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化学   3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6篇
综合类   10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司法诉讼这样的途径使受到的各种损失和侵害得到救济,因而引发了对于司法诉讼的成本与收益的思考。本文对司法诉讼的成本及收益进行了界定,阐述了对司法诉讼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的必要性,最后对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提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2.
我国公益诉讼立法仅在受案范围、原告资格方面给予关注,未针对公益诉讼的特性量身制定完备的专属规则,以致实务中要么因无法可依而僵持,要么削足适履,盲目套用一般诉讼规则,减损公益诉讼的价值和功能.公民诉讼、示范性诉讼、第三人诉讼等诉讼模式在权利配置、举证责任、费用承担、效力外拓等方面均设有特殊规定,对我国构建公益诉讼制度具有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93.
实证研究表明,我国法院多在再审程序才被动适用虚假诉讼条款。法院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虚假诉讼条款过程中存在识别与规制滞后、处罚手段单一、第三人救济渠道不足、民刑衔接不畅等问题。立足司法实践,可从适度降低认定标准、拓宽受害人救济渠道、构建顺畅的民刑衔接机制入手,以民事手段加强对虚假诉讼的司法规制。  相似文献   
94.
单纯违约能否主张精神损害赔偿一直是学术界争议话题,存在着肯定说与否定说,司法判决和理论通说均持否定说,而《民法典》第996条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合同守约方在人格权遭受严重精神损害时可以请求赔偿精神损失,具有里程碑意义。但该条款的责任性质、损害认定、赔偿数额等仍有待明确。采用实证分析法,对1295个合同纠纷案的总体特点、原告诉求、判决结果进行分析,以发现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在司法适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解决路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仍有确立的必要,应当是将第九百九十六条界定为违约性质,并调整为合同编下。  相似文献   
95.
微信公众号是人们获取资讯的主要网络平台之一,但公众号作品传播速度快的特性弱化了著作权人对其作品的控制能力,导致大量侵权行为的发生。对于公众号作品的传播,腾讯公司一般不会单独构成侵权,公众号版主及粉丝容易构成侵犯作品的署名权、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为加强公众号作品的著作权保护,腾讯公司需要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政府和执法司法机关要加大打击力度,还要充分发挥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集中许可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
97.
本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解析了证据、证明和诉讼活动三之间的关系。章认为:证据属于客现的物质范畴,证明属于主观的意识范畴,两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证据和证明,只有在诉讼活动中才得以结合,实现主客观的统一,也才能实现揭露事实真相、准确结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8.
股东直接诉讼是股东权保护的重要手段,分析现行立法中的有关直接诉讼的规定之现状,针对我国现阶段股东直接诉讼制度尚不合理,提出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与做法,是完善我国股东直接诉讼的捷径。  相似文献   
99.
张唯 《咸宁学院学报》2004,24(2):98-101
问句是法庭会话的基础和特征。通过对三场典型法庭审判中的问句进行定性的分析,归纳出问句的类型及其功能,进而揭示出法庭会话这一法律诉讼文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0.
康张婷 《科技信息》2007,5(10):114-115
公平责任作为侵权行为一种新的归责原则,引起理论界广泛探讨,在环境侵权领域,也有学者提出应建立环境侵权公平责任。这种观点能否成立?本文试图从法哲学、环境侵权特征、归责原则和现有法律规定等多角度来探讨环境侵权公平责任的不可行,故在环境侵权领域仍应遵循无过错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