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0篇
  免费   866篇
  国内免费   753篇
化学   599篇
晶体学   33篇
力学   527篇
综合类   76篇
数学   462篇
物理学   1441篇
无线电   2391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225篇
  2012年   263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267篇
  2008年   298篇
  2007年   262篇
  2006年   259篇
  2005年   268篇
  2004年   271篇
  2003年   239篇
  2002年   187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带裂缝服役是工程结构的常态,由于流体侵入到裂缝内部,裂纹面直接受荷,使得裂缝进一步扩展,甚者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广义参数Williams单元(简记W单元)在分析断裂问题中,利用Williams级数建立裂尖奇异区的位移场,通过求解广义刚度方程可直接获得应力强度因子(stress intensity factors,SIFs),具有高精高效性;但W单元需满足奇异区内裂纹面自由的边界条件,故在分析裂纹面加载的问题中受限.该文基于SIFs互等,在等效奇异区范围中,将裂纹面的荷载等效为奇异区外围边界裂纹面上的集中力,避免奇异区内裂纹面受荷,故采用W单元即可简便计算.算例分析表明:等效奇异区尺寸取裂纹长度的1/20,等效荷载系数P建议取2.0,W单元计算精度均满足1%的误差限,证明该文在奇异区裂纹面受荷等效处理方法上具有合理性、通用性,克服了W单元在分析裂纹面加载问题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2.
飞秒激光精微加工面齿轮材料18Cr2Ni4WA是去除材料的先进制造方法。本文依据烧蚀凹坑的深度与宽度和激光能量密度的关系得到材料的烧蚀阈值和影响重叠率的因素。考虑齿轮材料成分间互温感应效应与多脉冲激光累积效应,建立材料的能量复耦合模型。通过改变激光能量密度和脉冲数,研究飞秒激光烧蚀凹坑及齿面形貌表面的变化规律,得出脉冲数对烧蚀效果影响小,激光能量密度为1.730 J/cm2激光功率为1.9 W脉冲数N=3000进行烧蚀效果最好可得到最优的实际烧蚀面深度为17.604μm。  相似文献   
93.
报道了一种结构紧凑的垂直外腔面发射激光器(Vertical-Extern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VECSEL)及其双波长调控。通过调控泵浦光功率,实现了VECSEL输出的两个激光波长之间的相互转换,双波长的间隔接近50 nm。VECSEL的输出功率曲线呈现明显的两次翻转,翻转点对应了激射波长的转换。这是由于泵浦功率变化改变了增益芯片内部的温度,进而通过热调谐使得发光区增益峰值被调谐到腔模的不同位置。在0℃时,每个激射波长的最大输出功率都在1.5 W以上。随着泵浦功率的改变,激射波长可以在950 nm和1000 nm之间切换,同时还可以在1.5 W以上的功率水平下实现双波长同时激射。这种可切换波长及双波长同时激射的VECSEL器件在光调制、差频等领域有较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4.
面剪切振动模式产生于[011]极化方向zxt-45°切型的压电单晶,因具有高压电系数、高机械品质因数、高柔顺系数和低串扰效应等优点,故面剪切模式成为小尺寸、高灵敏度压电传感器的理想选择,在矢量水听器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通过分析面剪切模式振动原理,推导了面剪切模式压电加速度计的电压灵敏度表达式。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构建面剪切加速度计模型,研究结构参数对面剪切压电加速度计电压灵敏度和谐振频率的影响规律,优化结构尺寸,最终仿真得到面剪切加速度计开路电压灵敏度为389.72 mV/g,工作频带为20 Hz~3 kHz,横向灵敏度小于3.45%。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剪切式加速度计相比,所设计的面剪切式加速度计在质量块质量降低50%的同时,电压灵敏度提高了11.6%,这为降低水听器的平均密度、提升水声探测性能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5.
赵非玉  王亮  过凯  张静元  潘博臣  郭树超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3,52(4):20220476-1-20220476-9
点面复合红外诱饵是国内外飞机平台使用的先进红外干扰装备之一,具备较好的对抗红外制导导弹的能力。为获得点面复合红外诱饵空中动态散布特性,为其使用提供理论基础,提升点面复合红外诱饵使用效能,对点面复合红外诱饵的点源诱饵和面源诱饵进行动力学和运动学分析,联立方程组并进行求解,获得了点源诱饵空中运动轨迹和面源诱饵在空中的散布情况,然后改变飞机平台速度进行仿真,获得了点源诱饵和面源诱饵的相对运动趋势和平台速度影响规律。基于点面复合红外诱饵空中动态散布特性仿真,开展使用研究,阐述了点面复合红外诱饵的干扰特性和干扰机理,干扰特性主要包括辐射强度值、辐射强度变化率和辐射面积,分析了点面复合红外诱饵在红外制导导弹导引头视场的形成特点,并基于此开展干扰机理研究,分析了点面复合红外诱饵在红外制导导弹的成像阶段和非成像阶段的干扰机理,能够为诱饵使用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提升飞机平台战场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96.
随着移动通信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通信业务已由单一的语音通信,发展为多元化、个性化的融合信息服务,通信产业价值链结构从以运营商为中心的模式向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互联网与内容提供商以“内容驱动”为理念,灵活快速地迭代产品并响应用户需求,市场份额快速提升,这导致运营商在产业价值链中逐渐被“管道化”。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运营商通过重构、抽象5G网络功能,实现了网络按需编排、灵活适配和快速部署的能力,并基于业务支撑系统(business support system,BSS)/运营支撑系统(operation support system,OSS)(BO)融合与以用户为中心的运营模式增强用户体验,以期实现在产业价值链中地位和价值的提升。在回顾通信产业价值链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运营商价值提升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5G网络嵌入式服务的5G价值面体系架构,给出了典型应用场景,并为运营商5G价值面的演进提供了路径建议,助力运营商驶向BO融合的下一站。  相似文献   
97.
陈绍勇 《电子技术》2022,(4):258-259
阐述牛头刨床自动进给刨削内圆弧面的加工技术,改进传统牛头刨床在刨削圆弧时出现的问题,改进工艺,从而提升圆弧槽面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98.
于金池  胡源  程彬鹏  张磊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2,51(7):20210848-1-20210848-7
传统曲面仿生复眼中继系统需要承担大视场子眼拼接造成的弯曲像面转换成平像场的任务,给系统设计带来一定难度。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大视场复眼平像面拼接排列的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数学描述。通过构建子眼个数、系统总视场角以及后续合理选取光中继系统参数之间的平衡模型,重点分析中继系统景深与复眼拼接像面光程差之间的关系,得出复眼平像面的拼接方式产生的光程差在典型光中继系统的可接受景深范围内,可以有效地降低中继光学系统设计压力的结论。并基于上述理论设计一种单子眼的视场为16°、整体视场为96°的复眼光学系统进行实践验证。系统最终实现畸变小于2%,传递函数在中心视场达到衍射极限,边缘视场接近衍射极限的良好像质,证明了该拼接理论可行。  相似文献   
99.
靳辰飞  田小芮  唐勐  王峰  杨杰  乔凯  史晓洁  张思琦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2,51(3):20210471-1-20210471-16
综述了非视域三维成像激光雷达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首先介绍了非视域成像技术的产生背景和基本概念,从多种实现技术中选出最接近激光雷达构型的基于激光脉冲飞行时间测量的非视域成像技术作为文中的综述重点。然后分别从成像系统和成像算法两个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总结,可以看出,未来采用SPAD面阵进行无扫描阵列式非视域成像已成为必然的趋势,而能够适配SPAD面阵的非共焦重构算法也将成为研究重点。这种激光成像雷达新体制未来在军事侦察、安防反恐、无人驾驶、灾难救援等领域将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0.
杨昌鹏  徐侃  薛亮  黄金印  于新刚  刘银年  宋云飞  何明键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2,51(12):20220195-1-20220195-9
面源黑体作为红外源标在红外测温、红外成像、红外相机标定等领域广泛应用,红外源标红外辐射性能主要取决于面源黑体温度场的控制。为了适应星载和机载红外探测器大孔径、大视场角的发展需求,文中对超大尺寸面源黑体温度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外场条件下,面源黑体会随着尺寸的增大而增加温度控制的难度,控温系统采用两相流体回路技术实现了外场3 m×3 m面源黑体不同目标温度下高温度均匀性、稳定性温度控制,试验结果表明,黑体表面温度均匀性控制优于±0.60 ℃,稳定性控制优于0.14 ℃/15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