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3篇
  免费   501篇
  国内免费   1302篇
化学   839篇
晶体学   17篇
力学   8篇
综合类   44篇
数学   50篇
物理学   1316篇
综合类   108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N,N-二丁基癸酰胺萃取硝酸有机相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界面张力、电导、FT-IR等研究了不同硝酸浓度下萃取有机相的微结构。利用Gaussian曲线拟合处理N,N-二丁基癸酰胺(DBDEA)的羰基吸收峰,结果表明体系中存在多种以氢键结合的物种如DBDEA·HNO3、(DBDEA)2·HNO3等。在较高酸度下有机相中萃取剂分子自组装成小的聚集体-反相胶团,极性核由水、硝酸和萃取剂高电荷密度的极性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72.
用电导法、稳态荧光法和粘度法研究了二聚表面活性剂C12-s-C12*2Br分子中的连接基团链长度(s=2, 3, 4, 6)对其在水溶液中聚集行为的影响. 实验发现, C12-s-C12*2Br的胶团生成能力远比其单体C12TABr强得多, 前者cmc值较后者降低一个数量级. 胶团聚集数N随表面活性剂浓度c的增大而增大, 其中当s=2时的N值在c=7.7 mmol/L后开始急剧增大. 计算结果表明, 此时胶团形状发生了明显变化, 形成了椭球形的胶团. 粘度测定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73.
藻胆体核心复合物结构与功能的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螺旋藻藻胆体中分离出4种不同种结构和光谱形式的变藻蓝蛋白复合物API、APⅡ、APⅢ和APB,利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比较了三聚体和单体的光谱特性,通过对吸收光谱的光谱解叠以及各组分的归属,研究了变藻蓝蛋白复合物内各色团间相互作用的性质和在能量传递中的功能,结果表明,复合物内色团间的作用关系可以用Forster偶极-偶极作用机制来解释,由于妆蛋白和同源亚基的存在影响其结构的对称性,进而影响各色团间  相似文献   
74.
纳米尺寸团簇NinZrn(n=3~5)的几何结构与成键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化学键理论与拓扑原理,设计了团簇NinZrn(n=3-5)的可能几何构型,并用从头算方法进行构型优化,结果表明,由NiZr组成的团簇原子间的Zr-Zr和Zr-Ni键明显较强,而Ni-Ni的成键较弱,并发与NinZrn(n=3-5)团簇电子性质与有机烯烃分子等瓣相似,原子之间的成键按照强弱相间的规则分布。  相似文献   
75.
为了在分子层次上揭示相关催化反应的机理, 人们对过渡金属氧化物团簇与碳氢化合物分子反应进行了大量研究. 相比于过渡金属氧化物团簇阳离子, 阴离子对一些碳氢化合物的活性弱得多, 因此研究还很少. 在本工作中, 我们通过激光溅射产生钒氧团簇阴离子VxOy, 产生的团簇在接近热碰撞条件下与烷烃(C2H6和C4H10)以及烯烃(C2H4和C3H6) 在一个快速流动反应管中进行反应, 飞行时间质谱用来检测反应前后的团簇分布. 在VxOy与烷烃的反应中, 生成了产物V2O6H-和V4O11H-; 在与烯烃的反应中, 产生了相应的吸附产物V4O11X-(X=C2H4或C3H6).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 V2O-6和V4O-11可以活化烷烃(C2H6和C4H10)的C—H键, 也可以与烯烃(C2H4和C3H6)发生3+2环化加成反应形成一个五元环结构(-V-O-C-C-O-), C—H键活化与环加成反应都需经历可以克服的反应能垒. 理论计算与实验观测结果相符合. V2O-6和V4O-11团簇都具有氧原子自由基(O·或O-)的成键特征, 活性O-物种也经常出现在钒氧催化剂表面, 因而本研究在分子水平上, 揭示了表面活性氧物种与碳氢化合物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76.
Interlayer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2,3-naphthol-10-hexadecylaza-15-crown-5(NC16) and N-[1-(9-methoxyanthryl)] decylaza-15-crown-5(A10C) within multilayer Langmuir-Blodgett films has been studied by steady-state fluorescence spectra. The donor and acceptor could be separated precisely by inserting stearic acid (SA) spacers. The efficiency of the energy transfer increases with the decrease in the donor-acceptor distance by a quadratic manner, suggesting the donor excitations are delocalized in the layer.  相似文献   
77.
C12-s-C12•2Br和C12En混合水溶液的胶团化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季铵盐二聚表面活性剂C12 s C12•2Br(s=2、3、4、6)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2E10或C12E23在水溶液中生成混合胶团.其临界胶团总浓度cmcT值介于二元复配体系中各组分的临界胶团浓度和之间.当添加少量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摩尔分数α2=0.1)时,混合胶团中C12E10或C12E23的摩尔分数均已超过0.35;随着溶液中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含量的增大,混合胶团中逐渐以C12E10或C12E23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78.
张兰辉  朱步瑶  赵国玺 《化学学报》1992,50(11):1041-1045
研究了四种氧杂氟表面活性及其与同电性直链碳氢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表面活性;考察了混合体系中的表面吸附和胶团形成现象.在吸附层中分子间有明显的互疏作用,在溶液中倾向于各自形成胶团.还讨论了反离子结合度不同对理想混合胶团的组成CMC的计算的影响,提出了一般的计算式,实验测得这些氧杂氟表面活性剂有较低的胶团反离子结合度.  相似文献   
79.
A three dimensional pharmacophore model has been generated for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 (GSK-3) inhibitots. A dataset consisting of 89 compounds was selected on the basis of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the structures and activity data as required by the CATALYST system. The optimum model with four features (one hydrogen-bond acceptor unit, one ring aromatic unit, and two hydrophobic aromatic units) was selected with a goo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0.95). This model is able to predict the activity of other known GSK-3 inhibitors not included in the model generation, and can be further used to identify structurally diverse compounds with desired biological activity by virtual screening.  相似文献   
80.
改变水分子簇的结构及诱发的生物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水分子簇理论研究的基本状况,以及改变水分子团簇结构的4种方法,包括外加磁场、外加电场、激光辐射以及直接加热法;最后简要介绍了改变水分子团簇结构所诱发的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