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3篇
  免费   633篇
  国内免费   230篇
化学   326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31篇
综合类   23篇
数学   35篇
物理学   1200篇
无线电   205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234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991.
We study a discrete-time, classified multi-server queue with a shared buffer. There arem servers and each server belongs to one ofk classes (mk), so thatk kinds of jobs can be served in the system. We characterize a bursty arrival process using bursts which consist of the same kind of jobs. Once the first job of a burst arrives at the queue, the successive jobs will arrive on every time slot until the last job of the burst arrives. The numbers of jobs of a burst and the inter-arrival times of bursts are assumed to be i.i.d., respectively, and the service time is assumed to be equal to one slot. We propose an efficient numerical method to exactly obtain the job loss probability, the waiting time distribution and the mean queue length. We apply this model to the ATM switch with a shared buffer and obtain the performance measures.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e advantage of the ATM switch with a shared buffer compared to the one with output buffers.  相似文献   
992.
针对F类功放并根据可重构理论,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PIN开关的新型谐波控制网络。该谐波控制网络主要通过调节PIN开关工作状态来实现不同频率下多项谐波分量的控制,以此来提高功放的整体效率。基于此新型谐波控制网络,采用CREE公司的CGH40010F GaN HEMT晶体管设计了一款工作在1.75 GHz和2.45 GHz的F类可重构功率放大器,并进行了加工测试。实测结果表明,在1.75 GHz和2.45 GHz工作频率下,饱和输出功率大于40.5 dBm,最大漏极效率大于69%,增益高于10.3 dB,带宽大于200 MHz。  相似文献   
993.
等离子体电极普克尔盒的并联驱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高功率大型惯性约束聚变(ICF)激光驱动器大多采用等离子体电极普克尔盒(PEPC)抑制多程放大器的自激振荡和隔离反激光。采用并联驱动技术有利于实现等离子体电极普克尔盒电光开关小型化和降低成本,并可提高激光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等离子体电极普克尔盒的并联驱动包括等离子体电极的并联驱动和普克尔盒充电的并联驱动。分析了等离子体电极电光开关并联驱动的途径和问题,通过采用电阻隔离和二极管退耦措施实现了预电离并联驱动,进而实现了等离子体电极的同步驱动;通过调节开关脉冲发生器输出波形及传输电缆长度,可实现普克尔盒充电的并联驱动,并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94.
A proton-triggered fluorescent switch was developed through direct connection of a proton sponge, 1,8-bis(dimethylamino)naphthalene to a fluorophore, 4-aminonaphthalimide. The molecular fluorescent switch was based on a 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 (PET) mechanism. The fluorescent switch exhibited significant fluorescence enhancement upon binding the low-concentration protons in high pH aqueous solution. The high pKa value (around 11) of the fluorescent switch could be ascribed to the nature of the proton sponge.  相似文献   
995.
对IGBT栅极驱动特性、栅极串联电阻及其驱动电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慢降栅压过流保护和过电压吸收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6.
设计了一种高性能的采样保持(S/H)电路,在1.8V的电源电压下,其性能满足12位精度、100MS/s转换速率的ADC的要求。设计中采用了一种新型的自举采样开关,提高了S/H电路的可靠性和线性度;对于高增益大带宽的运算跨导放大器OTA的带宽设计,在分析了主运放和辅助运放在带宽和相位裕度等方面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S/H电路的差动输出摆幅达到了2V;对于输入为49MHz的正弦波,测得其信号噪声失真比达到了82dB,满足12位ADC的要求;整个电路的功耗约为20mW。  相似文献   
997.
 设计研制了一种chopping-peaking组合开关型高功率双极脉冲形成装置,通过调节两个开关的导通时刻来得到不同形状的双极脉冲。理想情况下,形成的双极脉冲电压峰-峰值等于入射脉冲峰值电压的2倍,实验中入射脉冲峰值电压为205kV的单极脉冲,获得了最大峰-峰电压为360kV的双极脉冲,是入射脉冲峰值电压的1.76倍。双极脉冲的持续时间可以改变,最大值为单极脉冲的脉宽。入射脉冲上升时间越小,得到的双极脉冲峰-峰电压就越大。  相似文献   
998.
亚纳秒气体开关中气体击穿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亚纳秒气体开关的放电过程,提出了气体击穿阶段的物理与数学模型以及数值计算方法,并对氢气和氮气的这一击穿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对于1mm氮气间隙,计算了充电电压波形为纳秒级上升的斜角平顶波时,开关放电时延以及击穿电压随气压和充电电压上升时间的变化。对于氢气,利用美国Sandia实验室的一个实验结果对数值仿真方法进行了验证,所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很好地吻合,初步表明所建立的物理模型与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99.
旋转电弧对火花间隙开关电极烧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开关间隙放电产生的电弧在自身磁场作用下沿着开关电极表面运动的设想,设计了一个旋转电弧场畸变火花开关,研究了开关电极在大电流情况下的烧蚀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开关的工作电压为6~30kV,开关电感0.07μH,转移电荷量35.2C/shot时,铝电极non RAG结构比RAG结构的开关电极的烧蚀情况要严重得多,黄铜电极比铝电极的烧蚀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1000.
光网络开关中的微热学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曲小鹏  刘静 《激光与红外》2004,34(6):403-407
文中对热光波导光开关、喷墨气泡光开关、微热管光开关、热驱动MEMS 光开关等几种典型光开关中所涉及的热科学问题进行了评述。在对其关键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几类可能的解决方案,对于研究开发新型光开关及升级改进现有光开关技术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