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1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98篇
化学   104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59篇
综合类   29篇
数学   84篇
物理学   145篇
综合类   134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891.
垂茎异黄精是中国特有的附生植物,目前仅在四川贡嘎山海螺沟发现其分布.在海螺沟的青石板沟对其个体和植物群落特征,重点对其着生树木及其微环境特征进行了调查.共搜寻到27株树木上的110株垂茎异黄精个体,分布在海拔2255~2412 m之间.垂茎异黄精的结实率为32.7%,植株平均长度为43.8±18.3 cm,平均生长高度为11.2±3.6m,平均叶片数量为4.4±3.5片,平均结实数量为1.8±3.6个/株.垂茎异黄精主要生长在苞槲柯林和苞槲柯、香桦、扇叶槭老龄林中,层次分明、物种组成丰富.垂茎异黄精所附生树木的平均胸径为87.7±31.1 cm,平均高度为20.9±5.0m.垂茎异黄精主要着生在苞槲柯树的侧枝上,平均侧枝角度为1.5±13.6°,平均侧枝直径为14.3±9.5 cm,平均苔藓厚度为6.1±1.0 cm,苔藓种类丰富.  相似文献   
892.
 2008年11月至2010年6月,对珠海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稻田及周围杂草以及冬种黑麦草田3种不同生境的节肢动物越冬群落进行系统调查,共鉴定出六足动物10目57科78种。水稻种植期稻田以双翅目和同翅目为优势种类,而杂草地以双翅目为优势种类。冬种黑麦草田以双翅目和膜翅目为优势种类,杂草地以膜翅目、缨翅目和双翅目为优势种类。每次取样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在2.30~3.20之间, Pielou均匀性指数(J)在0.72~0.86之间,但水稻成熟后会影响均匀度。优势度指数(C)均在0.25以下。水稻生长期和冬闲期各种指数没有明显的差异。水稻种植期期间,黑麦草田与对照田Jaccard相似性指数最高,但在冬闲期,杂草地与黑麦草田更高。  相似文献   
893.
针对反射式电润湿显示器在不同环境光下,对显示器上内容的清晰度、对比度的影响,提出一种保留相邻灰度人眼视觉响应差的亮度校正方法.该方法保证其它环境光下的人眼对相邻灰度的响应差与参考环境光下的响应差一致.同时为实现电润湿显示器的精准调制,将校正后的亮度进行二次校正,非线性校正.采用本文方法校正后的电压与亮度曲线的关系更接近线性,提高了电润湿显示器对比度,增加图像细节,优化了显示效果.  相似文献   
894.
彭丹  孙霞  明欣  赵丹  任宝华 《化学教育》2019,40(5):30-36
通过对目前在校的高三学生进行前期调查找到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思维障碍,针对学生的思维障碍进行了高二有机化学模块整体教学设计,并进行了具体的课堂实施。以2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区级公开课“醛”为例,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表现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前测和后测的对比证实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及实施能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为进一步研究有机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5.
为了比较不同恢复阶段人工植林演化规律,以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闇门滩、塔尔沟、杨家寨3个不同恢复阶段的人工群落作为研究对象,对造林后10、20和30年的青杨、祁连圆柏、华北落叶松和青海云杉人工群落土壤氮、磷、钾、有机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 4种人工群落胸径年均增长量均随林龄增大而增大,冠径比随林龄增大而降低; 20年青杨树高生长量最大,其余三种人工群落树高生长量均随林龄增大而增大。(2)不同恢复阶段土壤N、P、K、有机质含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加,青海云杉和华北落叶松养分指标高于青杨和祁连圆柏群落; 10年和20年的华北落叶松和祁连圆柏林人工群落土壤磷元素与土壤N∶P有显著相关性。(3)不同林龄间人工群落土壤N∶P差异显著;青杨群落土壤N∶P高于其他群落; 20年青海云杉和20年以上的祁连圆柏人工群落土壤N∶P低于其他群落。研究表明,青海云杉和华北落叶松更适合该地区退耕地人工建植。土壤P影响该地区人工植林的天然化发育;土壤N∶P对人工群落的发育有一定指示作用,在高寒丘陵区人工林经营中,可在林木发育前期适当增施磷肥,促进群落天然化发育。  相似文献   
896.
我国南海的离岸岛礁以珊瑚礁生境为主。珊瑚礁在提升海洋生态资源和维护我国海洋国土权益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南海珊瑚礁生境和资源严重退化,威胁着渔业资源、海洋环境以及国土安全。现代化的海洋牧场被认为是实现南海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模式。珊瑚礁生境与资源的修复则是热带岛礁型海洋牧场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基于此,本文整理了珊瑚礁生境与资源修复的技术方法,详细介绍了珊瑚礁生境构建框架生物造礁石珊瑚的有性繁殖、断枝培育、底播移植等技术方法以及珊瑚礁其他特色生物资源人工放流技术,并提出了在珊瑚礁生境与资源修复中所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97.
为测定不同产地大果山楂总黄酮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选用广西、广东10种不同产地的大果山楂鲜果,采用回流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对大果山楂总黄酮进行提取;对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方法学考察,并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氧自由基吸收法来评价大果山楂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超声提取法耗时短、效率高、操作简便,优于回流提取法,适用于大果山楂总黄酮的提取;芦丁在0.008—0.064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 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8%(RSD=1.07%),表明可见分光光度法适用于大果山楂总黄酮含量测定;10种产地大果山楂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广西靖西市大果山楂总黄酮含量高达38.61 mg/g,大部分产地的大果山楂总黄酮含量为20.91—32.63 mg/g。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大果山楂总黄酮提取液均具有良好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以广西靖西市大果山楂总黄酮提取液体外抗氧化效果最佳,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半数清除浓度IC50=(0.048±0.006)mg/mL,氧自由基吸收能力为(39.35±0.42)mg TE/g FW。本研究为大果山楂的原料、产品质量控制,以及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98.
靖边三道沟黄土剖面地处毛乌素沙地-黄土高原的交界地带,存在良好的地质环境变化记录。为了探讨靖边地区黄土的来源、成因、风化程度,选取靖边县的三道沟剖面地球化学元素进行分析并与其他剖面对比。其结果表明:(1)三道沟剖面常量元素百分含量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SiO2、Al2O3、CaO、Fe2O3、K2O、MgO、Na2O、TiO2,与其他典型风成剖面及UCC标准化曲线存在很好的对应性,佐证其风成成因。(2)三道沟剖面处在风化初期的去Ca、Na阶段,古土壤中元素迁移特征较黄土层中更明显。(3)根据元素比值的分布及示踪元素的分析,三道沟剖面黄土与武威黄土、洛川黄土、西风红粘土、下蜀黄土存在相似源区。(4)不同地区黄土在Na/K-CIA,Bc-CIA,Ki-CIA,Ba-CIA在对比分析图中分布不同区域,显示出风化程度的差异与季风变化存在相关性,其反映出的化学风化程度与CIA值、A-CN-K图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899.
普洱熟茶和普洱生茶的FTI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对云南省普洱地区不同厂家所生产的不同贮存年限的熟茶和生茶样品进行鉴别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普洱熟茶和生茶的红外光谱十分相似, 但由于加工工艺不同, 贮存年限不同, 其主要化学成分的组成比例不同, 因而熟茶和生茶、自然发酵和人工发酵的熟茶等均具有各自的特征谱。根据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 不仅可以区别熟茶和生茶, 还可以区别自然发酵和人工发酵的熟茶, 区别贮存时间的长短。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鉴别茶叶, 有快速、简便和直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900.
城市居民对环境噪声群体性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蕙  籍仙蓉  矢野隆 《声学学报》2008,33(3):275-282
2006年3月-8月在天津市区以问卷调查方式就居民对环境噪声群体性反应进行了研究.问卷采用了国际噪声组织ICBEN(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Biological Effects of Noise)第6小组推荐使用的两个标准调查问题,同时在参与调查的居民区内18个测点进行了道路噪声暴露量的测量,建立了居民对道路噪声群体性反应关系曲线.在此基础上对居民现处的声环境及居民对噪声问题的态度和评价特点进行了分析:调查对象能清楚地认识到噪声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对所处的声环境均持否定的态度,特别是对工作和公共场所的声环境.调查对象认为道路噪声是现在和将来困扰他们的最主要的噪声源,对建筑施工噪声最反感.调查对象更看重私密空间的声质量,噪声的主观评价也随被干扰活动的重要程度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