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73篇
  免费   5759篇
  国内免费   2434篇
化学   7404篇
晶体学   593篇
力学   466篇
综合类   231篇
数学   720篇
物理学   14782篇
无线电   17970篇
  2024年   135篇
  2023年   345篇
  2022年   673篇
  2021年   889篇
  2020年   944篇
  2019年   663篇
  2018年   688篇
  2017年   1013篇
  2016年   1182篇
  2015年   1439篇
  2014年   2107篇
  2013年   2420篇
  2012年   2413篇
  2011年   2259篇
  2010年   1693篇
  2009年   1927篇
  2008年   2291篇
  2007年   2316篇
  2006年   2297篇
  2005年   2083篇
  2004年   1785篇
  2003年   1677篇
  2002年   1331篇
  2001年   1305篇
  2000年   1082篇
  1999年   876篇
  1998年   757篇
  1997年   663篇
  1996年   555篇
  1995年   483篇
  1994年   432篇
  1993年   355篇
  1992年   259篇
  1991年   211篇
  1990年   150篇
  1989年   111篇
  1988年   76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7篇
  197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介绍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的声目标识别系统,概述了用MATLAB专用工具箱对神经网络权值进行训练及仿真的过程,叙述了ANN目标识别系统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实时实现过程,并着重分析定点实现过程中程序变量的定标、非线性运算的实现、溢出的处理等关键步骤.对不同字长的识别结果进行比较表明,基于定点实时实现的系统数据保持很高的精度,可以得到与浮点处理相同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92.
介绍了现代电子产品焊接质量的检测技术,以及用于检查焊点质量和组装板(SMA)功能的测试仪器的工作原理及测试能力.目前常见和广泛使用的焊接质量检测方法是人工目测检查,其主要问题是其主观性,只能用来检测电子元件的形状、尺寸、颜色、表面特征及焊点的外观质量;自动光学检测(AOI)可以在整个过程中发现和纠正缺陷,但只是外在的焊点缺陷;激光/红外线组合式检测系统、X射线检测系统可以分析焊点微米级水平的缺陷,能找出其他检测所不能可靠地发现的缺陷,包括空洞、焊点形状差和冷焊锡点等;另外,X射线检测系统能一次测试单面或双面电路,准确地定位缺陷,获取工艺参数,例如锡膏厚度等.  相似文献   
93.
基于DTW算法的语音识别系统实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动态时间归整(DTW)算法的实现简单有效,在孤立词语音识别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介绍了将DTW算法移植到TMS320VC5402上实现孤立词语音识别的原理、系统硬件组成和软件设计.研究结果表明,系统能满足实时性能要求,识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4.
光纤荧光传感器衰减寿命的加权对数拟合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荧光寿命的检测是荧光光学传感器的核心内容,国际上尝试了多种方法来拟合这种理论上为单指数衰减信号的荧光衰减曲线。这些方法包括非线性函数标准拟合方法。即Levenburg-Marquardt方法,以及Prony方法、FFT方法,对数拟合法等等。为了克服在实际应用中发生的信号退化,需要在测量信号衰减寿命的同时测量信号的初始强度。文章介绍了一种加权的对数拟合法,经计算机仿真及实际数据测试均可以得到和Levenburg-Marquardt方法非常接近的结果,且拟合时间大大缩短,测量稳定性大大提高。仿真测试及具体实验测试结果显示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不仅与Levenburg-Marquardt方法的偏差曲线非常相似,而且实验测得的荧光寿命与Levenburg-Marquardt方法偏差在0.2%以内。  相似文献   
95.
为了制备偏振不灵敏的半导体光放大器(SOA),将有源区设计为由4个压应变、3个张应变阱层及晶格匹配的垒层InGaAsP交替组合而成的应变补偿结构。器件做成带有倾角的扇形脊形波导结构,避免了常规制作SOA的复杂工艺。对样品3在80~125mA电流范围内,获得了偏振灵敏度≤0.6dB.最小可达0.1dB;较大的电流范围内FWHM值为40nm。  相似文献   
96.
A 320×240 CMOS image sensor is demonstrated,which is implemented by a standard 0.6 μm 2P2M CMOS process.For reducing the chip area,each 2×2-pixel block shares a sample/hold circuit,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and 1-b memory.The 2×2 pixel pitch has an area of 40 μm×40 μm and the fill factor is about 16%.While operating at a low frame rate,the sensor dissipates a very low power by power-management circuit making pixel-level comparators in an idle state.A digital correlated double sampling,which eliminates fixed pattern noise,improves SNR of the sensor, and multiple sampling operations make the sensor have a wide dynamic range.  相似文献   
97.
人脸识别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脸识别技术在各种应用的推动下发展很快。而近几年中,为避免各种实际应用环境的限制,非约束环境下的人脸识别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本文概述了人脸识别的一些主要方法,讨论了影响人脸识别的几个主要因素及其处理方法以及基于视频的人脸识别技术,最后指出了鲁棒的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8.
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s have a large number of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such as beam shaping and optical filtering. Traditionally, these elements modulate the phase of the incoming light or its amplitude, but not both. To overcome this limitation, full complex-amplitude modulation 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s were developed. Well-established integrated circuit fabrication steps were employed to fabricate the devices with high precision. Using this approach, the new element‘s optical performances are improved also for near field operations. With this device it is possible to obtain 100% efficient spatial filtering and low noise reconstructed images.  相似文献   
99.
研究了γ-辐照前后纯Y2SiO5和Eu3+掺杂的Y2SiO5晶体吸收光谱的变化,辐照后,未退火和氢气退火的纯Y2SiO5晶体在260~270 nm和320 nm波段产生了附加吸收峰,分别是由F心和O-心的吸收引起的;经过空气退火的纯YSO晶体中,由于消除了氧空位,因此辐照后没有出现色心吸收峰。在Eu3+∶Y2SiO5晶体中,不但有相同的F心和O-心吸收峰,而且还有Eu2+离子在300 nm和390 nm的吸收峰。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色心附加吸收峰增强。空气退火能减少Eu3+∶Y2SiO5晶体中的色心,而氢气退火能增加色心。  相似文献   
100.
This article compares the performance of WDM lightpath protection and IP LSP protection schemes for IP-over-WDM networks. A mathematical formulation of the maximum throughput problem is presented and analytical expressions for recovery time are derived for both schemes. The throughputs and recovery times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IP LSP protection scheme presents higher throughputs then WDM lightpath protection. The IP LSP protection scheme, providing individual IP LSP protection has, however, scalability problems. This scheme presents high recovery times when a failure affects many lightpaths and many hops are allowed for the primary routes of IP LS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