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6篇
  免费   284篇
  国内免费   105篇
化学   653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110篇
综合类   50篇
数学   362篇
物理学   445篇
无线电   219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257篇
  2012年   296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264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胶囊内窥镜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微型医疗仪器,其电路构造具有体积小、功能全等特点。文章提出用高密度封装SiP技术实现胶囊内窥镜的电路系统微型化。相对传统的芯片定制方式,采用堆叠式、表面贴装式或倒装焊式等组装方式具有成本低、难度低、开发周期短的优点。SiP封装、埋植式元件基板制造等高密度封装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采用普通商用芯片实现胶囊内窥镜电路系统制造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2.
将高压MOSFETs器件集成到低压CMOS数字和模拟电路中的应用越来越频繁。文章参考了Parpia提出结构,将高压NMOS、PMOS器件制作在商用3.3V/5V 0.5μmN-阱CMOS工艺中,没有增加任何工艺步骤,也没有较复杂BiCMOS工艺中用到的P-阱、P+、N+埋层,使用了PT注入。通过对设计结构的PCM测试,可以得到高压大电流的NMOS管BVdssn>23V~25V,P管击穿BVdssp>19V。同时,文章也提供了高压器件的设计思路和结果描述。  相似文献   
93.
电子元器件失效模式影响分析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元器件中进行失效模式影响分析(FMEA)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基础上,论述了适合元器件的失效模式、机理影响分析(FMMEA)技术,在国内首次将FMMEA技术应用到元器件的基础上,研制了FMMEA技术分析软件,为元器件的研制和使用中控制或消除相关的失效模式及机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94.
科学仪器工作状态监测装置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支持网络通讯的科学仪器工作状态监测装置。该检测装置以单片机系统为核心,运用信号检测技术获取仪器的工作状态信息,实现有效机时的记录。基于自制编码表对数据进行BASE64编码,保证了记录信息的安全;支持嵌入式互联网技术将被监测仪器的实时状态上传到远程服务器,实现大型科学仪器的网络化监测。  相似文献   
95.
介绍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的性能特点,分析了嵌入式系统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方法及VxWorks下的开发技巧,并针对多串口通讯系统进行了硬件结构分析和软件程序设计,给出了部分驱动程序的示例代码,系统测试和结果分析表明,多串口通讯系统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96.
介绍了OLED器件的功能、特性、控制逻辑、读写时序等.以一款新型的OLED器件VGG12864K作为显示终端,用嵌入式MCU开发的显示系统.论述了设计方法和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如电路设计、软件编程、汉字显示实现等.  相似文献   
97.
该文建立了聚变堆燃料循环系统中氢氘组分的微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采用MnCl2溶液改性的氧化铝色谱柱(4~6 m×0.53 mm)为分离柱,考察了改性液含量、色谱柱长和载气流量对氢氘组分分析的影响,在液氮低温(77 K)条件下实现了H2、HD和D2混合物的分离。结果表明,19%MnCl2溶液处理的色谱柱分离氢同位素的效果优于15%MnCl2溶液处理的色谱柱;柱越长,H2和HD的分离效果越好,当色谱柱长度大于5 m时,H2和HD组分可以完全分离,分离度大于1.5;HD和D2的最小理论塔板高度分别为0.013 cm和0.016 cm。He中H2、HD、D23组分氢同位素在0%~10%含量范围内的线性相关系数均不低于0.993,检出限(LOD)分别为600.1、343.8、654.5μL/L。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34%~1.5%。该法是一种快速、准确、实用的氢同位素分析方法,有望用于聚变堆D/T燃料循环系统氢同位素气体的测定。  相似文献   
98.
The value of Agarwood increases with time due to the gradual release of its major components, but the mechanism behind this remains unclear. Herein we reveal that the potential driving force of this process is the degradation of cellulose in Agarwood by its saprophytic Bacillus subtilis. We selected 10-year-old Agarwood from different places and then isolated the saprophytic bacteria. We confirmed these bacteria from different sources are all Bacillus and confirmed they can degrade cellulose, and the highest cellulase activity reached 0.22 U/mL. By co-cultivation of the bacterium and Agarwood powder, we found that three of the strains could release 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of Agarwood, while they had little effect in increasing the same components in living Aquilaria sinensis. Finally, we demonstrated that these saprophytic Bacillus subtilis have similar effects on 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 and Dalbergiaod orifera T. Chen, but not on Illicium verum Hook. f,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and 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 In conclusion, our experiment revealed that the saprophytic Bacillus release 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of Agarwood by degrading cellulose, and we provide a promising way to accelerate this process by using this bacterial agent.  相似文献   
99.
图像质量评价算法在评价彩色图像质量时,往往会因损失色彩信息或者破坏彩色图像结构的整体性,而使得评价结果与人眼观测结果不一致.由于图像越模糊其频谱的高频分量分布越不均匀,基于四元数离散余弦变换(QDCT)和贝叶斯谱熵,提出了一种无参考模糊彩色图像质量评价算法.首先,利用四元数矩阵对彩色图像进行表示并分解成不重叠的8×8 ...  相似文献   
100.
介绍了目前在监控系统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模拟对讲机,通过以太网传输升级成网络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主要是由硬件ADPCM编/解码卡和嵌入式ARM7以太网传输卡构成。前者用于语音的编/解码和信令提取,信令不单独占用带宽;后者负责码流的IP封装和解封装。还对嵌入式以太网传输中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