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11篇
  免费   2305篇
  国内免费   2751篇
化学   12458篇
晶体学   167篇
力学   326篇
综合类   62篇
数学   195篇
物理学   2499篇
无线电   1860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303篇
  2022年   585篇
  2021年   642篇
  2020年   849篇
  2019年   639篇
  2018年   576篇
  2017年   654篇
  2016年   811篇
  2015年   772篇
  2014年   863篇
  2013年   1351篇
  2012年   968篇
  2011年   978篇
  2010年   785篇
  2009年   775篇
  2008年   799篇
  2007年   768篇
  2006年   651篇
  2005年   587篇
  2004年   569篇
  2003年   497篇
  2002年   363篇
  2001年   291篇
  2000年   230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184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HA型大孔吸附树脂及活性炭对胆红素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选用HA型大孔吸附剂对患者血中胆红素进行了动态、静态吸附性能实验,考察了其对血液生化的影响。同时,用瑞典GAMBRO肾罐中活性炭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HA吸附剂对直接胆红素的吸附功效与进口活性基本相同,但血液生化指标HA吸附剂优于活性炭。  相似文献   
852.
碳的热处理对PEMFC氧电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氧还原反应;碳黑;碳的热处理对PEMFC氧电极性能的影响;聚合物燃料电池;氧电极  相似文献   
853.
涂碳型PVC膜培氟沙星选择电极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一种以盐酸培氟沙星与溴汞酸盐生成的分子缔合物为电活性物质的新型涂碳PVC膜培氟沙星选择电极。在pH 1 .5~ 4.5范围内 ,电极对培氟沙星的Nernst响应范围为 1 .0× 1 0 - 2 ~ 5 .0× 1 0 - 5mol/L ,检测限为 4.2× 1 0 - 6mol/L。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 98.5 % ,RSD为 1 .0 %  相似文献   
854.
茜素紫修饰碳糊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痕量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利用茜素紫修饰碳糊电极测定痕量锡的阳极溶出伏安法。在 0 1 5mol/L醋酸盐缓冲溶液 (pH 4 .8)中 ,通过开路富集 ,Sn 和茜素紫形成络合物富集于电极表面 ,然后经过介质交换至 3 0mol/L的盐酸溶液中 ,于 -0 .80V还原后再进行阳极化扫描 ,于 -0 .68V左右获得一灵敏的锡的溶出峰。二次导数峰电流与Sn 浓度在 8.4× 1 0 -9~ 1 .4× 1 0 -6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达 4×1 0 -9mol/L ,同时对电极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55.
超疏水多孔阵列碳纳米管薄膜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碳纳米管由于具有特异的力学[1] 、光学[2 ] 、电学[3,4 ] 和磁学性质[5] ,使其在锂离子电池[6 ] 和平板展示器[7] 等方面呈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Ebbesen等[8] 对无序碳纳米管材料的浸润性进行了详细研究 ,发现其很容易被水润湿 .然而 ,阵列碳纳米管膜的浸润性研究尚未见报道 .固体表面的浸润性主要由表面化学组分和几何结构两方面控制 .通常 ,加大表面粗糙度可以增强其浸润性 [9~ 16 ] .近来 ,超疏水表面 (即与水的接触角大于 1 5 0°的表面 )的研究显示了广泛的应用背景[13~ 16 ] .这种表面通常可由增加表面粗糙度和降低表面能来制备[1…  相似文献   
856.
氧化铈气凝胶担载氧化铜催化剂上的一氧化碳氧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以一氧化碳氧化为探针反应,考察了氧化铈气凝胶担载氧化铜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研究了催化剂中氧化铜的含量、载体及催化剂的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铈气凝胶担载的氧化铜催化剂对一氧化碳氧化反应呈现出高催化活性,适当温度下焙烧载体及催化剂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随着催化剂中氧化铜含量的增加,一氧化碳完全转化的温度降低,但当w(CuO)>12%时,过量的氧化铜以体相形式而不是以高分散形式存在,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857.
Fe掺杂g-C3N4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硝酸铁和三聚氰胺为原料制备不同含铁量的Fe 掺杂石墨氮化碳(g-C3N4). 采用X 射线衍射光谱(XRD)、紫外-可见(UV-Vis)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荧光(PL)光谱、X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手段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铁以离子形式镶嵌在g-C3N4的结构单元中,影响了g-C3N4的能带结构,增加了g-C3N4对可见光的吸收,降低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几率. 以染料罗丹明B的降解为探针反应系统研究了不同含铁量对g-C3N4在可见光下催化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m(Fe)/m(g-C3N4)=0.14%时,制备的Fe 掺杂g-C3N4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性能,120 min 内罗丹明B的降解率高达99.7%,速率常数达到0.026 min-1,是纯g-C3N4的3.2 倍. 以叔丁醇、对苯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为自由基(·OH)、自由基(O2)和空穴(hVB+)的捕获剂,研究了光催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858.
基于凝胶柱色谱分离技术研究了单分散的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在不同化学结构多孔多糖凝胶中的流动特性以及对金属型(m-)/半导体型(s-)SWCNTs 分离的影响. 通过比较SWCNTs 在一系列不同孔径的葡聚糖Sephacryl 凝胶中的流动行为,发现减小孔径尺寸能够增强s-SWCNTs 与凝胶之间的吸附作用力,使大直径的m-SWCNTs 快速地流过凝胶颗粒,而选择性地保留了小直径的s-SWCNTs. 进一步发现多糖凝胶化学结构比孔径尺寸在SWCNTs 的m/s 分离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当基于葡聚糖结构的Sephacryl 凝胶中的氨基结构被琼脂糖结构所取代时,如Superdex 200 和Sepharose 2B凝胶会增强它们与SWCNTs 之间的作用力,使SWCNTs 的保留时间延长,降低了s-SWCNTs 的选择性和纯度. 此外,即使拥有与Sephacryl S100类似的孔径范围,当Sephacryl 凝胶中的氨基被疏水环氧丙烷基团取代时,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100 与SWCNTs 的作用力很弱,导致所有SWCNTs 快速流动,无法实现SWCNTs 的m/s 分离. 因而,我们认为凝胶孔径和化学结构共同影响并调控了SWCNTs的m/s分离的选择性、纯度以及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859.
以ZrO(NO32·2H2O为前驱体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了改性并负载MnOx制备了MnOx/ZrO2/MWCNTs 催化剂. 考察了Zr 对催化剂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反应活性的影响,并通过多种分析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Zr 的添加对催化剂的低温SCR活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当Zr 负载量为30%时,催化剂活性最佳. X射线衍射(XRD)、拉曼(Raman)光谱、透射电镜(TEM)、N2吸附-脱附的表征结果分析表明,适量的Zr 改性促进了MnOx在载体表面的分散,增强金属氧化物与MWCNTs 之间的作用,也能增加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的分析结果则显示,Zr 能提高催化剂表面化学吸附氧浓度,促进Mn3+转化为Mn4+,从而使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点增多,氧化还原能力增强,同时还提高了催化剂表面酸性位点的数量和强度,促进了NH3的吸附,是MnOx/ZrO2/MWCNTs 催化剂低温SCR活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60.
镍基催化剂上积碳是甲烷干气重整反应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实验采用TPSR、TPD、XPS和脉冲反应等方法系统研究了镍基催化剂表面积碳的形态和特点。热力学研究表明,在573 K到1273 K的温度范围内,催化剂的表面积碳是不可避免的。TPSR、XPS和TPD研究表明,甲烷在催化剂表面裂解将形成至少三种碳物种:Cα、Cβ和Cγ。这三种碳物种具有不同的表面迁移能力、热稳定性和反应活性。其中,Cα物种在甲烷干气重整反应中是一种非常活泼和重要的中间体;Cγ物种则可能是表面积碳的前驱物:部分脱氢的Cβ物种能够与H2或CO2反应生成CH4或C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