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8篇
物理学   6篇
综合类   30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明确车辆在山地城市交叉口停车等待到直行通过这一过程中的纵向加速度特性以及驾乘人员舒适性,在重庆市选取4处交叉口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无人机航拍的交叉口交通流视频,提取车辆运行状态参数,研究不同坡度交叉口不同停车位次的车辆纵向加速度特性,并以加速度和急动度为指标进行舒适性分析。结果表明:(1)在缓坡路段,停车位次越靠前的车辆其加速度峰值越大;(2)在下坡路段,车辆在加速阶段末段加速度会在0 m/s2上下波动,车辆间断性的加减速;(3)在上坡路段,第1和第4位次车辆加速度特性相近,加速峰值较大,第2和第3位次加速度特性相近,加速峰值略小;(4)第1停车位次的车辆在下坡减速过程中更容易带来不适感。  相似文献   
42.
共享停车作为时下全新的一种停车模式,为缓解现有停车供需不平衡、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提供了新方向和新思路。共享泊位是由分布在不同区域、位置的闲置车位集合而成的,因其动态性和时效性而具备不确定性。在泊位分配过程中,已分配的车位时常因用户失信、违约而交易失败,无法发挥泊位的最大价值,造成泊位闲置和浪费。为提高泊位利用率,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用户信用度的泊位分配模型。首先,结合现有信用评价模型,构建了考虑用户信用度的分配模型。然后,以价格和时间为约束,根据双向拍卖模型建立共享泊位参与者(拥有者、用户、平台)的出价机制,确定最终交易价格。进而,计算出用户总的效用值,求得基于效用值的最佳分配序列,并根据该序列对提交上来的用户泊位请求进行有序分配。最后,通过软件仿真,将本文所提模型与先到先停、传统拍卖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模型相较于先到先停方案、传统拍卖模型在收益提升率方面分别增加了2.15%和32.07%;在平均泊位利用率方面分别增加了0.93%和29.99%。  相似文献   
43.
为了缓解城景相邻型景区周边路网交通拥堵、优化景区内部停车设施供给,针对城景相邻型景区周边路网交通承载力及其对停车设施规模的约束作用进行研究。探究城景相邻型景区周边道路动态交通与停车的相互作用,基于景区周边路网交通特性构建景区停车供需关系模型;分析路网中小汽车与常规公交对交通承载力的影响,构建城景相邻型景区周边路网交通承载力模型;基于路网景区交通承载力对停车设施规模的约束作用,构建路网交通承载力约束下的景区停车设施供给模型,并以西安昆明池景区及其周边道路为研究对象进行模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昆明池景区周边的路网交通承载力为6 413 veh/h,与路网交通承载力相匹配的停车设施供给数为7 581个,昆明池景区现状停车设施供给数为5 988个,景区停车泊位缺口达1 593个,高峰时段需要增加临时供给、提高周转率以满足停车需求;提出的交通承载力约束下的城景相邻型景区路网停车设施供给方法,为优化景区周边道路设施结构、制定景区停车管理政策提供了新思路;对缓解城景交通系统交通拥堵、改善城景相邻型景区停车设施现状、调节景区交通网络、景区资源供需状态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4.
为全面诊断城市各区县停车设施发展差别及存在问题,构建城市级停车设施动态评价机制,完善停车设施长效管理体系。从城市停车管理角度探究城市停车设施的发展需求,并从城市停车综合治理、停车设施合理性、停车设施供需水平、停车设施信息化水平、停车设施管理水平5个准则,兼顾城市停车管理者、停车场运营者、停车场使用者的需求,选取31个指标构建城市级停车设施动态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停车设施动态评价指标的数据特点,提出基于熵值-秩和比的城市级停车设施动态评价方法,使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使用秩和比检验评价指标独立性,对各区县停车设施发展水平进行排序分级,并使用算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级停车设施动态评价指标体系的准则层中,停车设施管理水平、停车设施供需水平对评价结果影响较大,权重分别为29.296%和26.556%;指标层中停车综合治理机制、路内停车设施供需比、配建停车社会供需比等指标对评价结果影响较大;对算例中16个区县停车设施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针对Q区、C区、W区的评价结果提出改善对策。研究结果能较好反映各区县的停车设施发展状况,可通过年度动态评价机制将各区停车发展水平进行对比反馈,...  相似文献   
45.
为充分利用车库空间,增加停车位,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双层无避让立体停车设备.该设备机械部分采用"桥式"结构,可依次实现平移、旋转、升降运动.在机械结构设计上以安全、方便、快捷又经济适用为原则.该设备使用时,不影响地面层车辆的进出,具有车位产权独立、空间利用率高、设备简单、运行效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46.
为有效抵抗各类干扰事件对集装箱码头泊位分配计划的影响,有必要制定具有一定鲁棒性且易于恢复调整的泊位分配计划.本文从事前角度出发,针对集装箱码头的泊位分配问题开展以下研究:首先,对码头内干扰泊位分配计划实施的事件进行识别和分类;然后,通过量化以上干扰事件在泊位分配模型中产生的影响,并以最小化船舶的等待时间成本、离港延误时...  相似文献   
47.
为缓解因城市某些地区、某些时间段停车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将居住区内空闲车位进行共享的解决方法已引起多方的关注。在居住区实施共享停车时,需考虑车位提供者与社会停车用户的时空冲突问题。本文首先基于实际停车行为数据,假设车位提供者返回过程呈非齐次泊松过程;其次,以居住区共享停车为运营场景,居住区停车场车位共享率和管理者收益最大化为目标,构建了相应的数学优化模型;最后,设计了粒子群求解算法,通过数值实验,分析该场景下的最优运营策略。结果表明:(1)社会停车用户的最大离开速率在其占车位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时,管理者总收益最大;(2)随着车位提供者车位返回速率突变时间的改变,要使得总收益及车位共享率最优,第一阶段变更共享策略时间设置在车位提供者返回速率突变时间前三十分钟内,第二阶段变更共享策略时间应设置在车位提供者返回速率突变时间后一小时五十分钟以内为宜。  相似文献   
48.
现有的路边停车收费主要通过咪表进行收费,然而咪表并不能很好地解决路边停车收费问题.考虑一种新的路边停车收费模式,此种路边停车收费模式包括自动收费和人工收费,其中自动收费为主,人工收费为辅.自动收费是建立在专用短程通讯的基础上,通过路侧设备与车载单元的通信来完成.采用此路边停车收费模式,有利于提高路边停车场的利用率,减少违规停车和停车不缴费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49.
随着3G技术和NFC移动设备的普及,设计了一种基于NFC+3G技术的停车收费系统.系统以LPC2148为主控制芯片,运用NFC技术为收费手段,实现了自动计时计费、实时查询、显示停车场状况等功能,并且用户可方便地利用3G网络获取和查询信息.系统通过对NFC传输数据的末尾处理能防止用户恶意逃费,而移动设备号码和车牌捆绑传输减少了偷、换车现象,改进和完善了停车收费的管理功能,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0.
停车泊位有限供给条件下最佳停车泊位规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城市中心区的合理停车泊位数量,使之既能满足基本出行需要,又能抑制过量出行造成路网拥堵,首先对停车泊位有限供给条件下驾驶员出行行为进行了分析,划分了不同驾驶员属性以反映不同驾驶员的出行意愿与决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最佳泊位规模优化模型,以使得在道路网络最大容量允许范围内可满足的停车总需求最大并做到泊位利用最大化.介绍了模型求解算法,数值算例表明,通过该模型的优化可确定城市中心区的最佳停车泊位数量,为停车需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