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1篇
综合类   4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21.
五四至大革命时期是一个促人觉醒、催人奋进的年代,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福建青年在追逐新思潮中争相传阅进步报刊,并结合斗争实践创办刊物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及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进步报刊为福建青年爱国运动推波助澜,爱国运动又催生出一批富针对性、具地方特色的刊物。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团组织引导下,满怀爱国热忱的福建青年在激情与理性飞扬的读报办报活动和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学新知、悟思想,学理论、用理论,完成了从思想求知者、受启发者到理论引导者、启发者的角色转变,成长为担当救国救民重任的革命先锋力量,其从思想觉醒到自觉担当的逻辑理路对新时代青年成长进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2.
张仲民 《高分子学报》2020,52(12):158-173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期间逐渐成名,之后他又借五四运动的影响和杜威访华带来的人气迅速跃升为当时思想界、学术界的要角。从传播学或阅读史的角度检视“五四”运动后胡适偶像地位的塑造过程和他所依赖的周边社会条件,不难发现胡适极高的情商和处世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善于利用传媒发声,并具有与各方受众展开良性互动的本领,这为其“暴得大名”和吸引受众认可打下了良好基础。概言之,胡适新文化偶像地位的确立,与胡适自身的刻意经营表演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其受众包括其论敌积极参与塑造的结果。揭示这一过程,有助于我们更深刻认识新文化运动中的“互动”和“运动”因素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23.
辛亥一役,资产阶级虽取得暂时胜利,然其革命的预期未果,革命理想的实现亦遥遥无期。在社会严重失序的情势下,复兴儒学传统的思潮有所抬头。因而,民国之后的很长时间内,激进与保守的思潮始终在激荡中消长。西学东渐,舶来的新世界观与价值体系,无不冲击着传统中国本土的人伦秩序。封建伦理道德中最重要的"孝"观念,在中西、新旧文化激烈冲突、碰撞与融合下,不可避免地成为各种价值群体激辩与角力的核心。职是之故,"五四"前后"孝"与"非孝"的相关争论异常激烈,且影响深远。以文化史研究中"大传统"的视域为主要考察,既有抉发"孝"之经典意涵来反"非孝"者,又有"拥孝"与"非孝"论者对传统孝道诸问题的种种回应,还有在新文化背景下折衷传统孝道者,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24.
时值五四运动九十周年,本文试图立足于上海这座城市,从五四发端开始直至当下,回望分析上海历史,展望其美好未来,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25.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五四运动是多方面力量角逐的结果,正是在多种力量的较量与合作中,五四运动才得以爆发、深化,并迅速扩展到全国多个地区。基于《申报》等报纸的报道,五四运动背后的社会团体包括两大类:政治团体和民间团体。政治团体包括:官方政治团体、在野政治团体(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派、以梁启超为首的研究系);民间团体包括:学界、商工界、报界和留学生团体。这些团体间力量的角逐,揭示了五四运动爆发和发展具有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26.
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和抗暴运动均始于北京(北平)而扩展到全国,在中国新民主义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这是北京在全国人心目中所处地位及其影响力的有力佐证。三大运动具有共特点:1)爆发于同一地点;2)共同的大目标;)3共同的先锋群体;4)共同的斗争形式;5)共同波及全国。三大运动发生物北京(北平)不是偶然的,有其深刻的政治背景、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北京作为数百年封建帝都,铸就了全国文化中心的地位,北京  相似文献   
27.
李长之关于中国文艺复兴的文化构想在现代文化出路的讨论中独树一帜。他通过重释“五四”,立足于以儒家为主的传统文化,在对“中体西用”、“全盘西化”和“中国本位”三种典型文化观的反思中确立了现代文化建构的方向。他关于现代文化建构的思想是现代文化史研究的重要理论资源,对当代文化建设具有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28.
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开创了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中,很多新思想相继出现,如:以文学革命为契机的美学变革、以戏剧改革为契机的文学改革、追求形式美学,它们颠覆传统,在本质上提升了中国的思想文化。《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在中国文化史上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29.
 当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有必要更加重视科学文化建设。论述了科学文化建设的3个问题:(1)全面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科学具有繁荣科学、促进发展、培育人才和塑造文明的功能。(2)勇于承担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科学家须具备高度的伦理意识和人文修养,自觉担负特殊的社会责任,履行负责任的科研行为。(3)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核心是追求真理,其精髓是崇尚理性,提倡质疑、批判、出新,追求实证和普遍确定性原则。  相似文献   
30.
有关史料表明 ,孙中山不仅同情和支持五四运动 ,而且还积极地参加了五四运动 ,并且在某种程度还起到了指导作用。在整个运动的过程中 ,孙中山始终都给予大力的支持和指导 ,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促进和指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