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4篇
  免费   1015篇
  国内免费   71篇
化学   26篇
力学   89篇
综合类   30篇
数学   564篇
物理学   1230篇
无线电   256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275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341篇
  2011年   353篇
  2010年   301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340篇
  2007年   330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针对随机共振应用于单频载波同步时存在的噪声能量转化不彻底、采样点数量需求高的问题,提出了随机共振等效时移的载波同步方法。首先,通过充分利用接收信号的先验信息,设计样点等效时移过程,降低了载波同步对采样率的需求;其次,通过设计多级迭代的随机共振系统,并设置本地同频方波信号,提高了噪声的转化效率;最后,给出了较为完整的时移校准和时延校准的模块设计。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均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载波同步,并较现有方法提高约10 d性能。  相似文献   
72.
郑昌安  吴学智 《通信技术》2015,48(6):729-737
挑战/应答方式是一种常用的安全性较高的动态身份认证技术,但窄带信道条件和高效率、高安全性要求限制了其在军事短波环境中的应用。基于短波终端和岸基短波台站已有的安全基础—预共享对称密钥,设计了一种改进的基于挑战/应答机制的短波接入双向认证系统。针对短波接入网实际应用,在认证过程中引入随机数和时间戳两种动态因子,在增强接入认证系统安全性的同时,有效减少了认证过程中的开销,实现通信双方相互认证的同时还能够完成会话和完整性密钥的协商。  相似文献   
73.
在n-Rayleigh信道下,研究了MRC(Maximal Ratio Combining)合并接收系统的平均码字错误率(ASEP)性能。基于矩生成函数(MGF)的方法,推导了MRC接收系统在n-Rayleigh衰落信道上采用M进制相移键控(MPSK),M进制正交幅度调制(MQAM)和M进制脉冲幅度调制(MPAM)等几种M进制数字调制方式的ASEP的计算式。然后在不同条件下,仿真了系统的ASEP性能,仿真值与理论值相一致,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得到了证明。分析结果表明:分集支路数和衰弱因子对系统的ASEP性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4.
应用于手机等通信电子产品电源系统的DC-DC开关电源变换器芯片,要求具有高性能的振荡器。鉴于此要求,设计了一款具有充放电电容的高性能振荡器。该振荡器基于0.5μm BCD工艺库,利用Cadence和Hspice软件,在芯片系统典型应用环境下仿真,得到的内同步振荡频率为794 k Hz,外部EN同步振荡频率为1 MHz到2MHz;在VCC=5.5 V,0~125℃温度范围内振荡器的频率偏移在6%以内。仿真结果显示,该振荡器性能良好,适用于DC-DC开关电源。  相似文献   
75.
耦合时滞光电反馈系统的同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同步是实 现保密通信的基础,现有的基于时滞光电反馈混沌系统的同步研究主要集中在实现方面。本 文利用Lyapunov函数法,从理论研究耦合时滞光电反馈混沌系统的同步问题,包括单向耦合 和双向耦合两种形式。结果表明,耦合时滞光电反馈混沌系统能够实现鲁棒同步。对理论结 果进行了数值实验分析,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一致。  相似文献   
76.
分析了延时反馈双环掺铒光纤(EDF)激光器互注入 系统的动态特性,并引入一种量化时间序列复杂度的评 价方法——排列熵(PE,permutation entropy),对激光器输出状 态和混沌同步质量与复杂度的关系进行讨论。研究表明,通过调节反馈 延迟时间和反馈强度可控制系统的输出状态,使系统输出为周期态和混沌态,而且利用PE熵计算激光器 输出信号的复杂度相对于分岔图同样能直观准确的反映出系统动态行为;在激光器独立工作 情况下,输出 信号的混沌区域内夹杂有较多的周期态,而在互注入情况下,混沌区域增宽且较为平坦,同 时输出信号复 杂度的PE值较高,互注入系统有利于参数选择的范围和提高混沌通信系统的安全性;提 高注入强度可 得到高质量的混沌同步,两个激光器在同步和不同步时输出信号的复杂度是 不同的,可见 研究激光器输出信号的复杂度可成为分析混沌同步质量的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77.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飞行器测控通信系统需要测量的参数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但同时要求系统在进行方案搭建时满足更高的可靠性、更小的体积和更小的设备质量。为解决这类问题,提出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飞行器测量方案,方案重点从节点配置、时间同步、网络拓扑、能源供应等方面对方案进行阐述,最后给出了应解决的关键技术攻关方向。  相似文献   
78.
The synchronization problem for both continuous and discrete‐time complex dynamical networks with time‐varying delays is investigated. Using optimal partitioning method, time‐varying delays are partitioned into l subintervals and generalized results are derived in terms of linear matrix inequalities (LMIs). New delay‐dependent synchronization criteria in terms of LMIs are derived by constructing appropriate Lyapunov–Krasovskii functional, reciprocally convex combination technique and some inequality techniques. Numerical examples are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advantage of the proposed synchronization criteria. © 2014 Wiley Periodicals, Inc. Complexity 21: 193–210, 2015  相似文献   
79.
Synchronization behavior of bursting neurons is investigated in a neuronal network ring impulsively coupled, in which each neuron exhibits chaotic bursting behavior. Based on the Lyapunov stability theory and impulsive control theory,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synchronization of the multiple systems coupled with impulsive variables can be obtained. The neurons become synchronous via suitable impulsive strength and resetting period. Furthermore, the result is obtained that synchronization among neurons is weaken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reset period and the number of neurons. Finally,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provided to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2014 Wiley Periodicals, Inc. Complexity 21: 29–37, 2015  相似文献   
80.
The title CdII coordination framework, [Cd(C15H8O5)(H2O)]n or [Cd(bpdc)(H2O)]n [H2bpdc is 2‐(4‐carboxybenzoyl)benzoic acid], has been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using IR spectroscopy, elemental analysis, thermal analysis an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Each CdII centre is six‐coordinated by two O atoms from one 2‐(4‐carboxylatobenzoyl)benzoate (bpdc2−) ligand in chelating mode, three O‐donor atoms from three other bpdc2− anions and one O atom from a coordinated water molecule in an octahedral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 Two crystallographically equivalent CdII cations are bridged by one O atom of the 2‐carboxylate group of one bpdc2− ligand and by both O atoms of the 4‐carboxylate group of a second bpdc2− ligand to form a binuclear [(Cd)2(O)(OCO)] secondary building unit. Adjacent secondary building units are interlinked to form a one‐dimensional [Cd(OCO)2]n chain. The bpdc2− ligands link these rod‐shaped chains to give rise to a complex two‐dimensional [Cd(bpdc)]n framework with a 4,4‐connected binodal net topology of point symbol {43.62.8}. The compound exhibits a strong fluorescence emission and typical ferroelectric behaviour in the solid state at room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