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91篇
化学   886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8篇
综合类   20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38篇
综合类   49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电场条件下高分子共混物组分浓度梯度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聚乙烯醇/聚丙烯酸高分子共混物水溶液中,共混物各组分在电场诱导条件下沿电场方向的浓度梯度分布情况.通过测定不同时刻PVA/PAA高分子共混物水溶液在电场的不同区域内的pH值,研究了电场诱导下共混物各组分沿电场方向的迁移过程.结果表明,PAAn-向电场正极迁移,同时由于浓差梯度,PVA向负极迁移,并形成浓度梯度分布.随时间的延长,高分子共混物的组分梯度程度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82.
壳聚糖的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简要评述了近年来壳聚糖的改性和应用,介绍了接枝共聚、共混及形成聚电解质复合物等改性,以及作为生物医用材料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3.
釜内聚合法制备间规聚苯乙烯与聚丙烯共混复合材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MgCl2 TiCl4 β 二酮 MAO催化体系合成间规聚苯乙烯 (sPS)与等规聚丙烯 (iPP)共混复合材料 .对催化剂的活性和共混复合材料的组成随Al∶Ti和聚合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表征 ,催化剂的活性可达 1.5× 10 5gB[molTi·h]- 1 ,sPS的含量可控制在 5 5 %~ 82 % .采用示差量热扫描仪 (DSC)和扫描电镜 (SEM)对共混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4.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GMA)和苯乙烯 (St)多单体熔融接枝聚丙烯 (PP g (GMA co St) )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PBT) 聚丙烯 (PP)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对PBT PP合金进行共混挤出 ,使用DSC、FT IR和SEM、TEM等手段对共混物进行了分析和相形态观察 ,并测试了力学性能 .实验证明 ,熔融共混过程中PP g (GMA co St)的环氧基团可以与PBT的端羧基发生化学反应 ,就地生成了PBT g PP共聚物 ,该共聚物可对PBT PP合金起到良好的增容剂作用 ,使共混物的相区尺寸显著减小 ,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等力学性能同时得到明显改善 ,达到了弹性体系或小分子增容所难以达到的力学性能平衡的效果 .此外 ,TEM的研究还在PBT PP g (GMA co St)共混物中发现了特殊的微相分离结构  相似文献   
85.
通过在高分子共混物内部引入不同的第三相界面,系统地研究了退火热处理条件下界面对于共混物梯度相形态形成的影响,对具有一定初始粒径的共混物体系或初始近似为均相的共混体系,在第三相界面的诱导下,均能形成梯度相形态。探讨了诱导界面间距与体系相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当两个诱导界面间距小于所生成梯度层厚度的两倍时,梯度结构趋于交叠。继续减小透导界面间距,则梯度结构趋于消失,诱导界面间共混物中分散相粒子快速长大,界面的诱导作用遍布整个样片,证实了我们所提出的“高分子共混物中二维条件下界面诱导加速分散相粒子粗化凝聚”的结论。  相似文献   
86.
茂金属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共混物的流变行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茂金属催化乙烯丁烯1共聚物mPE和LDPE共混物的流变行为.测定了一系列共混物的稳态剪切粘度和动态粘弹性,用改进Cross模型拟合实验数据.mPE的零切粘度η0较小,从牛顿型转变为非牛顿型所需的剪切速率较大,转变应力较高,在挤出加工剪切速率范围内熔体粘度高,对剪切敏感性差,这是由于它有较低的重均分子量、窄的分子量分布(Mw/Mn=21)所致.对于对数加和规律,共混物η0在mPE/LDPE为50/50和25/75时有强烈的正偏差,这是由于共混物自由体积减小所致.共混物的转变应力τ*和非牛顿指数n随LDPE加入量增大而降低,表明共混物对剪切的敏感性提高,加工性得到改善.G'和G”的一致性说明mPE和LDPE共混是相容的.  相似文献   
87.
硬质PVC/ACR共混体系的增韧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TEM、SEM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结构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ACR)对聚氯乙烯(PVC/ACR共混体系形态结构的影响,对ACR增韧硬质PVC的机理作了探讨,当PVC中含有8phr以上完善核壳结构的ACR时,在共混体系能形成网络结构,这一结构在受冲击时产生多重银纹,并实现银纹的纯化,在PVC/ACR共混体系的增韧机理中占主导地位,同时,ACR诱发PVC产生剪切形变也是提高其增韧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88.
SEP对PP/PS共混物的增容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游长江 《广州化学》2001,26(3):7-14
研究了苯乙烯 -乙烯 /丙烯二嵌段共聚物 (SEP)对聚丙烯 /聚苯乙烯 (PP/PS)共混物的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SEP在PP/PS共混物中作为增容剂 ,降低了分散相的聚结 ,减小了分散相的平均粒子尺寸 ,大大改变了共混物的形态 ,提高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对PP/PS( 2 0 /80 )共混物的增容作用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89.
范忠雷  刘大壮 《应用化学》2017,34(11):1273-1278
用稀溶液粘度法研究了氯化聚丙烯与石油树脂、丙烯酸树脂和醇酸树脂间的相容性,并用α判据对相容性结果进行判别。结果显示,石油树脂/氯化聚丙烯的共混体系是相容的;丙烯酸树脂/氯化聚丙烯的共混体系是不相容的。而醇酸树脂与氯化聚丙烯的相容性情况复杂,由二者的组成决定。当m(醇酸树脂)∶m(氯化聚丙烯)1∶1时,体系是相容的;当m(醇酸树脂)∶m(氯化聚丙烯)1∶1时,体系是不相容的。通过共溶剂法和涂膜宏观特性对上述体系的相容性进行测定,所得结果与α判据的结果相符合,印证了稀溶液粘度法研究溶液中高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来预测涂料树脂的相容性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90.
尼龙6,6(PA_(6,6)及其共混物结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尼龙6,6(PA_(6,6))是一种典型的结晶性工程塑料,被广泛应用于纺织、机械制造等行业,但其加工温度范围较窄,耐热性差。聚醚砜(PES)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是非晶聚合物,可以诱发某些结晶聚合物结晶。PES与PA_(6,6)共混体系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用熔融法将PES与PA_(6,6)制成共混物,企图改善PA_(6,6)的结晶性,以提高其耐热性,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