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2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26篇
综合类   96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31.
丁宁 《当代地方科技》2012,(13):177-177
科技翻译的过程就是理解原文并创造性地用准确而精练的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科技英语的翻译要减少使用带感情色彩的词汇和修辞手段,用清晰、严密的词句,并尽量使用专业术语,使译文富有科技文章的韵味。本文就应用英语专业学生服务企业的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一量具量仪技术资料的翻译研究与实践为实例,分析学生在英汉科技翻译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2.
目前,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修辞模式呈现出似中非中、似英非英的状态,这一现象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产生原因也是复杂的。本文通过分析中学生英语作文,从主题阐述和论证方式两方面,例举英语学习者写作中存在的修辞模式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3.
为增强我国展会外宣的传播实效,依托亚里士多德“三诉诸”和肯尼斯·伯克“同一”理论,对比分析厦门两大国际展会官网与国外两大国际展会官网的英语文本,探讨展会外宣文本的修辞策略。研究发现,国外展会外宣文本具有较强的受众意识和更佳的宣传推介效果。建议外宣译者从国外受众的视角对文本进行重构,综合运用人格诉诸、情感诉诸和理性诉诸的修辞策略,用贴近国外受众需求的实用信息充实英文官网文本,用亲近国外受众的表述润色英语文本的语言,达到写者、译者和受众的“同一”和视域融合。[关键词]展会外宣文本;英译文本;修辞策略;受众意识;“三诉诸”理论;“同一”理论  相似文献   
134.
林清 《海峡科学》2014,(8):75-78
近年来,福建省各级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在对外宣传我省科技形象和实力的过程中,竭力希望让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而要真正让世界听进我们的声音,则还需要就科技外宣策略加强思考和努力.翻译作为对外宣传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其目的是要让译文话语及其呈现方式对国际受众真正产生影响力、感召力和吸引力,让世界正确理解中国.该文围绕福建对外科技宣传翻译的真实案例,分析其存在的缺陷和失误,提出译者要具备充分的受众意识,用国外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福建科技成果和政策,助推福建省在对外科技宣传时发好声,让国外受众充分听到我国政府和企业的声音.  相似文献   
135.
我国对外交流中频频出现的"中国崛起/China’s rise"一说,究竟在国际受众中产生了什么效果,又是如何产生这些效果的?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对此缺乏应有的关注。作为一个典型的话语构筑,"崛起/rise"投射出实力日益强大、地位日渐上升的中国形象,无疑极大地增强了国内受众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然而对于多数国际受众而言,传达的则是格局变动、利益洗牌的信号,是对既得利益的威胁。本文通过对"崛起"和"rise"在各自文化中的含义进行修辞分析,结合当代西方主流媒体对"China’s rise"的报道,指出二者的不对称性。鉴于"rise"在国际话语中已具有明显负面联想,且对"中国威胁论"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我国对外交流有必要实行语言上的韬光养晦,慎言"崛起",多谈"发展"。  相似文献   
136.
法律修辞方法是指综合运用各种法律方法,在谋篇布局的基础上,以寻找言说关键词进行说服的思维活动。由于法律修辞方法主要是“把法律作为修辞”以此进行说服,因而法治意识形态的属性比较明显。只要人们在思维过程中“把法律作为修辞”,那么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法律就有了话语权。然而,由于法律修辞方法以说服、信服为目标,因而不能刚性地依据逻辑的推论,或片面地以权力进行压服。法律修辞方法所寻求的,是以形式法治为主,并附之以实质法治的方法;旨在思维的形式和实质两个层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与传统的政治意识形态比较,目前进行的法治意识形态建构,主要是矫正片面的权力思维或实质主义思维的弊端,理顺实质法治与形式法治的关系。在权力政治言辞过剩的情况下,倡导“把法律作为修辞”的说服方法。这对法治意识形态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7.
林白是文坛上"个人化写作"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小说语言自由妖娆,具有强烈的诗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色彩描摹的诗性化、句式选择的诗性化、语言变异的诗性化。认知语言学认为,人脑中存在着隐喻式的思维活动,而这种思维是借助隐喻、借助诗歌描写来进行的;因此,考量林白小说诗性语言的修辞成因,隐喻作用不可或缺。林白小说的诗性语言以陌生化和空白点为读者带来一种语言延伸的审美体验,这种诗性语言不仅是中华民族语言诗意血脉的传承,也是推动文学风格演变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38.
词的借代义和词在修辞上的借代用法不同:词的借代义是从修辞借代用法固化而来的意义,它可以脱离具体的语境而存在,大多被收入了词典.词在修上的借代用法其称代所指是依附于具体的语境的.修辞上的借代用法固化为借代义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本体使用频率较高;二,借体一般表达普遍概念;三,本体与借体的联系要有普遍性;四,本体与借体关系大都是一对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9.
本集中探讨最佳修辞效果的评估原则和评估标准。认为原则主要是得体性与相对性;主张持既以说写也以听读为基点的主客观相统一的标准,并从信息论角度提出“反馈即是效果”的基本评估标准。  相似文献   
140.
从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的对立统一关系出发,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从语境功能视角分析了语言表达中悖论的修辞功效,指出悖论作为一种认知方式揭示了某一语境中所蕴含的潜在真理,同时构建了话语习常意义与语境所确定意义间的张力。在文学文本中,利用这种张力,可以深化所刻画的对象在读者心中的印象;在广告、新闻语篇中,可以借助这种张力,制造"谜团",吸引读者,实现"眼球"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