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46篇
  免费   2361篇
  国内免费   1440篇
化学   4701篇
晶体学   1220篇
力学   1353篇
综合类   255篇
数学   3635篇
物理学   4563篇
无线电   5320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96篇
  2022年   326篇
  2021年   479篇
  2020年   502篇
  2019年   412篇
  2018年   385篇
  2017年   575篇
  2016年   720篇
  2015年   671篇
  2014年   997篇
  2013年   1250篇
  2012年   1049篇
  2011年   1188篇
  2010年   1025篇
  2009年   1104篇
  2008年   1176篇
  2007年   1179篇
  2006年   1061篇
  2005年   933篇
  2004年   797篇
  2003年   722篇
  2002年   551篇
  2001年   485篇
  2000年   520篇
  1999年   391篇
  1998年   342篇
  1997年   331篇
  1996年   266篇
  1995年   257篇
  1994年   169篇
  1993年   146篇
  1992年   143篇
  1991年   112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43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11篇
  1975年   9篇
  197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本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了三类电磁特性不同的材料屏蔽下三层无限长椭圆柱人体模型对电磁波的吸收。结果表明 ,功率密度相同 ,频率在 0 .2~ 6GHz之间的平面电磁波照射下 ,模型吸收的能量、能量在体内的分布及两者对入射电磁波频率的敏感程度严重地受到外加屏蔽的影响。考察了屏蔽材料的电磁特性与其屏蔽效能之间的关系。三类材料的比较显示 ,对人体电磁辐射防护 ,耗散材料优于非耗散材料 ,导电材料优于非导电材料。  相似文献   
32.
生长温度对碳纳米管阴极场发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莉莉  孙卓  陈婷 《发光学报》2006,27(1):123-128
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场发射平面显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FED)与其他显示器比较显示了其独特优点,被认为是未来理想的平面显示器之一。碳纳米管阴极作为器件的核心部分,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显示器的性能。针对30~60英寸(76.2~152.4cm)大屏幕显示器所用的厚膜工艺,即采用丝网印刷法制备了碳纳米管阴极阵列,研究了化学气相沉积法在不同温度下生长的CNTs的场发射电流-电压特性,找到了适合FED用碳纳米管的最佳生长温度。结果表明生长温度越高(750℃),CNTs场发射性能越好。并用荧光粉阳极测试这些CNTs的场发射发光显示效果,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33.
数字电视传输流的实时码率变换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视频压缩后通常是打包成传输流的形式进行传送,年个传输流有其固定的发送码率,在某些应用场合,比如信道调制前端,需要对输入传输流码率进行改变以适应该信道要求,描述了一种全硬件实现,双路输出,实时,节目可选择的码率变换系统的原理及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34.
介绍了一种实现联合信源-信道编码的通用的新方法—联合信源-信道匹配。该方法思想巧妙,通过将有限的通信系统资源在信源和信道编码器之间进行巧妙合理的分配,从而获得最优的系统整体传输性能。并且,该方法并不仅局限于特定的信源-信道编码器对,可适用于任何一种信源-信道编码器对共享有限系统资源的情况,具有很好的通用性。仿真实验证明了JSCM通用视频传输系统能获得比传统的固定码率分配系统更高的整体性能增益。  相似文献   
35.
36.
Relying on reliability growth testing to improve system designis neither usually effective nor efficient. Instead it is importantto design in reliability. This requires models to estimate reliabilitygrowth in the design that can be used to assess whether goalreliability will be achieved within the target timescale forthe design process. Many model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analysisof reliability growth on test, but there has been much lessattention given to reliability growth in design. This paperdescribes and compares two models: one motivated by the practicalengineering process; the other by extending the reasoning ofstatistical reliability growth modelling. Both models are referencedin the recently revised edition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 IEC61164. However, there has been no reported evaluation of theirproperties. Therefor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mmonalities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models through an assessment oftheir logic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an industrial example.Recommendations are given for the use of reliability growthmodels to aid management of the design process and to informproduct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37.
The semi‐iterative method (SIM) is applied to the hyper‐power (HP) iteration, and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 are given for the convergence of the semi‐iterative–hyper‐power (SIM–HP) iteration. The root convergence rate is computed for both the HP and SIM–HP methods, and the quotient convergence rate is given for the HP iteration. Copyright ©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38.
YBa2Cu3O7-x (YBCO) bulk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ng materials for magnetic levitation applications, because it has a high magnetic irreversibility field Hirr at liquid nitrogen temperature, and can grow into large grains. The levitation force of YBCO bulk is proportional to the critical current density (Jc) and grain radius (r)[1], so higher Jc and r are appreciated for YBCO bulks to achieve higher levitation force. Now single-domain YBCO bulks up to s…  相似文献   
39.
介绍了PHS网呼入成功率和短消息流程,依据短消息模型和性能统计结果分析了群发短信对PHS网呼入成功率的影响,并建议选择合理的时间进行短消息群发以减少对网络负荷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软件无线电中采样率转换技术的实现及在3G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薇  杨震 《电子工程师》2004,30(9):17-20
目前移动通信标准繁多,且新旧体制混杂,很难做到统一.为了实现互连互通,目前比较可行的方法是采用软件无线电.采样率转换技术是实现互连互通的关键.文中针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中不同通信体制的带宽、速率要求,根据分级变换的思想,对3G中的CDMA2000和TDSCDMA的采样率转换方案进行了设计,并对3G中的5种制式的采样率转换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实验表明,这一方案可以在采样率变换的高效网络结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滤波运算量和存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