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0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68篇
化学   53篇
晶体学   16篇
力学   18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79篇
物理学   319篇
无线电   47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基于显示屏控制技术与校正原理,提出了一种改善LED显示屏亮度均匀性的算法.通过CCD相机采集显示屏RGB图像,用数学形态学和模板匹配法确定灯点的位置并根据发光区域的灰度值计算其相对亮度,生成每个灯点的校正参数,用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灯点的亮度.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能有效改善显示屏的亮度均匀性,提高显示屏的显示质量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2.
随着高分辨率产品导入,TFT-LCD阵列段各项参数范围越来越小,工艺要求更为严格,为了更好地管控湿法刻蚀各项参数,本文以湿法刻蚀FI CD(Final Inspection Critical Dimension)均一性的影响因素及如何提高FI CD均一性为目的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对湿法刻蚀设备参数(主要包括刻蚀液温度、流量、压力、浓度、Nozzle Sliding、Oscillation Speed、刻蚀时间等)进行试验,验证各项参数对FI CD均一性的影响。其次,对沉积工序、曝光工序以及产品设计等进行试验,获悉影响因素并进行改善。通过对湿法刻蚀设备自身参数的调整,如减少设备温度、流量、压力波动,使参数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可有效改善湿法刻蚀FI CD均一性,FI CD的均一性可从1.0降低至0.5。通过对湿法刻蚀设备参数进行试验并做相应调整,湿法刻蚀FI CD均一性改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3.
本文对在等离子体刻蚀工艺中,功率、压强、气体比例重要参数对a-Si刻蚀均一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PECVD成膜、RIE等离子体刻蚀,并通过台阶仪和光谱膜厚测定仪对膜厚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压强在10~15Pa,功率在5 500~6 500 W的参数区间,a-Si刻蚀均一性波动不大,适合工业化生产。a-Si刻蚀速率及刻蚀均一性对气体比例较为敏感,SF6∶HCl=800∶2 800mL/min时a-Si刻蚀均一性为最佳。四角排气方式对维持等离子体浓度作用明显,有利于刻蚀均一性的提升。四周排气方式会破坏等离子体浓度进而破坏a-Si刻蚀的均一性。  相似文献   
104.
用显示器测量人眼视觉的亮度最小可觉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最小可觉差是人眼视觉重要特性之一,随着计算机显示器的普及,显示器环境下的亮度最小可觉差对图像细节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利用10bit图像显示卡和液晶显示器方便、精确控制亮度刺激,在显示器显示亮度范围内产生27个不同亮度背景,采样心理物理学亮度视觉匹配实验测得亮度最小可觉差。实验结果表明,在背景亮度为11.89~142.3cd/m~2中等亮度下人眼最小可觉差与背景亮度的比值约为0.017,并遵守韦伯定律;在背景亮度为0.38~9.36cd/m~2的弱亮度情况下,人眼最小可觉差与背景亮度的比值随亮度的增加呈单调递减趋势。在显示器上测量的中等亮度下人眼亮度最小可觉差与Koenig and Brodhun采用传统光学方法得到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5.
针对在高动态范围图像合成的过程中有噪声影响图像的质量这一问题,采取一种基于多曝光图像的高动态范围图像合成降噪算法。通过对各曝光图像的灰度数据进行提取、整理、分析,能合成代表原始场景光线分布的亮度图像。通过分析噪声对高动态范围图像合成质量的影响,提出在图像合成前将图像中含有的噪声进行处理。根据光子散粒噪声变化的特点,将图像混有的噪声问题转化为求解一个多曝光图像序列组的平均值问题,合成的图像视觉效果与真实图像极为接近。  相似文献   
106.
王丛  金杰  沈丽丽 《激光技术》2016,40(3):367-371
为了评价自由立体显示器的光学性能,以八视点狭缝光栅自由立体显示器为例,针对不同的视点图像,测量了不同视角下的亮度值与色度值,研究自由立体显示器的光学性能,其光学性能包括自由立体显示器的最佳观看位置、串扰、可视范围、亮度均匀性、色度均匀性和莫尔条纹。结果表明,这种测量及分析方法实现了对多视点立体显示器光学性能的定量评估,增强了评估立体显示器性能的客观性,对自由立体显示器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7.
该文将光学模拟技术与镀膜工艺结合,采用光线追踪程序来模拟溅射粒子在振子表面膜层的分布状态。通过模拟和相关实验验证,当设备相对角度β=10°、φ=60°时,振子表面膜层的均匀性最高,模拟值与实际测试值匹配度较好,误差在7%以内。  相似文献   
108.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faces increasing regulatory pressure to optimize quality control. Content uniformity is a basic release test for solid dosage forms. To accelerate test throughput and comply with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s 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 initiative, attention is increasingly turning to nondestructive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notably near-infrared (NIR) spectroscopy (NIRS). However, validation of NIRS using requisite linearity and standard error of prediction (SEP) criteria remains a challenge. This study applied wavelet transformation of the NIR spectra of a commercial tablet to build a model using conventi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 regression and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Wavelet coefficients in the PLS and ANN models reduced SEP by up to 60% compared to PLS models using mathematical spectra pretreatment. ANN modeling yielded high-linearity calibration and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exceeding 0.996.  相似文献   
109.
一种照相机成像平面照度均匀度检测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讨论了照相机成像平面照度均匀度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介绍了一种可在单片机的控制下 ,通过GaAsP光电二极管线阵扫描、A/D转换、测量结果输出等环节实现的照相机整机像面照度均匀度自动检测系统 ,并给出了该系统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10.
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 the luminance mechanism mediates shadow perception of binary images. We evaluated the luminance additivity law to determine whether shading, which is produced by gradual intensity changes, is mediated by luminance or brightness using pictures with tones: two still lives and a painting. They were depicted by two colors-a reference color and a test color. The reference color was white with a constant luminance profile, and the test color was a mixture of red and green in various proportions. The observer’s task was to adjust the luminance of the test color in order that the impression of depth due to shading just disappeared (shading disappearance setting), where the intensity that produced the shading supposed to be equated between the test and the reference col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uminance additivity law holds for shading disappearance settings. This suggests that shading perception is based on luminance or a luminance-type additive mechanism as well as shado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