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7篇
  免费   484篇
  国内免费   691篇
化学   649篇
晶体学   24篇
力学   424篇
综合类   81篇
数学   867篇
物理学   1174篇
综合类   5093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423篇
  2013年   324篇
  2012年   403篇
  2011年   445篇
  2010年   396篇
  2009年   373篇
  2008年   427篇
  2007年   444篇
  2006年   332篇
  2005年   324篇
  2004年   334篇
  2003年   325篇
  2002年   298篇
  2001年   292篇
  2000年   232篇
  1999年   217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166篇
  1996年   162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二(芳氧基)稀土(Ⅱ)配合物催化ε-己内酯开环聚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研究了二(2,6 二叔丁基 4 甲基酚基)钐[(ArO)2Sm(THF)4]催化ε 己内酯的开环聚合,发现它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并显示“活性”聚合的特点,在甲苯中,当[M]/[I]=2000(摩尔比),60℃,1h,转化率可达98%.并比较了不同的两价稀土化合物的催化活性.通过核磁分析末端基结构的方法,研究了(ArO)2Sm催化己内酯开环聚合的引发机理,发现催化剂首先与己内酯反应,生成三价烯醇式稀土化合物,后者引发己内酯聚合.  相似文献   
92.
采用在空气中程序升温焙烧的方式考察了钛硅分子筛挤条成型催化剂的热稳定性能.对不同温度焙烧得到的样品进行了XRD、IR、UV Raman和SEM表征.结果表明,在高温焙烧时,由于载体结构的改变引起载体与分子筛之问相互作用发生变化,导致成型催化剂中分子筛骨架破坏.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IR谱图中960cm^-1处代表钛进入骨架的特征峰的强度迅速减弱,当焙烧温度达到1000℃时,960cm-1处的骨架钛特征峰移至948cm^-1.在紫外拉曼谱图中,骨架位钛物种的特征拉曼谱峰-1125cm^-1谱峰在加入SiO2载体后,高温下峰强度明显降低,这说明载体的加入降低了钛硅分子筛挤条成型催化剂的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93.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为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甲苯与正庚烷为有机致孔剂,20%的甘油水溶液为内水相(超孔致孔剂),利用二次乳化法制备了(W/O)/W乳液,通过紫外光引发悬浮聚合生成两类孔型高分子微球(BiPB).BiPB孔径为双峰分布,范围分别在10~100nm和1000~7300nm之间;而其体积平均粒径、比表面积、湿密度、静态吸附容量与不含超孔的微孔介质(MiPB)接近.修饰相同二乙胺密度的BiPB和MiPB介质虽在较低流速(5cm/min)下有相近的动态吸附容量,但在高流速(40cm/min)下BiPB的动态吸附容量约为MiPB的动态吸附容量的3倍,表明BiPB介质的超孔结构对孔内传质的强化作用,因而其更适合于高速的蛋白质色谱分离.  相似文献   
94.
Amphiphilic copolymer of 5-benzyloxytrimethylene carbonate (BTMC) with poly (vinyl pyrrolidone) (PVP) 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using immobilized porcine pancreas lipase (IPPL) or SnOct2 as catalyst. Hydroxyl terminated PVP, synthesized with 2-mercaptoethanol as a chain transfer reagent, was employed as a rnacroinitiator. The resulting copolym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GPC, ^1H NMR and IR. Increasing the BTMC/PVP-OH feed ratio ([B]/[P]) resulted in the increase of Mn of corresponding copolymers and the decrease of Mw/Mn. Immobilized enzyme has comparable catalytic activity to SnOct2 for the copolymerization.  相似文献   
95.
开环聚合;生物降解共聚物;两亲型聚L-亮氨酸-聚乙二醇单甲醚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相似文献   
96.
利用缺位填充法合成了12个γ-[SiW10O36]8-夹心型稀土元素单取代多酸化合物K13[Ln(SiW10O36)2]·nH2O(Ln=La3+,Ce3+,Pr3+,Nd3+,Sm3+,Eu3+,Gd3+,Tb3+,Dy3+,Ho3+,Er3+,Yb3+).通过元素分析确定其组成,由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循环伏安及室温磁化率测定结果确认稀土离子与γ-[SiW10O36]8-相配位;183WNMR及荧光光谱结果则表明,稀土离子处于2个γ-[SiW10O36]8-构成的八配位环境中,标题化合物具有夹心型D2d对称性结构.  相似文献   
97.
Fe_3(CO)_(12)与配位基前体P(NEt_2)_2Cl反应,给出4个新的两核和三核铁羰基簇合衍生物:Fe_2(CO)_6(μ-Cl)[μ-P(NEt_2)_2](Ⅰ),Fe_2(CO)_6[μ-P(NEt_2)_2]_2(Ⅱ),Fe_3(CO)_9(μ-CO)(μ_3-PNEt_2)(Ⅲ)和Fe_3(CO)_9(μ_3-PNEt_2)[P(NEt_2)_3](Ⅳ)。在反应期间,配前体分子中的P-Cl和P-N键劈开,形成的分子片Cl、PNEt_2、P(NEt_2)_2和P(NEt_2)_3作为配体与铁羰合物重新组建成上述簇合物。利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Ⅰ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8745(6)nm,b=0.9601(7)nm,c=1.3996(10)nm,α=74.131(11)°,β=79.480(12)°,γ=69.727(12)°,V=1.0553(13)nm~3,D_c=1.543g·cm~(-3),Z=2,R=0.0443,wR=0.0831。Ⅱ属正交晶系,Pbcn空间群,晶胞参数a=1.0153(3)nm,b=1.7543(5)nm,c=1.6860(5)nm,V=3.0031(15)nm~3,D_c=1.394g·cm~(-3),Z=4,R=0.0519,wR=0.1035。Ⅲ属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0280(5)nm,b=1.2113(5)nm,c=1.9192(7)nm,β=93.560(7)°,V=2.1366(16)nm~3,D_c=1.712g·cm~(-3),Z=4。Ⅳ属单斜晶系,Cc空间群,晶胞参数a=1.5875(7)nm,b=1.0359(5)nm,C=2.1919(9)nm,β=101.266(8)°,V=3.535(3)nm~3,Dc=1.443g·cm~(-3),Z=4。Ⅰ和Ⅱ为两核铁簇,其簇骨架Fe_2PCl和Fe_2P_2呈蝶状。Ⅲ和Ⅳ  相似文献   
98.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核Fisher判别方法在油水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测井数据结构复杂和交集严重的特点,将主成分分析思想应用到剔除奇异点和寻找两类样本的交集中,并在交集中应用核Fisher判别方法,进行油水判别,弥补了Fisher线性判别方法的不足.通过将主成分分析和核Fisher判别方法这两种理论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了利用测井数据识别油水层的鉴别能力,实际应用中证明了本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
针对薄板坯连铸连轧两流供料方式下生产组织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两种生产计划组织方式,建立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根据仿真分析结果对薄板坯连铸连轧的生产组织方式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0.
旋转弹两级分离动力学模型建立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连接方式对导弹两级分离的影响,针对采用套筒连接和螺栓对接两种分离连接方案的旋转弹,对两种连接形式分别进行了分离过程的运动特性分析;针对两种连接方式不同的运动特点,分析了其分离过程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弹体动力学模型.根据两种连接形式的算例,对分离过程进行了数字仿真分析.仿真结果显示两种模型下导弹分离成功,证明弹体动力学模型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