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37篇
  免费   3586篇
  国内免费   1569篇
化学   7167篇
晶体学   177篇
力学   990篇
综合类   108篇
数学   416篇
物理学   5672篇
无线电   6662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235篇
  2022年   428篇
  2021年   572篇
  2020年   709篇
  2019年   659篇
  2018年   651篇
  2017年   755篇
  2016年   872篇
  2015年   890篇
  2014年   1087篇
  2013年   1453篇
  2012年   1241篇
  2011年   1149篇
  2010年   939篇
  2009年   865篇
  2008年   888篇
  2007年   946篇
  2006年   892篇
  2005年   750篇
  2004年   670篇
  2003年   594篇
  2002年   562篇
  2001年   500篇
  2000年   466篇
  1999年   379篇
  1998年   299篇
  1997年   291篇
  1996年   275篇
  1995年   218篇
  1994年   188篇
  1993年   133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5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808 nm波长光纤耦合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柱透镜对半导体激光器(LD)的输出光束进行了有效收集、预准直及多模光纤之间的耦合实验。采用808nm波长,150μm条宽结构的激光器件,与200μm芯径平端光纤的耦合效率高达90%以上,光纤输出功率为1.0W。分析了影响耦合效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2.
LD抽运Nd:YVO4/KTP激光光强高频调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家宁 《中国激光》2002,29(5):389-392
用声光调制的方法将激光二极管(LD)抽运ND:YVO4/KTP激光进行光强调制,频率达15 MHz以上,衍射效率达40%~60%,满足了激光精密测量和新型激光彩色电视的技术要求,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3.
为进一步提高神光-Ⅲ原型装置8束三倍频激光焦斑的能量集中度,需要对神光-Ⅲ原型装置的全光路系统波前进行校正。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要准确获得全光路系统的波前畸变。神光-Ⅲ原型装置的8束激光主放诊断包内均配置了一套哈特曼波前传感器,可以较为方便地获得主放大系统输出波前,但却无法直接获得靶场系统波前。解决方法主要有逆向标定和靶点直接测量两种,通过比较两种方法的技术复杂性、测量准确性等指标,结合对校正前后远场焦斑的测量,最终确定采用靶点直接测量的方法能简单、有效地获得全光路系统波前畸变。  相似文献   
74.
 首次报道了一种新型的基于铰链式六面顶压机的二级6-8模大腔体静高压装置的内置加热元件的设计与温度标定。此加热组装结构简单,升温快,保温效果好,并有效地解决了国外基于两面顶压机构架下的二级6-8模内加热组装中热电偶在施加压力时易断的问题。以低成本的碳管为加热元件,采用直接和间接两种加热方式,用双铂铑(Pt6%Rh-Pt30%Rt)B型热电偶进行温度测量,并根据实验过程中加热功率与腔内实际温度的关系,对不同压力下腔体内的温度进行了标定。实验结果表明:此加热系统的油压达到40 MPa(腔体压力约10 GPa)时,温度可以达到1 700 ℃以上;在油压为30 MPa、样品室温度为1 000 ℃时,保温时间可达2 h,甚至更长;实验中获得样品的直径可达3 mm,高度可达7 mm,实现了在高温超高压条件下大样品的制备,满足了实验对产生高温超高压条件的需要。  相似文献   
75.
基于等离子体的爆炸发射模型,利用自洽的2.5维的胞中粒子(PIC)模拟程序MAGIC模拟了平板型磁绝缘离子二极管中电子和质子的动力学特性。给出了电压为300kV,外加磁场为2倍临界磁场情况下的二极管特性,阴阳极间隙中带电粒子的空间和相空间分布,以及净电荷密度分布和电场分布,结果表明,引出束流密度比单离子Child-Langmuir公式计算的结果大5倍;外加磁场导致在阴极附近形成虚阴极。空间电荷使得阴阳极间隙中电场扰动和增强。  相似文献   
76.
光阴极注入器型能量回收射频加速器(PERL)是新一代加速器,在高平均功率自由电子激光和下一代高亮度光源等研究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分析了PERL的强流与高平均功率特性,对注入器输出束流品质的要求及光阴极注入器、超导加速腔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设计分析了一种特殊结构的高压DC Gun光阴极注入器,能有效地提高DC加速腔中的加速场强,当高压为1MV和加速场达到10MV/m时,产生的电子束流能够基本满足PERL应用要求。同一超导加速段中的束流加速和能量回收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能获得高效率电子束流能量回收效果。  相似文献   
77.
在阐述预脉冲产生的基础上,分析了预脉冲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包括工和电压波形变化,提前生成等离子体,以及预脉冲阶段放大竞争模式等,这些影响与相对论磁控管起振工作频率相联系,从而直接造成了相对论磁控管的基本性能参数,如脉宽、工作频率及输出功率等变化。结合具体实验,对比了有、无预脉冲条件下相对论磁控管工作性能的差异,对预脉冲的影响因素与相对论磁控管性能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78.
给出了柱几何中流体力学方程组及其在数值模拟中采用的计算方法。对二维柱几何Rayleigh-Taylor不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在线性阶段与线性理论符合得很好;不稳定性增长进入非线性区域的阈值依赖于界面的位置,并且明显不同于平面情况。  相似文献   
79.
T.M. Hatem 《哲学杂志》2013,93(33):3087-3109
A three-dimensional multiple-slip dislocation density-based crystalline formulation, specialized finite-element formulations and Voronoi tessellations adapted to martensitic orientation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large strain inelastic deformation modes and dislocation density evolution in martensitic microstructures. The formulation is based on accounting for variant morphologies and orientations, retained austenite and initial dislocation densities that are uniquely inherent to martensitic microstructures. The effects of parent austenite orientation and retained austenite were also investigated for heterogeneous fcc/bcc crystalline structures. Furthermore, the formulation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microstructures mapped directly from SEM/EBSD images of martensitic steel alloys. Th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variant morphology and orientations have a direct effect on dislocation density accumulation and inelastic localization in martensitic microstructures, and that lath directions, orientations and arrangements are cri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strength martensitic deformation and behavior.  相似文献   
80.
A phenolic OH‐containing benzoxazine ( F‐ap ), which cannot be directly synthesized from the condensation of bisphenol F, aminophenol, and formaldehyde by traditional procedures, has been successfully prepared in our alternative synthetic approach. F‐ap was prepared by three steps including (a) condensation of 4‐aminophenol and 5,5'‐methylenebis(2‐hydroxybenzaldehyde) (1) , (b) reduction of the resulting imine linkage by sodium borohydride, and (c) ring closure condensation by formaldehyde. The key starting material, (1) , was prepared from 2‐hydroxybenzaldehyde and s‐trioxane in the presence of sulfuric acid. F‐ap is structurally similar to bis(3,4‐dihydro‐2H‐3‐phenyl‐1,3‐benzoxazinyl)methane ( F‐a, a commercial benzoxazine based on bisphenol F/aniline/formaldehyde) except for two phenolic OHs. The phenolic OHs can provide reaction sites with epoxy and 1,1'‐(methylenedi‐p‐phenylene)bismaleimide (BMI). The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thermosets of F‐ap /epoxy, F‐a /epoxy, F‐ap /BMI, and F‐a /BMI were discussed. Experimental data showed that thermosets based on F‐ap /epoxy and F‐ap /BMI provided much better thermal properties than those based on F‐a /epoxy and F‐a /BMI. © 2013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Polym. Sci., Part A: Polym. Chem. 2013, 51, 2686–26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