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73篇
  免费   934篇
  国内免费   339篇
化学   3103篇
晶体学   8篇
力学   120篇
综合类   88篇
数学   684篇
物理学   672篇
无线电   457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298篇
  2016年   348篇
  2015年   364篇
  2014年   502篇
  2013年   550篇
  2012年   472篇
  2011年   516篇
  2010年   449篇
  2009年   475篇
  2008年   496篇
  2007年   482篇
  2006年   468篇
  2005年   428篇
  2004年   373篇
  2003年   333篇
  2002年   299篇
  2001年   244篇
  2000年   223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64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Functional, degradable polymers were synthesized via the copolymerization of vinyl acetate (VAc) and 2‐methylene‐1,3‐dioxepane (MDO) using a macro‐xanthate CTA, poly(N‐vinylpyrrolidone), 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amphiphilic block copolymers of poly(NVP)‐b‐poly(MDO‐co‐VAc). The behavior of the block copolymers in water was investigated and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self‐assembled nanoparticles containing a hydrophobic core and a hydrophilic corona. The size of the resultant nanoparticles was able to be tuned with variation of the hydrophilic and hydrophobic segments of the core and corona by changing the incorporation of the macro‐CTA as well as the monomer composition in the copolymers, as observed by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Static Light Scattering,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alyses. The concept was further applied to a VAc derivative monomer, vinyl bromobutanoate, to incorporate further functionalities such as fluorescent dithiomaleimide groups throughout the polymer backbone using azidation and “click” chemistry as postpolymerization tools to create fluorescently labeled nanoparticles. © 2015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Polym. Sci., Part A: Polym. Chem. 2015 , 53, 2699–2710  相似文献   
12.
激光脉冲编码是激光制导武器的抗干扰措施之一。角度欺骗式干扰和高重频干扰是目前半主动激光制导武器的主要有源干扰来源。为研究不同激光脉冲编码方式对激光半主动制导武器抗这两种干扰性能的影响,本文针对敌方激光告警机的识别算法与我方导引头的解码过程,提出自相关函数与归一化互相关函数评价方法,并对目前主要编码方式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激光脉冲编码的抗角度欺骗式干扰能力受编码序列周期性与脉冲间隔随机性的影响;抗高重频激光干扰能力受编码序列脉冲间隔随机性的影响;LFSR状态码的抗角度欺骗式干扰与抗高重频干扰效果均优于其他编码方式。  相似文献   
13.
Thin films (monolayer and bilayer) of cylinder forming polystyrene‐block‐polydimethylsiloxane (PS‐b‐PDMS) were shear aligned by the swelling and deswelling of a crosslinked PDMS pad that was physically adhered to the film during solvent vapor annealing. The nanostructures formed by self‐assembly were exposed to ultraviolet‐ozone to partially oxidize the PDMS, followed by calcination in air at 500 °C. In this process, the PS segments were fully decomposed, while the PDMS yielded silica nanostructures. The highly aligned PDMS cylinders were thus deposited as silica nanolines on the silicon substrate. Using a bilayer film, the center‐to‐center distance of these features were effectively halved from 38 to 19 nm. Similarly, by sequential shear‐alignment of two distinct layers, a rhombic array of silica nanolines was fabricated. This methodology provides a facile route to fabricating complex topographically patterned nanostructures. © 2015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Polym. Sci., Part B: Polym. Phys. 2015 , 53, 1058–1064  相似文献   
14.
基于CVSD编码的无线语音系统方案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捷  陈向东  李长春 《微电子学》2006,36(1):121-124
简要介绍了连续可变斜率增量(CVSD)调制的原理。与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其它语音编码方式相比较,CVSD拥有更优的数字特性。着重介绍了由CML公司研制开发的基于CVSD的语音编码芯片———CMX649的特点及相关的应用方式。CMX649能够成功地应用在广泛的语音编码系统中,尤其适合无线语音系统应用。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实用性很强的低成本、低功耗无线语音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方案。该方案可提供清晰可靠的语音传输,可广泛应用于农村地区,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15.
在对三步法工作原理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三步搜索算法(NITSS)。该方法充分利用视频序列运动矢量概率分布上的中心偏置特性.在三步搜索算法的基础上引入了十字型分布的4个点构成搜索点群。实验结果表明。新三步搜索算法解决了三步法的小运动估计效果较差问题.提高了搜索精度,保持了三步法的高效率。  相似文献   
16.
刘杨 《现代电子技术》2006,29(11):24-26,31
介绍了下行链路中基于循环前缀的单载波直接序列扩频技术(CP/CDMA)。这种技术结合了多载波系统中的循环前缀和频域均衡,具有较低的复杂度。同时保留了单载波系统发射端复杂度低的优点。在时变信道中,利用基于辅助数据的信道估计方法,即每隔一定帧数的数据帧发送一帧训练序列来估计信道。在仿真中使用了信道编码。  相似文献   
17.
李勃  卓力  沈兰荪 《电子学报》2003,31(Z1):2079-2082
面向IP网络,讨论了一种信源编码的失真估计模型,并用典型的视频编码器作了验证.提出了一种基于包的信道编码方法,并将该方法引入信道编码的失真估计中,对一种信道编码的失真估计模型作了改进.以前述内容为基础,提出了两种信源信道联合编码策略,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策略得到的最优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视频重建质量.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适用于单向实时数字视频传输系统的帧同步锁定方案。其方法在接收端采用本地参考时钟、状态机、锁相环,并结合CIMT编码方式实现系统自动维持帧同步锁定,而无需周期性加入帧同步码。对该帧同步锁定方案与周期性加入帧同步码强制锁定方案进行性能比较.并将其应用到单向实时数字视频光纤传输系统中。实验证明,系统自动实现帧同步锁定的方案是单向实时数字视频传输系统实现帧同步锁定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基于ADV202 JPEG2000编码芯片的Motion JPEG2000视频编码系统,该系统可实现SMPTE274M的实时编码,支持失真/无失真编码,与标准完全兼容.给出了系统硬件结构和软件流程设计,提出了一种利用帧间相关性减少编码计算量的码率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0.
详细分析了 H .2 64视频编码标准中的整数变换和量化过程。 H .2 64采用 4× 4整数变换 ,并将尺度调整融合在量化过程中 ,降低变换算法复杂度和减少乘法次数 ,相对于以前的编码标准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