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7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29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412篇 |
力学 | 4篇 |
综合类 | 2篇 |
数学 | 1篇 |
物理学 | 43篇 |
综合类 | 15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39篇 |
2011年 | 34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93篇 |
2007年 | 43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36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37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stems of Schisandra sphenanthera are described for the first time. This investigation has resulted in the isolation of a new phenolic glycoside (1), along with seven known compounds. The structure of 1 was assigned by using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including 2D NMR spectra. 相似文献
82.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enantioseparation using glucose, cellobiose, lactose and raffinose as chiral selector bonded to silica gel via an arm in HPLC. Surprisingly, they also possess high enantioseparation selectivity, may be used in normal-phase and reversed- phase mode, and there is a big chiral discriminating complementary. This work indicates that oligosaccharides could soon become very attractive as a new class of chiral stationary phase for HPLC. 相似文献
83.
Li Li Wang Zhan Lin Li Yong Peng Xu Xiao Qiu Liu Yue Hu Pei Yong Kui Jing Hui Ming Hua 《中国化学快报》2008,19(10):1221-1223
A new caged polyprenylated xanthone, gambogic aldehyde (1), was isolated from the resin of Garcinia hanburyi. Its structure was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al data including 1D and 2D NMR data. In addition, the antiproliferative ability of compound 1 was determined in mouse leukemia P388 and P388/ADR cells. 相似文献
84.
电子自旋共振(ESR)波谱技术自1944年发现以来, 迄今已在化学、物理学、地矿学、生物学特别是生命科学的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由初期主要是对长寿命和稳定的顺磁粒子的研究, 逐步发展到对短寿命中间体, 反应过程机理和动力学的研究. 在检测技术方面, 日益广泛 地采用自旋标记, 自旋捕捉, 时间分辨ESR, 电子 核双共振, 化学诱导动态电子极化(CIDE P )和自旋回波等技术.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将ESR技术用于某些研究领域, 80年代以后有了很快的发展. 以下仅就我国几十年来ESR研究领域的几个主要方面予以简单回顾. 有关文献引用只限于国内外核心刊物正式发表的论文和报道. 相似文献
85.
86.
对微型全化学分析系统(μ-TAS)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领域进行了综述,对μ-TAS在毛细管电泳微型化、DNA及生化分析、组合化学研究等领域的应用研究作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87.
C. A. Lucchesi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00,6(1):2-3
很荣幸能在ALMA的二十周年年会上发言,首先让我先对比一下我们在1980年创始ALMA时和即将到来2000年前夕实验室经理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88.
自行研制了电子碰撞离子化的飞行时间型质量分析器(TOFMS),用于物质的化学分析。用研制的TOFMS测量了Ar离子化的飞行时间谱和离子的部分电离截面积比与碰撞电子能量的依赖关系,将它与Stepshan等人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9.
90.
朱云勤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2(2):126-130
本文研究用微机处理群体数据的方法。我们采用标准分对统计数据进行客观评价。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