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4篇
化学   3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12篇
物理学   2篇
无线电   1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To comprehend the nature, implications, risk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events of the COVID-19 crisis, individuals largely relied on various online information sources. The features of online information exchange (e.g., conducted on a massive scale, with an abundance of information and unverified sources) led to various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responses that are not fully understood. This study therefore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osure to online information sources and how individuals sought, forwarded, and provided COVID-19 related information. Anchored in the stimulus-organism-response model, cognitive load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fear appeal,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link between the online consumption of COVID-19-related information and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responses. In the theory development process, we hypothesize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levels of fear. The research model included six hypotheses and was empirically verified on self-reported data (N = 425), which was collected in early 2021.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ntinuous exposure to online information sources led to perceived information overload, which further heightened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cyberchondria. Moreover, the act of seeking and providing COVID-19 information was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by perceived cyberchondria. The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higher levels of fear led to increased levels of seeking and providing COVID-19-related information.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are presented, along with promising areas for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42.
首先对Web Services的安全技术和访问控制的研究情况进行简单回顾,介绍XACML(eXtensibleAcces s Control Markup language)中的常用术语,然后介绍了一个Web Services的面向服务的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系统和安全结构模型,从服务方面和属性方面加强对服务的访问控制.在该体系结构模型中,使用SOAPProxy加强对Web Services的访问控制.通过设计安全cookies和安全SOAP消息,在Web Services上实现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最后给出此系统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3.
刘云芳  左为平 《现代电子技术》2006,29(21):135-136,139
分布式计算是近年提出的一种新的计算技术,针对当前几种主流的分布式计算技术,如Web Services,中间件、网格等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尽管各种分布式计算技术在理念、规范、应用和实现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但每一种技术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和应用,解决了特定范围内的分布式计算问题。所以,多种计算技术的综合研究,不仅是分布式未来研究的方向,也是分布式计算技术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4.
基于主动信息服务的信息共享传播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信息共享传播方法的结构在本质上可分为两种:信息交换结构与信息广播结构,而主动信息服务作为一种强有力的信息传播方式得到了广泛关注。文中简要探讨了信息分发的基本方法和主动信息服务的关键技术,包括信息的个性化特征与用户肖像模型、元数据信息标引与XML、信息发布与信息过滤技术、以及信息的分布式存储与个性化信息仓储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45.
论文在研究W3C的XML密钥管理规范(XKMS)、XML数字签名、XML加密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XKMS,提供PKI服务的集中身份管理系统方案,并对证书注册流程、证书验证机制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系统方案具有实用性、可移植等特点。  相似文献   
46.
针对远程高性能计算服务与开发的实际状况,提出了一种"客户端-Web Services-前端机-计算结点"的四层体系结构,以Eclipse,Tomcat和Axis为主要开发工具,Java为主要编程语言,设计了一套基于Web Services的远程高性能计算机服务与开发环境—WSParallel系统。该系统旨在提供一种高效率、低成本、能适应低带宽和不稳定网络状况,且具有较高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的远程高性能计算服务与开发环境。  相似文献   
47.
成蹊 《世界电信》2001,14(3):11-13
因特网数据中心作为网络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提供高端的数据传送服务和高速接入服务。作为企业、商家或网站服务器托管的场所,IDC为各种模式电子商务的发展准备了基础设施,成为参与企业以及商业联盟创造价值的平台。  相似文献   
48.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ket conditions and the value and use of sourcing flexibility for service processes. We develop and analyze a series of models, and we derive expressions for the optimal switching decision, the value of the option to outsource, the value of the option to backsource, and the probability and timing of switches between the alternative sources.  相似文献   
49.
为了向用户提供差异化的密钥服务,研究了配备密钥池的可信任量子密钥分配网络.首先,理论分析了数据包时延和密钥池的关系,给出了具体关系式,指出带有密钥池缓存功能的量子密钥分配网络的平均数据包时延与密钥产生速率、密钥池的初始密钥长度、以及数据包的平均长度、到达时间和到达率密切相关.对比理论分析和软件仿真结果,验证了时延分析的正确性.其次,将密钥提供服务分为三类:保证提供型、优先提供型和尽力提供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实现方案,即提前预约、逐跳插队和逐跳排队;最后,仿真结果表明差异化密钥服务提供机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0.
描述了移动互联网及3G增值业务的特点,结合移动互联网当前飞速发展的现状,参考移动互联网年度数据,从产业链角度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作出详细分析。得出互联网必然向移动互联网产业转变的结论,并从电信运营商角度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