收光谱系统此次前往南极的目的是获得极地及大洋边界层包括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