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6篇
数学   1篇
综合类   11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囊肿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病例报告,并查阅相关文献,进一步总结子宫腺肌病囊肿的临床特点.结果 子宫腺肌病囊肿是一类在子宫肌层的较大囊性病变,其内充满子宫内膜异位组织和血液,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可明确诊断.结论 子宫腺肌病囊肿的临床表现与子宫腺肌病相似,国内外报道极少,临床误诊率高,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2.
地方性铝氟病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综述了地方性铝氟病的临床表现和生化特征,骨X线表现,氟与铝的关系,氟、铝与其它元素的关系,骨病理组织学基础,环境及流行病学特征和该病的防治措施与效果。  相似文献   
23.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清、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卒中是老年人重要的死亡或致残原因,在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速的情况下,脑卒中的危害性亦日益突出,因此,脑卒中的防治已成为卫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重视。而在实际生活中,许多脑卒中病人最开始就诊时,接诊的可能并不是神经专科医生,所以对脑卒中的治疗措施难免有些生疏。  相似文献   
24.
2005年6月下旬以来,四川省部分地区爆发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继大量出现不明原因的死亡病例。该病以急性起病、高热、伴有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重者出现中毒性休克、脑膜炎为主要临床表现。之后,广东、香港两地也相继发现了该病例个案。疫情发生后,农业部组织专家联合攻关,确  相似文献   
25.
急性或亚急性中毒——其临床特点为剧烈腹绞痛、贫血、中毒性肝病、中毒性肾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表现头晕、全身无力、肌肉关节酸痛、不能进食、便秘或腹泻、肝脏肿大、肝区压痛、黄疸、血压升高。  相似文献   
26.
王平 《科技信息》2013,(1):477-477
<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起源与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性疾病,以全血容量增多,血粘度增高和脾脏肿大为主要表现。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病人多以头痛、头晕脸红、心慌气短为最早的不适。临床表现为面色暗红色或绛紫色,眼结膜充血、伴有下肢疼痛酸胀。甚至有的病人出现了脑梗阻的情况住院才被查出血色素高达20g/l以上。目前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方法有口服药品羟基脲、潘生丁、复方丹  相似文献   
27.
孙佳  寿张飞 《应用数学》2013,35(20):1850-1851
肾性贫血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重要临床表现,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分泌减少是肾性贫血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微炎症状态、肾性贫血是影响MHD患者透析及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是临床上治疗肾性贫血的主要药物,超过90%的慢性肾病患者应用rHuEPO后肾性贫血可有明显改善,但部分患者存在对EPO的低反应性[1]。近年研究发现,MHD患者微炎症状态可影响EPO的治疗效果。现将我院应用rHuEPO治疗微炎症状态MHD患者肾性贫血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8.
29.
叶利华  林梅 《科技资讯》2014,(11):207-20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迅速推进,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由于骨质疏松具有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因此做好早期的预防干预尤为重要,本文针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及干预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30.
本文对一氧化碳中毒从临床表现、中毒机理、如何对中毒者进行救助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重点从分子结构上分析了CO对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O2对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