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06篇
  免费   1896篇
  国内免费   780篇
化学   420篇
晶体学   13篇
力学   514篇
综合类   161篇
数学   594篇
物理学   4060篇
无线电   10620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195篇
  2022年   368篇
  2021年   536篇
  2020年   426篇
  2019年   301篇
  2018年   286篇
  2017年   494篇
  2016年   587篇
  2015年   737篇
  2014年   1156篇
  2013年   972篇
  2012年   1044篇
  2011年   971篇
  2010年   729篇
  2009年   784篇
  2008年   979篇
  2007年   975篇
  2006年   762篇
  2005年   685篇
  2004年   575篇
  2003年   527篇
  2002年   393篇
  2001年   309篇
  2000年   274篇
  1999年   220篇
  1998年   164篇
  1997年   175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81.
红外探测系统需要尽早发现目标以便及时拦截,但是红外图像上的小目标检测是一个挑战十足的任务。为了提高检测准确率,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对比度增强的红外小目标检测方法。为了利用自注意力机制和卷积各自的优势,设计了一个高效的特征提取网络和一个面向小目标的检测头。同时为了解决实际应用中出现的弱目标,在检测子网络前添加了一个图像预处理子网络,该模块可以自适应地调节图像对比度。在红外空中小目标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提出的方法能达到93.76%的检测精度,与经典的检测方法相比,能够更好地平衡检测精度和召回率,证明了方法的巨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2.
随着红外技术和探测器性能的进步,中波和短波红外技术在恶劣天气中具有更优秀的成像性能,在民用、军事和航空航天等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读出电路作为连接探测器阵列与后级图像处理电路的关键模块,其性能对中短波红外相机系统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决定了最终的成像质量。文章综述了中短波红外图像传感器读出电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读出电路中噪声、动态范围、帧频等问题,重点探讨了针对以上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后对读出电路未来设计的改进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3.
针对铣床碎屑形状不规则导致图像分割中碎屑轮廓不清晰、分割精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DeepLabV3+铣床碎屑分割算法。首先在DeepLabV3+的Xcepetion模块中嵌入通道与空间注意力机制(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 CBAM)模型,优化通道的权重和位置信息,加强碎屑图像区域的特征学习;其次将DeepLabV3+的空洞空间卷积池化金字塔(atrous spatial pyramid pooling, ASPP)模块改为密集连接(dense conolutional network, DenseNet)方式,增大碎屑图像特征点的感受野,提升铣床碎屑图像特征的复用效率;最后在解码过程中采用多尺度自适应特征融合方法,聚合多尺度特征作为解码器的输入特征,提高碎屑图像分割的精度与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优于其他分割算法,改进后算法相比DeepLabV3+,像素准确率提高0.026,平均交并比(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MIOU)提高0.020,F1值提高了0.013。  相似文献   
84.
许灵龙  张玉金  吴云 《光电子.激光》2023,34(12):1271-1278
对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图像实施篡改往往会产生双重JPEG(double JPEG,DJPE) 压缩痕迹,分析该痕迹有助于揭示图像压缩历史并实现篡改区域定位。现有算法在图像尺寸较小和质量因子(quality factor,QF) 较低的时候性能不佳,对两个QF的组合情况存在限制。本文提出了一种端到端的混合QF双重JPEG压缩图像取证网络,命名为DJPEGNet。首先,使用预处理层从图像头文件中提取表征压缩历史信息的量化表 (quantization table,Qtable) 特征,将图像从空域转换至DCT(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域构造统计直方图特征。然后,将两个特征输入到由深度可分离卷积和残差结构堆叠而成的主体结构,输出二分类结果。最后,使用滑动窗口算法自动定位篡改区域并绘制概率分布图。实验结果表明,在使用不同Qtable集生成的小尺寸数据集上,DJPEGNet所有指标均优于现有最先进的算法,其中ACC提高了1.78%,TPR提升了2.00%,TNR提升了1.60%。  相似文献   
85.
高分三号卫星是我国首颗分辨率达到1 m的C波段 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 卫星,其中扫描 式合成孔径雷达(scan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canSAR)模式是高分三号卫星重要的工 作模式之一,由于该模式的工作机制导致生成的图像可能发生扇贝效应,一般呈现为明暗相 间的条纹。本文针对高分三号卫星ScanSAR模式下存在的扇贝效应,提出自注意力机制与循 环一致对抗网络(cycle-consistent adversarial networks,CycleGAN)结合的模型对Scan S AR图像进行处理,从而抑制扇贝效应产生的条纹现象。本文所示方法与传统扇贝效应抑制方 法和深度学习相关算法进行比较,并通过亮度均值、平均梯度等指标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 明,本文方法可以对高分三号ScanSAR图像存在的扇贝效应进行较好的处理,有效抑制图像 的条纹现象,使得图像质量得到提升,具有较大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86.
针对前列腺磁共振 (magnetic resonance, MR)图像边缘模糊、对比度较低,灰度值分布不均衡而导致分割精度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双路径注意力(dual path attention,DPA) 和多尺度特征聚合(multi-scale feature aggregation,MFA) 模块的改进3D UNet网络模型。首先,对数据集进行重采样和裁剪处理以适应模型输入。然后,在3D UNet网络的编码器各层引入DPA 并添加残差连接,加强特征的 编码能力。同时,在网络解码器中加入MFA模块,以充分利用空间上下文信息,增强语义信息。最后,在公开数据集PROMISE12上进行验证,所提出的模型的Dice系数为89.90%,Hausdorff 距离为9.37 mm。相比较于其他模型,所提出模型的分割结果更优,且参数量和运算量更少。  相似文献   
87.
为平衡混沌映射中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保证加密系统安全性,提出一种基于余弦-指数混沌映射的分块图像加密算法。首先,通过非线性指数项对引入了Tent种子映射的余弦映射进行调制,构造新型余弦-指数混沌映射,并利用SHA-256函数产生与明文相关的密钥,生成随机性较强的混沌序列,实现一次一密;然后,基于拉丁方和位级转换,通过两轮拉丁方索引和比特位拼接,分别设计双重拉丁方和扩展比特位算法,并结合二维约瑟夫序列,对块间预置乱后的明文进行块内置乱,实现不同分块的差异化置乱;最后,基于Zig-Zag变换,采用环状仿Zig-Zag变换设计交叉Zig-Zag变换方法,将中间密文与混沌序列进行双向非线性扩散,实现同时改变像素位置与大小,完成图像加密。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密钥空间大,能有效抵御差分分析和统计分析等典型攻击,具有较好的加密效果。  相似文献   
88.
针对暗通道先验(dark channel prior, DCP)复原图像中的光晕现象、明亮区域色彩失真、环境光估计不准确等问题,提出了基于超像素暗通道和自动色阶优化的单幅图像去雾算法。首先,由改进的White Patch Retinex算法增强图像并计算精确环境光。接着,在传统暗通道去雾算法中引入超像素图像分割和引导滤波算法,使透射率估计的稳健性与精确性得以提升。然后,采用自适应容差对明亮区域的透射率进行补偿,有效抑制明亮区域色彩失真问题。最后,以自动色阶优化算法提高图像对比度。将本文去雾算法与其他算法从主观和客观两个维度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算法对不同浓度的自然雾图进行对比实验,信息熵提高0.2 bit,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to-noise ratio,PSNR)提高0.8 dB,运行效率提高。该算法对不同浓度含雾图像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复原图像色彩真实、纹理清晰、细节丰富,去雾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9.
Translating multiple real-world source images to a single prototypical image is a challenging problem. Notably, these source images belong to unseen categories that did not exist during model training. We address this problem by proposing an adaptive adversarial prototype network (AAPN) and enhancing existing one-shot 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that traditional works cannot extract samples from novel categories, our method tends to solve the image translation task of unseen categories through a meta-learner. We train the model in an adversarial learning manner and introduce a style encoder to guide the model with an initial target style. The encoded style latent code enhanc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etwork with conditional target style images. The AAPN outperforms the state-of-the-art methods in one-shot classification of brand logo dataset and achieves the competitive accuracy in the traffic sign dataset. Additionally, our model improves the visual quality of the reconstructed prototypes in unseen categories. Based on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 effectiveness of our model for few-shot classification and generation is demonstrated.  相似文献   
90.
Depth-Image-Based Rendering (DIBR) is one of the main fundamental techniques for generating new viewpoints in 3D video applications such as multi-viewpoint video (MVV), free viewpoint video (FVV) and virtual reality (VR). Due to the imperfections of color images, depth maps or texture restoration techniques, several types of distortions occur in synthesized views. However, most of related works evaluated the quality of DIBR-synthesized views by only detecting a specific type of distortion, such as stretching, black holes, blurring, etc., which were unable to accurately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DIBR-synthesized views. In this paper, a new no-reference image quality assessment method is proposed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DIBR-synthesized images by combining multi-layer and multi-scale features of images. To be specific, the distortions introduced by different stages of virtual viewpoint synthesis are first analyzed, and then multi-layer and multi-scale features are extracted to estimate the degree of texture and structure distortions. As a result, individual quality scores associated with two types of distortions (e.g., structural distortion and texture distortion) are aggregated to an overall image quality.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two publicly available DIBR datasets show that the method has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e state-of-the-art models.Index Terms: image quality assessment, DIBR-synthesized image, distortion correction, BIQ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