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化学   2篇
晶体学   1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4篇
综合类   2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41.
互联网的独特优势使其媒体效应呈现迅猛增长的势头,彻底颠覆了传统媒体“区域性”及“黄金时间”概念,并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广告平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们,将目光聚焦于这一继电视、平媒,广播之后的“第四嫂体”。  相似文献   
142.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PM10的相互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 Models-3/CMAQ 模拟系统, 对珠江三角洲地区 2006 年10 月的大气 PM10 污染进行模拟研究。通过敏感性分析, 获得各城市 PM10 浓度随不同污染源削减的变化情况, 量化出城市间空气污染的相互影响。结果显示,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形成 PM10 区域性污染的格局,广州、佛山、江门、东莞等地是珠三角地区PM10的重要源贡献区域。提出相对敏感系数作为表征外来源影响程度的指标,珠海、江门、中山、佛山等地的 PM10 浓度受到外来源的显著影响, 城市间输送已成为造成珠三角地区PM10污染的重要因素。对重点城市源的合理削减和有效控制, 以及城市群的统一规划、相互协作、联防联控是改善珠三角地区空气质量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43.
城市交通的零焦商业区位效应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一般商业区零售商业布局与交通条件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交通在零售商业区位选择中的区域性宏观效应以及微观的线性延伸和据点辐射效应,并提出了协调商业与交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4.
通过对辽宁省区蛾性软土进行螺旋板载荷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变形控制标准.并对于区域性软土,分别进行不同载荷板面积、不同埋置深度对承载力影响的分析,采用s/d=0.014作为控制地基的承载能力、沉降量满足地基变形和承载力要求,保证建筑物处于正常使用状态,同时可减少基础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45.
依据研究属性与关注范围,高等教育研究可分为普遍性的理论研究、普遍性的实践研究、区域性的理论研究和区域性的实践研究4种类型。基于科学计量学的方法对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分析发现:整体上,西部学者主要从事具有普遍性特征的高教研究,立足西部本土的区域性研究还有待加强。西部学者在普遍性理论研究中,主要围绕高等教育基本理论进行探讨;在普遍性实践研究中,主要致力于国家层面的高等教育政策分析;在区域性理论研究中,主要围绕西南联大与西部特色学科建设进行研究,在区域性实践研究中,主要围绕西部大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研究。普遍性和区域性并非冲突对立,二者的有机结合将会对西部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带来更多启示。  相似文献   
146.
触形大疣蛛是中国中东部唯数不多的广布性的地穴型原蛛。对触形大疣蛛地理区系演化进行研究,旨在探明其时空演化规律,核实或细化学界的某些观点。作者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采用形态特征比值的定量聚类分析方法获得了该蛛26个样点间演化关系的支序图,分析表明:触形大疣蛛种系源自于泥盆纪前东南盆地西北侧西南至东北向短暂相融形成的弧形海湾的多个侵入点,同时,伴随地质构造运动出现的种间分化是发生于这段时期的主要事件;结合近期在缅甸琥珀中发现1亿年前的有尾蜘蛛,推测该蛛来源于西南方向的可能性更大些;随着浙闽地区的抬升使保留于"湘赣岛海"的种系逐渐由西向东渗入,因第三纪地质气候变迁归于平缓,便出现了江西境内的适应性辐射演化;第四纪冰期后,泛江西区域的触形大疣蛛种系进入到深度分化和种群细分阶段。由于线粒体标记被广泛用于种内遗传结构和种群历史等各类研宄中。为进一步核实和细化该地理演化路径或明确其与地质地层发育的关系,作者拟采用线粒体标记等对更多样点的触形大疣蛛样本的遗传分化状态进行综合分析,期待更真实的种群细分,以破解其演化历程。在综述其相关的研究背景后,作者认为该蛛作为该区域地球地质等中长期环境变化的指示生物或许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7.
水环境绩效审计要重点关注水环境政策的执行、水环境资金的运用及水环境项目建设和运营的经济效益。论述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介绍了依据PSR概念框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探讨了评价指标的遴选和运用,以客观评价区域的水环境管理综合绩效。  相似文献   
148.
在新时期,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城镇社区体育发展提出新的要求。该研究立足于陕西特有的陕北、关中、陕南地域特色文化,旨在探讨将其与城镇社区体育有机结合,为构建和谐城镇,和谐陕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9.
王晓娟  沈柏竹  龚志强  封国林 《物理学报》2013,62(22):229201-229201
基于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客观识别技术, 对1951–2010年中国冬季的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进行客观识别. 根据事件的空间分布特征, 将综合指数前60位的事件划分为全国型、东部型、东北-华北型、华北-华南型、北方型和西北-华南型六类; 通过分析不同区域类型低温事件形成的环流背景场验证了分类的有效性. 在此基础上, 以1971年1月21日开始的典型事件为例, 分析了事件对应的海温场、高度场和风场的异常, 确定与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联系较密切的可能气候因子, 进而分析不同类型事件与各气候指数异常的对应关系. 总体而言,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指数异常偏小、北太平洋涛动指数异常偏小、北极涛动指数异常偏小和冬季风异常偏强时, 发生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的概率较高; 且这四种指数的历年冬季平均值达到15%(或85%)极端阈值的年份中, 发生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的百分率分别达到80.0%, 77.8%, 60.0%和62.5%, 从而为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的诊断和预测研究等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 空间分类 气候指数 极端  相似文献   
150.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9年6月8—9日赣中区域性暴雨过程从天气实况、天气形势、影响系统、中尺度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暴雨过程强度强,出现了5站特大暴雨,最大小时雨强77.3 mm,强降水过程中均伴有明显强雷电,以云地闪和负闪为主,强雷电较短时强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