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5篇
力学   1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5篇
无线电   4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国外红外探测器的发展及其在制导武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艾璃 《红外技术》1996,18(3):5-11
红外探测器是红外制导武器导引头的核心部件,它的发展深刻影响着红外制导武器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国外械外探测器的发展概况,归纳了现有红外探测器的种类,简述了几种红外探测器采用材料以及它们在制导弹武器中应用,对红外焦平面阵列作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22.
杨志文 《红外技术》1997,19(2):21-24,,28,
简述了红外半自动制导系统工作原理和半实物仿真系统的组成,提出了实现红外半自动制导系统全系统半实物仿真必须解决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探讨了实现红外导弹线运动模拟,旋转弹弹体滚转模拟,振动式舵机负载模拟,多视场多光轴测角装置模拟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3.
空空导弹红外成像引信及其起爆控制算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空空导弹成像引信研究的许多理论,如引信如何成像,如何处理图像,如何识别目标等,还没有定论,首先提出了一种新型空空导弹红外成像引信,它与前视红外成像导引头共享焦平面探测器,光学系统等,该引信的最大特点是实现了制导引信一体化,能识别目标类型,选择瞄准点和毁伤与瞄准点有关的目标易损部位,然后,提出了一种成像引信的起爆控制算法,并给出了一些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24.
该文提出一种用于复杂的非线性未知系统辨识的混合神经网络模型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AFNN)。AFNN网络结构简洁,具有通用逼近的特性,能够克服由于突变点的存在而对系统辨识所带来的误差,提高整个系统的辨识精度。对空空导弹攻击区辨识的仿真结果验证了AFNN网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5.
双射程导弹是一种既可近距又能超视距全向拦截目标的空空导弹.双任务导弹是在双射程导弹基础上发展的既可对空又可对地攻击的导弹.简介美国的双射程/双任务导弹发展过程,初步分析了美国双射程/双任务导弹的技术特点,并对美国双射程/双任务导弹进行了技术评价.  相似文献   
26.
针对某型导弹模拟训练装置的需求,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TMS320C6713视频采集综合处理系统,通过摄像头采集视频图像,以浮点DSP芯片TMS320C6713为核心处理器,采用高速FPGA芯片XC5VS95T实现逻辑控制技术,通过千兆网口送给某型导弹模拟训练装置并显示。该视频综合处理系统易于操作,性能稳定,功耗低。  相似文献   
27.
张俊荣 《微波学报》1997,13(4):296-300,,306,
本文描述了毫米波辐射计制导的工作过程,给出了各部分的主要参数,设计原则和计算公式;对作用距离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计算;给出了目标面积与最大作用距离间的关系曲线。这些计算公式和数据对工程设计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8.
李潮 《电子对抗》2007,(4):6-10
在对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干扰易损性的定义、性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了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目标指示雷达、跟踪制导雷达、导引头和引信的干扰易损性的具体表现,最后对武器系统的整体干扰易损性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干扰易损性对提高武器系统在实战条件下的作战运用能力和做好面向实战条件的装备设计与论证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9.
简要介绍微波吸收体在弹翼阻抗匹配技术中的应用,阐述了微波吸收体设计的基本方法,探讨了吸收体对降低弹翼RCS的作用机理,并给出相应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0.
激光引信光束布局方式的选择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光电技术的发展,激光近炸引信已经广泛应用于面空导弹、空空导弹等领域。针对大探测场激光近炸引信在国内外导弹中的实际应用,综合目标特性、目标探测、判别要求、以及工程实践经验,根据实验结果,重点分析了其常用的四种光束布局方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给出了不同光束布局方式的分析、比较方法。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实际设计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