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95篇 |
免费 | 1091篇 |
国内免费 | 98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510篇 |
晶体学 | 13篇 |
力学 | 126篇 |
综合类 | 68篇 |
数学 | 961篇 |
物理学 | 484篇 |
无线电 | 442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8篇 |
2024年 | 278篇 |
2023年 | 153篇 |
2022年 | 174篇 |
2021年 | 224篇 |
2020年 | 264篇 |
2019年 | 157篇 |
2018年 | 128篇 |
2017年 | 170篇 |
2016年 | 242篇 |
2015年 | 218篇 |
2014年 | 336篇 |
2013年 | 420篇 |
2012年 | 344篇 |
2011年 | 316篇 |
2010年 | 255篇 |
2009年 | 273篇 |
2008年 | 274篇 |
2007年 | 270篇 |
2006年 | 254篇 |
2005年 | 198篇 |
2004年 | 222篇 |
2003年 | 203篇 |
2002年 | 192篇 |
2001年 | 126篇 |
2000年 | 122篇 |
1999年 | 126篇 |
1998年 | 98篇 |
1997年 | 91篇 |
1996年 | 73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52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1篇 |
196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为了提高发射机机房的排风冷却效果,采用ZigBee无线通信技术设计了发射机机房智能排风装置,系统由4个排风装置和1个监测主机组成.排风装置放在机房四面墙的顶部,通过传感器DS18B20探测窗外和窗内气体的温度,并用ZigBee模块CC2420发送至监测主机,监测主机对排风窗外的温度比较处理后,控制排风装置的风扇正反转,保证吸入冷气流,排出热气流.经实验表明,该智能排风装置能自动平衡机房内的气温,对于建立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机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2.
973.
974.
975.
976.
该文研究了量子理论与量子神经网络原理,深入分析了量子前向对传网模型与基于递归加权最小二乘的量子前向对传算法。提出了量子前向对传网的定义与知识集,提出了自适应量子前向对传算法,证明了算法的收敛性。该算法全面考虑了在本次学习之前学习速率的总体状况,通过自适应地改变学习速率,控制学习速率适时变化,改善网络的收敛性。有效克服了学习速率过高导致网络振荡发散与学习速率太小降低网络收敛速度的缺陷。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量子前向对传算法相对基于递归加权最小二乘的量子前向对传算法具有较少的网络训练迭代次数和较高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977.
978.
针对基于orth的稀疏目标定位算法中orth预处理会影响原信号的稀疏性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LU分解的稀疏目标定位算法。该算法通过网格化感知区域把目标定位问题转化为压缩感知问题,并利用LU分解法对观测字典进行分解得到新的观测字典。该观测字典有效地满足了约束等距性条件,同时对观测值的预处理过程不影响原信号的稀疏性,从而有效地保证了算法的重建性能,提升了算法的定位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基于LU分解的稀疏目标定位算法的性能远优于基于orth的稀疏目标定位算法,目标的定位精度得到了较大地提升。 相似文献
979.
该文提出一种异构网中高能量效率的协作传输方法。协作联合处理(CoMP-JP)和协作波束成型(CoMP- CB)是异构网中两种常用的协作传输方法。通过研究CoMP-JP和CoMP-CB发现:CoMP-JP利用较大的阵列增益能够降低基站的发射功耗,但是需要消耗很高的信号处理功耗、骨干网功耗和电路功耗;CoMP-CB虽然消耗较少的信号处理和骨干网功耗,但是会导致较大的发射功耗。为了充分利用CoMP-JP和CoMP-CB在降低能耗方面的优点,并且有效地降低电路功耗,该文提出一种基于CoMP-JP和CoMP-CB传输的混合协作预编码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与CoMP-JP和CoMP-CB模式下的迫零预编码相比,所提出的混合协作预编码能够支持更高的系统频谱效率,并且大大提高系统的能量效率。 相似文献
980.
降质服务(Reduction of Quality, RoQ)攻击比传统的拒绝服务攻击(Denial of Service, DoS)攻击更具有隐秘性和多变性,这使得检测该攻击十分困难。为提高检测准确率并及时定位攻击源,该文将攻击流量提取建模为一个盲源分离过程,提出了基于快速ICA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的攻击流特征提取算法,从若干观测网络和终端设备中分离出RoQ攻击流,然后提取表征攻击流的特征参数。接着设计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协同检测系统和检测算法,通过用已标记的有攻击和无攻击的样本训练SVM分类器,最终实现RoQ攻击的检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检测并定位伪造IP地址的RoQ攻击,检测率达到90%以上,而选取合适的ICA参数会提高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