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93篇
  免费   1866篇
  国内免费   1114篇
化学   2912篇
晶体学   105篇
力学   102篇
综合类   51篇
数学   148篇
物理学   5023篇
无线电   3932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285篇
  2021年   343篇
  2020年   408篇
  2019年   281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324篇
  2016年   464篇
  2015年   401篇
  2014年   580篇
  2013年   879篇
  2012年   729篇
  2011年   666篇
  2010年   497篇
  2009年   647篇
  2008年   592篇
  2007年   651篇
  2006年   692篇
  2005年   582篇
  2004年   498篇
  2003年   411篇
  2002年   343篇
  2001年   317篇
  2000年   278篇
  1999年   175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9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周坚 《数学进展》2006,35(5):513-538
这是一篇关于数学和物理中以导数的推广为中心交流的非正式介绍文章。  相似文献   
22.
数字散斑干涉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光  王树国  于俊华 《激光技术》2002,26(3):237-240
介绍了数字散斑干涉技术在位移、应变、振动和医学诊断等领域中的应用和国内外发展状况。提出了一种新的应用领域—数字散斑干涉技术在语音识别中的应用,并对该方法作了介绍,讨论了它的特点。  相似文献   
23.
论大学物理实验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宗淑 《物理与工程》2006,16(3):37-39,60
传统的物理实验是按普通物理、电子线路和近代物理等内容进行划分,这种体系突出了学科的系统性,但忽视了学科之间的兼容互补性,各学科相互独立,限制了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现代物理实验教学新体系是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新的物理实验体系应依照训练层次,划分为引导性实验、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并需要注重时代性和先进性,改革和更新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与管理模式,形成新的运行机制,从而达到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4.
开设实验选修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介绍了复旦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设的4门实验选修课的特点、要求以及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25.
连续工作型电子装备战备完好性预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战略完好性的实际内涵出发,考虑到装备实际工作中可能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因而其战略完好性模型也应有所有同。对于处于连续工作状态的电子装备,即使工作中发生故障,只要执行下次任务前能修好,就不影响装备的战略完好性。基于此,得出了电子装备处于连续工作状态下的战略完好性预计模型,并在对应的条件下对此模型的得出进行了缜密的推理。  相似文献   
26.
O在Au(111)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本文系统地研究了O在Au(111)表面上的吸附能、吸附结构、功函数、电子密度和投影态密度,给出了覆盖度从0.11ML到1.0ML的范围内,O的吸附特性随覆盖度变化的规律.研究发现O的稳定吸附位为3重面心立方(fcc)洞位,O在fcc洞位的吸附能对覆盖度比较敏感,其值随着覆盖度的增加而减小;O诱导Au(111)表面功函数的变化量与覆盖度成近线性关系,原因是Au表面电子向O偏移,形成表面偶极子;O—Au的相互作用形成成键态和反键态,且反键态都被占据,造成O—Au键很弱,O吸附能较小. 关键词: 表面吸附 Au(111)表面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特性  相似文献   
27.
计算机辅助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探讨了物理实验教学引入智能化仪器的必要性和意义,指出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必须对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重新设计,同时软件的设计应给学生留有接口的余地。  相似文献   
28.
A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one‐bond and long‐range J(C,C), J(C,H) and J(H,H) in the series of nine bicycloalkanes was performed at the SOPPA level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coupling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at bridgeheads. Many unknown couplings were predicted with high reliability. Further refinement of SOPPA computational scheme adjusted for better performance was carried out using bicyclo[1.1.1]pentane as a benchmark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geometry, basis set and electronic correlation. The calculations performed demonstrated that classical ab initio SOPPA applied with the locally dense Dunning's sets augmented with inner core s‐functions used for coupled carbons and Sauer's sets augmented with tight s‐functions used for coupled hydrogens performs perfectly well in reproducing experimental valu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coupling constants (the estimated reliability is ca 1–2 Hz) in relatively large organic molecules of up to 11 carbon atoms. Additive coupling increments were derived for J(C,C), J(C,H) and J(H,H) based on the calculated values of coupling constants within SOPPA in the model bicycloalkanes, in reasonably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known values obtained earlier on pure empirical grounds. Most of the bridgehead couplings in all but one bicycloalkane appeared to be essentially additive within ca 2–3 Hz while bicyclo[1.1.1]pentane demonstrated dramatic non‐additivity of ?14.5 Hz for J(C,C), +16.6 Hz for J(H,H) and ?5.5 Hz for J(C,H), in line with previous findings. Non‐additivity effects in the latter compound established at the SOPPA level sh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through‐space non‐bonded interactions at bridgeheads due to the essential overlapping of the bridgehead rear lobes which provides an additional and effective non‐bonding coupling path for the bridgehead carbons and their protons in the bicyclopentane framework.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9.
束晕-混沌的复杂性理论与控制方法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系统论述涉及强流加速器等强流离子束装置中产生的束晕-混沌的复杂性理论与控制方法及其应用前景。强流离子束在核材料生产与增殖、洁净核能、放射性废物嬗变、放射性药物生产、重离子聚变、高能物理、核科学与工程、国防与民用工业和医疗等许多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应用潜力和诱人的发展前景。尤其是,近年来强流加速器驱动的放射性洁净核能系统是国内外关注的热门课题,因为它比常规核电更安全、更干净、更便宜。但是,强流离子束形成的束晕-混沌的复杂性现象已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需要加以抑制、控制和消除这类现象,解决这一难题已经成为强流离子束应用中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不仅必须深入研究这类束晕-混沌的复杂特性及其产生的物理机制,而且需要研究如何实现对束晕-混沌的有效控制,并寻求和发展其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这就向强流离子束物理和非线性-复杂性科学及其技术提出了一系列极富挑战性的新课题。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概况,根据我们多年来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我们首创性地提出了一些束晕-混沌的有效控制方法,它们包括:非线性反馈控制法,小波反馈控制法,变结构控制法,延迟反馈控制法,参数自适应控制法等,进行重点的介绍。对上述课题当前的主要进展及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比较全面综述的评论。最后,指出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推动这个崭新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30.
We predict ultraslow collapse of “tubular image states” (TIS) on material surfaces. TIS are bound Rydberg-like electronic states formed at large distances (∼30 nm) from the surfaces of suspended circularly-symmetric nanowires, such as metallic C nanotubes. The states are formed in potential wells, resulting from a combination of the TIS-electron attraction to image charges in the nanotube and its centrifugal repulsion, caused by spinning around the tube. We demonstrate that TIS can collapse on the tube surface by passing their angular momentum l to circularly polarized flexural phonons excited in the tube. Our analysis shows that for highly detached TIS with l ? 6 the relaxation lifetimes are of the order of 10 ns-1 μs, while for l < 6 these lifetimes are reduced by several orders of magnitu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