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0篇
数学   2篇
综合类   11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2011年利比亚战争爆发后,禁飞区这种国际人道主义干预形式再度引起人们的热议。这种干涉形式本身不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和国际法准则,特别是与国家主权原则格格不入,在法理上的合法性是有问题的。中国无法赞同和支持这种国际干预形式,但又不愿单独承担与西方对抗的成本,于是在安理会表决时屡屡投弃权票。弃权原本是一种"不赞成"票,但在安理会的议事规则中被视为"同意"票,在事实上成了一种"不情愿的同意"。中国的这种立场为安理会通过涉禁飞区决议开了绿灯,从而使这种干预形式获得了法律程序上的合法性。程序上的合法性会对法理上的合法性产生拉动作用,进而使这种干预形式获得更多的国际支持,对中国在禁飞区问题上的立场和外交构成更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92.
唐恬波 《世界知识》2014,(13):46-47
令人眼花缭乱的政治剧情背后,是利比亚蹒跚乃至几近崩溃的重建进程。  相似文献   
93.
湘溪 《世界知识》2011,(9):68-68
广受关注的利比亚内战,越来越有点打成“持久战”与“拉锯战”的味道了!曾几何时,在北约的猛烈空袭下,卡扎菲政权摇摇欲坠如风中之烛,西方媒体甚至已热衷于猜测其结局是“萨达姆式”还是“米洛舍维奇式”。而转眼间,“扛”了一个多月的卡扎菲非但安然无恙、守住了半壁江山,还示威性地在的黎波里大街上露面,而一度气势如虹、险些直捣卡氏老家的反政府武装却没了后劲。  相似文献   
94.
《世界知识》2011,(19):8-8
英国首相卡梅伦和法国总统萨科齐9月15日抵达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成为“全国过渡委员会”武力夺取政权以来首批到访的外国首脑。  相似文献   
95.
湘溪 《世界知识》2011,(22):68-68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英国作家狄更斯的这句名言被许多媒体不约而同地用来形容利比亚即将跨入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96.
陈双庆 《世界知识》2011,(10):33-35
利比亚战事如火如荼、中东乱局仍在不断发酵之际,叙利亚的动荡显得非常抢眼。从3月中旬起,这个在中东乱局中曾一度保持稳定的国家突然爆发大规模反政府示威活动,且愈演愈烈。4月19日,叙利亚政府不得不废除实施了长达48年之久的紧急状态法,不过局势并未因此缓解,反对派号召民众继续参与示威,政府则在5月2日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暴徒和恐怖分子们"在15天之内自首。形势将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97.
达巍 《世界知识》2011,(23):30-31
2011年5月2日,北约正以执行联合国安理会1973号决议的名义在利比亚狂轰滥炸。就在这一天,美国《纽约客》杂志刊发的一篇名为《结果主义者》的文章宣称,“奥巴马可能正在走向某种‘主义’。他的一位顾问将总统在利比亚的行动描述为‘幕后领导’(Leadingfrombehind)。”  相似文献   
98.
时事概览     
□李克强访问香港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8月16日~18日赴港出席国家十二五规划与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港大百年校庆并视察香港特区。今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了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将保持香港和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内容单独成章。这是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首次专程赴香港就新的五年规划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99.
追风人物     
《世界知识》2012,(1):71
卡扎菲或被折磨致死而非死于枪击近日阿拉伯问题专家彼得·绍拉图在接受采访时称,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可能是以"民主的名义"被折磨致死的。绍拉图在接受《世界报》得利是致  相似文献   
100.
从突尼斯、埃及再到利比亚,“茉莉花革命”引发的政治风暴席卷了中东与北非。基于与乱源地盘根错节的利益联系,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一方面为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颇感痛心,想方设法尽量减少政治乱局对经济产生的负面“溢出效应”。另一方面则急于撇清与卡扎菲之间一度曾有过的亲密关系,大力鼓吹起“阿拉伯民主之春”。忙乱之余,倒也不忘用余光扫一下地处东北亚的朝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