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7篇
化学   175篇
晶体学   1篇
物理学   16篇
综合类   7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61.
采用重量法研究了C2H4、O2和N2在5A沸石和碳分子筛上的吸附平衡和扩散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在5A沸石上,C2H4的平衡吸附量和扩散速率均比O2和N2的大;在炭分子筛上,C2H4的平衡吸附量比O2和N2的大,而扩散速率则远小于O2和N2。模拟变压吸附评价表明:C2H4-O2-N2混合组分(含02 6.8%,N2 3.0%)通过该炭分子筛时,O2和N2的穿透时间长,可获得合格的乙烯产品;该炭分子  相似文献   
262.
单扫描极谱法同时测定酒中微量甲醛、乙醛、丙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在0.06 mol/L氯化铵和0.08 mol/L硫酸联氨底液中,单扫描极谱法于原点电位-0.9 V(vs.SCE)起扫,在峰电位分别为-1.13 V(vs.SCE)和-1.33 V(vs.SCE)测定甲醛、乙醛,同时于原点电位-1.20 V(vs.SCE)起扫,在峰电位-1.49 V(vs.SCE)测定丙酮的方法.线性范围为0.25~20.0mg/L甲醛,0.25~16.0mg/L乙醛,0.10~20.0mg/L丙酮;最低检出浓度0.25 mg/L,0.25 mg/L,0.10 mg/L.方法简捷快速,用于酒样分析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263.
CO2加氢生成乙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热力学分析得出:当压力在3.0 ̄4.0MPa,温度在180 ̄300℃的范围内,CO2加氢生成乙醛在热力学上是可能的。实验表明,在Rh-Ag/SiO2、Rh-Ag-LiCl/SiO2催化剂上有乙醛生成,乙醛的选择性最高可达45.89%。  相似文献   
264.
利用原位红外光谱法研究标题化合作在N2 中的反应行为。发现它们在不同温度下能使丙酸分别转化为乙醛和戊酮。金属氧化物对丙酸的戊酮化反应活性顺序是 :Fe3O4 >MnO2 >Cr2 O3>Co2 O3>Ni2 O3,这顺序与下列簇合物对该反应的活性顺序类似 :[Fe2 MnOPH]>[Fe3OPH]>[Fe2 CrOPH]>[Fe2 CoOPH]>[Fe2 NiOPH]>[Cr3OPH][OPH =(μ3 O) (μ O2 CC2 H5) 6(H2 O) 3]。对于戊酮化反应 ,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温度明显高于相应的 [Fe2 MOPH]的反应温度 ,这旁证了 [Fe2 MOPH]的活性组分不是其金属氧化物。还讨论了Fe3O4 ,Fe2 O3 对丙酸分别转化为乙醛和戊酮反应活性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65.
鹿东梅 《光谱实验室》2002,19(1):121-123
采用原子吸收法分析乙醛催化剂溶液中的钯含量,使分析工作者避免接触有毒试剂,改善了工作环境,又缩短了分析时间,通过准确度与精密度试验,证明了原子吸收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适应性强,适用于各种含钯溶液的钯含量分析。  相似文献   
266.
复合催化剂用于乙醛硝酸氧化合成乙二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复催化剂MAS-02使乙醛硝酸氧化合成乙二醛。  相似文献   
267.
"应用溶剂蒸发自组装的方法合成了具有蠕虫状孔道的介孔二氧化钛粉末和薄膜.考察了不同焙烧温度对材料介孔结构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乙醛光催化降解实验用来表征不同焙烧温度下介孔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实验中合成的介孔二氧化钛材料的光催化活性明显高于颗粒二氧化钛(Degussa P25).其中400 oC焙烧的样品具有平均孔径为6.0 nm的窄的孔径分布和117 m2/g的大的比表面积.通过对光催化活性结果的分析,发现介孔二氧化钛的活性主要受其比表面积和结晶性的共同影响.对介孔二氧化钛薄膜材料进行了同样的光催化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