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8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李旭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0):29-31
笔者穷尽选取《左传》的部分章节的省略句,从语义学的角度以进行考察,其中施事省略占主体地位,本文通过分析表明,施事省略主要表现在承前、语境、动词语义特征、人称、泛省、叙述省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随文释义的注疏是与经典正文相对应的一个语言场面,它具备时代性和口语性的特点,因而也最能反映当时语言的真实面貌.《左传》的单音词,晋代杜预常常用复合词来注释.把《左传》的单音词与杜注相对应的联合武复合词加以对照,以探索由上古单音词到中古复合词发展的轨迹,拟考察中古早期联合式复合词的构成特点和发展状况,为汉语构词法发展史积累一点资料.  相似文献   
13.
华辛  段明 《少儿科技》2013,(1):23-24
1.作为21世纪的中国人,只要你用手机或电脑,只要你查字典……就要用到周有光的成果——《汉语拼音方案》。周老用数十年的执着跋涉,开创了一条语文现代化的道路。2.1906年1月,江苏常州,一个男孩洪亮的啼哭声传遍了青果巷,周有光(原名耀平)诞生了。少年有光会拉二胡,爱读唐诗、《左传》,传阅白话诗集《尝试集》,英文读写也棒……  相似文献   
14.
《左传》是我国历史上一部杰出的史学巨著,其中记述的外交辞令是全书的精华所在,就其整体风貌而言,体现出鲜明的崇礼、重礼色彩。本文从《左传》外交辞令所具有的民族特色入手,主要就礼对外交辞令的制约作用、积极影响,以及礼在外交斗争中的具体运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左传》中一段子曰对泄冶死谏的道德评判,看似与孔子一贯的伦理主张不合,乃至有些学者怀疑这里的子曰并非孔子的言论。但经过分析尤其是通过与《论语》中类似子曰的比较,它与孔子的思想没有矛盾,而毋宁是体现了孔子评价政治伦理行为的慎重态度及其评价本身的复杂面相。围绕君子如何对待善恶政治这一主题,进而分析了《左传》中其它几段子曰,以作为佐证说明,它们可以与《论语》的相关思想互补,从而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6.
《史记》与《左传》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两部历史著作,为我们保留了大量的珍贵资料,中国早期女性形象的记载也大多留于此。但不论从形象塑造内容、人物塑造方法,以及各种形成原因等方面来看,二者都有较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李艳 《长春大学学报》2012,(9):1092-1094
并列连词与在先秦时期使用较为普遍。通过对《左传》中出现的并列连词与进行穷尽性的语料搜集,分析其在《左传》中的使用情况及特征,从而为进一步总结归纳先秦时期并列连词的使用及特征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吴王阖闾凭借其敏锐的政治眼光,过人的谋略,大胆改革,选贤任能,终于使当时并不十分强大的吴国变得国富民强。之后,吴国击败强楚,一时威震诸侯,在春秋后期的政治军事舞台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阖闾也有其性格上的弱点,那就是恃勇好斗,轻易挑起了对越国的战争,不仅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也使自己走上了死亡之路。另外,他大造宫室、城池,也暴露了他奴役人民的本性。  相似文献   
19.
《左传》不仅是一部史学名,同时也是以辞见长的优秀学作品,在我国古代学发展中外占有重要的地位,《左传》的作在谋篇布局时善于巧妙地蕴伏笔于记言和叙事中,并 通过占卜、梦境和天象、童谣等方式在前中埋下伏笔,前伏后应,用以 预示社会变化、时事动态以及个人命运的发展,使得整部作品脉络清晰、结构谨严,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20.
吴闿生《左传微》继承桐城文法,创新地将文章学上的“义法”论转化为以“文法解义理”的阐释学方法,不仅夯实了义法理论的经学基础,亦开辟了《左传》阐释的新方法。韩席筹作《左传分国集注》,采略诸家,尤取《左传微》为多,对于吴闿生所创之新方法,多取而用之、化而施之,并依托集注之体,构建了以文法、尾评及考据等方式进行义理解说的阐释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