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4篇
  免费   978篇
  国内免费   592篇
化学   1156篇
晶体学   36篇
力学   633篇
综合类   128篇
数学   702篇
物理学   2020篇
无线电   236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217篇
  2020年   218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227篇
  2016年   262篇
  2015年   238篇
  2014年   395篇
  2013年   380篇
  2012年   362篇
  2011年   366篇
  2010年   270篇
  2009年   297篇
  2008年   340篇
  2007年   360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298篇
  2004年   261篇
  2003年   246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研究了热噪声对约瑟夫森结I-V特性及微波感应台阶的影响。研究表明,热噪声导致约瑟夫森结的I-V特性曲线呈现"圆拱化",也使得微波感应台阶高度减小。得出了取不同约瑟夫森结临界电流和结电阻时,热噪声对台阶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72.
173.
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治玉工艺经过各个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文化、贸易、技术交流等信息。利用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EDXRF)、激光拉曼光谱(LRS)、超景深光学显微系统(OM)等分析技术,结合硅胶覆膜微痕复制技术,对河南省新郑西亚斯东周墓地出土的一批玉器进行科技分析。首先利用化学成分和物相结构分析技术确定了玉器材质的矿物属性,其次利用显微分析技术表征了玉器表面及穿孔内部和印模的加工痕迹,特别是阴刻纹饰和穿孔微痕特征,最后探讨了玉器样品的材料属性和加工工艺两者之间的联系。化学成分和物相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所分析的西亚斯东周玉器材质丰富,主要矿物组成有滑石、透闪石、水晶、云母等。玉器表面纹饰微痕特征分析表明,所分析玉器阴刻工艺采用了两种加工工具,分别是砣具和手持硬质工具。穿孔微痕分析特征表明,钻孔包括单面钻孔和双面/多面钻孔两种方式,钻孔工艺则有实心钻、管钻等。部分玉器钻孔形状和内部微痕特征表明,尽管均采用了实心钻工艺,但所采用的实心钻头在形状上存在差异,同时,也存在是否配合解玉砂进行钻孔的差异。不同材料属性的玉器采用了不同的加工工艺。滑石质玉器,莫氏硬度1,器型主要为玉片饰,其表面阴刻纹饰主要采用手持硬质工具进行刻画,钻孔主要采用了双面钻孔方式,并使用了实心钻头未添加解玉砂进行加工,钻头形状可能为圆锥状;云母质玉器,莫氏硬度2~3,器型主要为玉玦片饰,纹饰采用了砣具添加解玉砂的加工工艺,钻孔方式为单面钻孔,采用了管钻工艺。透闪石型玉器,莫氏硬度5~6,器型主要为玉片饰,表面纹饰采用砣具配合解玉砂砣刻,以双面钻孔的方式为主,钻孔工艺为实心钻头配合解玉砂工艺,钻头形状与滑石类样品一致,为圆锥状。水晶质玉器,莫氏硬度7,均为珠饰,表面无纹饰,钻孔方式为双面/多面钻孔,钻孔工艺为实心钻配合解玉砂工艺,且钻头可能为圆柱形。研究结果表明,玉器表面纹饰所采用的阴刻工艺和钻孔工艺,与玉器本身的材料属性、器型等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4.
在“双一流”背景下,结合我校“工学并举”的办学特色,于电子技术基础专业课程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方法。根据“双一流”建设要求,更新教师和学生的观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实践、主动探索;采用“互联网+课堂”的教学模式,利用“课前(预习+问题)+课上(讲授+讨论)+课后(复习+举例)+课余(大作业+竞赛)”的互动模式;引入相关科技前沿,注重启发式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科技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敢于尝试不怕失败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75.
For zeolite catalysts, the regulation of active site and pore struc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nhancement of their catalytic performance. In this work, a one-pot and organic template-free co-regulation route is proposed to straightforwardly synthesize basic mesoporous ZSM-5 zeolites with adjustable alkaline-earth metal species. The synthesis pathway combines two decisive strategies: 1) the seed-induced interface assembly growth method and 2) the acidic co-hydrolysis/condensation of aluminosilicate species and alkaline-earth metal (e.g., Mg, Ca, Sr, or Ba) sources. It is interesting that the mesoporous structure was self-evolved through particle-attached seed-interfacial crystallization without the assistance of any template. Meanwhile, the incorporation of alkaline-earth metals species is homogeneous and highly dispersed in the solid products during the whole crystallization process, and finally generate the superior basicity. Catalysis tests of the as-synthesized samples displayed their novel performance in the typical base reaction of Knoevenagel condensation, even for bulky substrates owing to the enhanced diffusion arising from the meso/microporous network. This finding opens new possibilities for facile, cost-effective,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synthesis of mesoporous high-silica zeolites with tunable acid/base properties, and deepen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rticle-attached crystallization.  相似文献   
176.
177.
《中国化学会会志》2018,65(5):523-530
Polyethylene glycol‐(N‐methylimidazolium) hydroxide‐grafted hydroxyapatite encapsulated γ‐Fe2O3 nanoparticles, γ‐Fe2O3@HAp@PEG(mim)OH, were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FTIR, SEM, TEM, TGA, and EDAX. This nanocomposite was applied as a novel, green, nanomagnetic, and recyclable basic phase‐transfer catalyst for the synthesis of tetrahydrobenzopyrans in high yields via the three‐component reaction of aromatic aldehydes, malononitrile, and dimedone or 1,3‐cyclohexanedione in aqueous media at ambient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78.
多孔活性金属材料因为内部存在大量的孔隙,大大地增加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得其在空气中的燃烧较为猛烈,燃烧温度迅速上升。其燃烧过程属于固体燃烧的范畴,较为复杂。以镁为例,通过建立燃烧模型,来研究多孔活性金属的光谱辐射特性。首先,建立氧气总消耗量与活性金属剩余质量的关系,研究氧气在活性金属孔隙内的扩散浓度关系,通过求解活性金属热平衡方程得到活性金属燃烧过程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式,进而得到活性金属的峰值光谱辐射强度表达式;然后,将模型计算的仿真结果与红外热像仪测得的实验结果对比,结果表明,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误差在了10%以内;最后,通过建立的燃烧模型来研究活性金属燃烧规律以及其光谱辐射特性,解决了高空、高速下的活性金属光谱辐射强度难以实验获得的问题,大大减小了实验成本与时间。分别对比不同时间活性金属箔片在1~3,3~5以及8~12 μm波段下的辐射强度,得出活性金属燃烧时的辐射强度主要集中在3~5 μm波段的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自燃金属最大燃烧温度随高度的增加逐渐下降,随气流速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在速度为30 m·s-1时,温度达到最大;自燃金属的光谱辐射强度在2~6 μm波段达到最大。该模型也可以用来研究其他活性金属的燃烧特性。  相似文献   
179.
利用DDA方法计算大气气溶胶粒子光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气气溶胶是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光学特性是研究大气辐射传输特性的重要参量。本文基于DDA方法,对不同形状气溶胶粒子的光学特性进行计算,得到气溶胶粒子的消光因子、吸收因子随波长变化的数值结果。结合Muller散射矩阵,给出了气溶胶粒子散射强度和极化度的角分布,为研究大气辐射传输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0.
在全超导磁约束核聚变试验装置EAST中,为了防止杂质从偏虑器靶板附近进入等离子体核心,为EAST长脉冲放电试验提供持续的排灰能力以及装置长冲放电等,低温冷凝泵是必不可少的部件之一,在装置真空室上下安装了内置低温凝泵以提高装置运行参数,为满足低温泵的低温条件,增加一低温分配阀箱给内置低温冷凝泵提供低温条件。文中介绍应用于EAST装置系统中的内置低温冷凝泵分配阀箱研制的技术要求、冷却流程、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