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6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304篇
化学   217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370篇
综合类   15篇
数学   95篇
物理学   293篇
综合类   167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采用硬质和软质双组分材料,通过调控两种基体材料的装配夹角,采用光固化3D打印技术制备了不同装配方式的仿贝壳珍珠层复合材料,开展了准静态拉伸实验,结合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其拉伸力学性能、断裂及能量耗散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保持胞元边长不变,随着面内装配角度增加,仿贝壳珍珠层复合材料的强度呈线性增加趋势,断裂应变呈线性减小的趋势;随着面外装配角度增大,断裂应变呈线性减小趋势,而强度在面外装配角小于45°时呈增强趋势,超过45°时趋于稳定;面外装配角度为45°时,材料的强度达到最大值。试样在断裂前主要通过硬质材料的拔出、软/硬相界面处微裂纹的生成及微裂纹在扩展过程中的合并和偏转等方式耗散能量。  相似文献   
102.
氧化铝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力学性能好、高温抗氧化、耐腐蚀、介电性能优异等特点,可用做于天线罩耐高温透波功能材料。以氧化铝纤维为增强体,以氧化铝浆料、莫来石溶胶为基体,磷酸镧作为界面层材料,制备出了氧化铝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在室温以及1 200℃的拉伸强度进行表征,同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破坏规律。结果表明:引入LaPO4 界面相的复合材料,室温下的拉伸强度为148.3 MPa,1 200 ℃下的拉伸强度为129.6 MPa, 与无界面相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相比分别提高了20.1%和24.9%。无界面相的氧化铝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断口平整,呈现脆性断裂,存在LaPO4 界面相的氧化铝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断口有大量纤维拔出,表现出韧性断裂特征。含有LaPO4 界面的复合材料在10 GHz、常温下介电常数均值为5.77,介电损耗为0.001 8。在1 300 ℃下材料的介电常数均值为6.18,介电损耗为0.002 0。相对于常温条件,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的变化率分别为7.10%和11.1%,满足变化率小于15%的要求,有望用于透波复合材料领域。  相似文献   
103.
为系统地研究环氧树脂玻璃钢在静、动态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采用材料测试系统和分离式霍普金森拉杆对材料进行拉伸试验,获得0.001~0.1 s-1及1 128~1 840 s-1应变率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和相应的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动态加载下环氧树脂玻璃钢的应变率增强效应较为明显。为此,引入动态增强因子描述环氧树脂玻璃钢在高应变率下力学性能的增强。采用扫描电镜对损伤断面进行观测,发现动态加载下纤维束平整断裂,而非静态加载下纤维拔出失效。相较于静态加载,动态拉伸载荷作用下玻璃钢的基体-纤维界面断裂韧度更高。基于环氧树脂玻璃钢在动态拉伸下的力学响应,引入宏观损伤累积量,建立一种考虑损伤的非线性拉伸本构模型。拟合结果表明,该模型整体上可以反映环氧树脂玻璃钢在动态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力学响应。  相似文献   
104.
通过数值和解析的方法研究了拉伸到大核间距的分子离子的高次谐波辐射,重点研究了与短轨道贡献相关的谐波辐射谱的精细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大核间距分子离子的短轨道谐波辐射谱呈现了复杂的干涉结构.通过利用一个考虑了电荷共振效应的强场近似模型,可以分辨这些复杂的干涉结构的物理起源:谐波辐射谱上一些干涉最小来源于电离过程中的两中心干涉效应,而另外一些干涉最小来源于再结合过程中的两中心干涉效应,电离干涉最小与再结合干涉最小交替出现.与电离过程不同,再结合过程中,库仑加速会显著改变再结合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从而改变干涉最小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5.
付琛  李红浪  何世堂 《应用声学》2011,30(4):248-253
基于有限元理论,给出了基于ANSYS提取单相单向换能器(Single Phase Unidirectional Transducers,SPUDT)耦合模参数的方法。首先,结合声表面波在压电介质中的传播原理,给出了压电有限元分析方程和对应的ANSYS分析步骤。然后针对SPUDT结构,给出了周期性近似分析的理论模型,利用耦合场分析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最后结合两者的结果来计算SPUDT的耦合模参数。本文给出基底材料为压电晶体128°YX-LiNbO3和YZ-LiNbO3,电极材料为铝的三种不同SPUDT的计算结果,理论结果与Hashimoto和Hartmann文献报道的结果相吻合,并且和实验测试的结果基本一致。从而给出了提取SPUDT耦合模参数的一种通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6.
提出了一种针对超弹性膜材料的等轴对称拉伸试验装置,介绍了等轴拉伸试验的原理和方法,并对等轴拉伸试验条件及数据处理进行了分析,最后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等轴理想拉伸、边角拉伸点不固定的自由拉伸、边角点固定的等轴拉伸3种等轴拉伸方法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边角点固定的等轴拉伸方法在较大拉伸试验范围内的误差较小,可以满足材...  相似文献   
107.
广东南雄断裂带Ar-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雄断裂带是一条大型的拉伸剥离断层。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岩石样品镜下观察的基础上,对南雄断裂带糜棱岩中的同构造变形-变质矿物白云母进行了Ar-Ar法同位素年龄测定。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南雄断裂带作为拉伸剥离正断层活动开始于早白垩世(117.3±2.7 Ma),而其强烈的伸展变形韧性剪切发生在早白垩世末~晚白垩世初(Ar-Ar坪年龄为94.6±0.4 Ma),随后在88.9±1.0 Ma和81.1±2.0 Ma还可能发生过2次较明显的热扰动事件。南雄断裂带Ar-Ar年龄数据为进一步判断华南白垩纪岩石圈伸展作用发生的时间提供了新的热年代学制约,即是说,早白垩世末~晚白垩世初是区域岩石圈伸展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08.
以天然蔗渣浆纤维为原料,利用模塑热压工艺复合成形,得到物理性能优良的纤维模塑装饰建筑材料.借助拉伸性能测试、热重分析、FT-IR等研究了影响该材料力学性能的因素.研究表明:该材料的拉伸性能主要受增强剂和阻燃剂添加量,干燥温度、时间和压力的影响;随着阻燃剂添加量的增加,材料的拉伸性能明显降低;最佳干燥温度为160℃,干燥...  相似文献   
109.
层次秘密通信在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以及其他的具有层次结构的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利用单向散列函数的不可逆计算的特性,设计了一个单向的等级加密体制的密钥管理方案,上级组结点可以安全容易的获取下级组结点的密钥,反之不然.并且在方案中实现安全组的动态添加、删除及更新组结点密钥.本方案计算量小、存贮要求低,并且可以实现分布式并行化计算.  相似文献   
110.
非晶合金的动态弛豫机制对于理解其塑性变形,玻璃转变行为,扩散机制以及晶化行为都至关重要.非晶合金的力学性能与动态弛豫机制的本征关联是该领域当前重要科学问题之一.本文借助于动态力学分析(DMA),探索了Zr_(50)Cu_(40)Al_(10)块体非晶合金从室温到过冷液相区宽温度范围内的动态力学行为.通过单轴拉伸实验,研究了玻璃转变温度附近的高温流变行为.基于准点缺陷理论(quasi-point defects theory),对两种力学行为的适用性以及宏观力学行为变化过程中微观结构的演化规律进行描述.研究结果表明,准点缺陷理论可以很好地描述非晶合金损耗模量α弛豫的主曲线.基于非晶合金的内耗行为,玻璃转变温度以下原子运动的激活能U_β为0.63 eV.与准点缺陷浓度对应的关联因子χ在玻璃转变温度以下约为0.38,而在玻璃转变温度以上则线性增大.Zr_(50)Cu_(40)Al_(10)块体非晶合金在玻璃转变温度附近,随温度和应变速率的不同而在拉伸实验中显示出均匀的或不均匀的流变行为.非晶合金的高温流变行为不仅可以通过扩展指数函数和自由体积理论来描述,还可以通过基于微剪切畴(shear micro-domains, SMDs)的准点缺陷理论来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