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61篇
  免费   1180篇
  国内免费   2643篇
化学   6510篇
晶体学   148篇
力学   715篇
综合类   109篇
数学   357篇
物理学   2000篇
无线电   2145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57篇
  2022年   481篇
  2021年   461篇
  2020年   470篇
  2019年   336篇
  2018年   266篇
  2017年   354篇
  2016年   438篇
  2015年   377篇
  2014年   457篇
  2013年   614篇
  2012年   509篇
  2011年   553篇
  2010年   483篇
  2009年   539篇
  2008年   583篇
  2007年   551篇
  2006年   492篇
  2005年   456篇
  2004年   439篇
  2003年   380篇
  2002年   312篇
  2001年   250篇
  2000年   294篇
  1999年   192篇
  1998年   226篇
  1997年   186篇
  1996年   153篇
  1995年   149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用密度泛函(DFT)方法,在B3LYP/6-31G**水平上对2-溴丙酸气相消除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计算表明,反应主要是通过半极化五元环结构过渡态进行的,羧基上的氢原子协助溴原子离去,羧基氧原子帮助稳定过渡态.在B3LYP/6-311++G(3df,3pd)水平上对B3LYP/6-31G**优化的几何构型进行了单点能计算,计算所得反应的速度控制步骤的活化能为189.461 kJ•mol-1,偏离实验值((180.3±3.4) kJ•mol-1)5.08%.  相似文献   
992.
2,4,6-三硝基间苯二酚(斯蒂芬酸)及其盐类,如斯蒂芬酸铅、斯蒂芬酸钡等是常用的含能材料[1],但斯蒂芬酸铅盐及钡盐在爆炸后产生重金属污染,对使用人员的健康及环境都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993.
各类固体表面常对外来原子(离子)施加泡利排斥作用.它明显改变了表面填隙或者替位原子(离子)的物理性质.我们首先说明泡利排斥作用广泛存在于各类固体表面.并引进"泡利穴"的概念,用来定量计算固体表面低凹处填隙位置上的外来原子在泡利排斥作用下性质的改变.重点讨论了多相催化中最重要的过渡金属表面的"泡利穴".然后简短介绍我们已经发表的工作,即泡利穴中H原子薛定谔方程的解析.进一步,将填隙H的基态波函数和基态能与自由H原子做比较,显示其性质的改变.由此详细论证,填隙H化学活性增加的两个关键的物理原因是,填隙H电离能的明显降低及诱导电矩的存在.我们把这种激活方式简称为"固体表面填隙H的泡利激活",并讨论它对加氢反应的贡献.同时,对近年来催化研究中一个令人困惑的实验结果给出我们自己的解释.实验明确表明,对加氢反应起关键作用的是过渡金属"表面下的H原子",它们在加氢反应中非常活跃.而"表面H原子"没有参与加氢反应.我们论证,过渡族金属"表面下的H原子"正是被泡利激活的填隙H.限于讨论多相催化问题(固体表面填隙H原子的催化).但是"泡利激活"原则上可以推广到均相催化中.因为在均相催化中经常使用的催化剂通常也具有类似的泡利穴结构.我们只讨论泡利穴中填隙H的催化,但是原则上不难推广到其他元素,例如用类似方法探讨石墨烯表面填隙锂原子的泡利激活.近来的天文观测中发现,很多有机分子云团中(例如H_2O, CH_4, C_2H_2, C_2H_4…等云团),同时存在一些尺寸约0.001~10μm的尘埃物质(如C颗粒, SiO_2颗粒等等).两者的并存使我们猜测,或许这些尘埃物质(包括纳米颗粒)本身就是多相催化剂,其表面存在的"泡利穴"可能对分子的形成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94.
本论文采用阳极氧化的方法,在NH4HF2+NH4H2PO4的混合水溶液中于室温下以金属钛为基体原位合成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薄膜。讨论了电解液成分、外加电压、溶液的pH值对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薄膜微观结构及形貌的影响,并建立了阳极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薄膜的生长模型。氧化钛纳米管的结构与外加电压有很大的关系,只有电压在5~35V范围内才能制备出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薄膜,其管径随着电压的升高而增加,且管径范围为30~160nm。而薄膜的厚度与电解液有关,通过控制电解液的成分及pH值,可获得厚度为6.5μm的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薄膜。  相似文献   
995.
以亚硝酸铈盐和氨水沉淀法合成了二氧化铈纳米粒子. 通过对溶液pH值的调节制备出了形貌各异的纳米CeO2晶粒. TEM和BET结果表明 酸性条件下, 得到的是球形的纳米CeO2晶粒且其比表面为148.1944 m2·g-1;中性时, CeO2晶粒的形貌为球形和棒状的混合形, 比表面为114.7975 m2·g-1;而碱性环境下, 易得到棒状的、比表面为106.2465 m2·g-1 的CeO2晶体. 另外还对各种形貌产物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96.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1,1'-thiocarbonyldiimidazole (TCDI) on the corrosion behaviors of mild stee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and linear polarization resistance(LPR)techniques.The effect of immersion time on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TCDI was also investigated over 72 h.For the long.term tests.hydrogen evolution with immersion time(VH2-t)was measured in addition to the three techniques already mentioned.The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such as adsorption equilibrium constant(Kads) and adsorption free energy(△Gads)values,were calculated and discussed.To clarify inhibition mechanism,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iodide ion was also investigated.The potential of zero charge (PZC)of the MS was studied by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method.and a mechanism of adsorption process was proposed.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inhibition efficienc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TCDI concentration and synergistically increased in the presence of KI.The inhibition efficiency was discussed in terms ofadsorption of inhibitormolecules on the metal surface and protective film formation.  相似文献   
997.
放射源的辐射指纹能起到标识和鉴别放射性物体的作用.在涉及核弹头不可逆销毁过程的深度核裁军核查中,核弹头的辐射指纹对标识和鉴别裁减下来的核弹头将起到关键作用.预先研究辐射指纹的有关技术,如识别机理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度核裁军的核弹头核查技术发展.以实验室放射源为研究对象,探索了类型γ射线能谱指纹的同一性识别机理.类型γ射线指纹识别机理的研究,就是要找出一种合适的方法,以较高的置信度,描述两个正在进行比较的γ射线指纹是否为同一放射源的指纹.采用了谱形比较法,并用谱相似度概念来描述两个指纹的相似程度.在谱形比较思想的指导下,编制了放射源类型指纹识别软件,并通过放射源同一性的识别实验验证了软件的有效性,同时研究了谱相似度随统计涨落和测量条件,如时间、源强和本底等因素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用相似度概念来描述两个指纹的相似程度,回答两个待比较的γ射线能谱是否代表同一类型放射源,是切实可行的;2)该识别机理只具备识别放射源类型的能力,而对同一类型、差异甚微的放射源个体还不能识别 关键词: γ射线能谱指纹 辐射指纹 识别机理 核查技术  相似文献   
998.
利用G3和CBS-QB3的理论方法研究CF3OH分子裂解成FCFO和HF,并考虑大气中双分子和氨气对CF3OH分子裂解的催化作用. 理论计算表明:由于在G3的理论水平下,计算的能垒为188.52 kJ/mol,所以CF3OH分子在大气条件下不可能发生单分子裂解;当氨气和双分子水被加入时,能垒都被降到25.08 kJ/mol,起了强的催化作用. 除此之外,应用过渡态理论对速率常数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氨气催化CF3OH分子的速率常数是单分子和双分子催化CF3OH分子裂解速率常数的109和105倍. 考虑到大气中这些物质的浓度,计算结果预测了氨气催化CF3OH分子裂解在大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9.
车用摩擦材料的摩擦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综述了当前有关摩擦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无机摩擦材料的摩擦学特点,指出了摩擦材料的几种不同磨损形式,提出了今后摩擦材料研究中几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00.
Dark spot growth rate tracing experiments performed on a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show that moisture entering into the device is relatively properly fitted by Fick's diffusion equation in the substrate/indium tin oxide (ITO)/hole transport layer (HTL)/silver (Ag) structure.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moisture is dissolved into the polymer layer, which results in a decrease in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in the device with the substrate/ITO/HTL/electroluminescent (EL) polymer/Ag structure. The diffusion and chemical reaction occurring in the cathode layer further decreases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in the device with the substrate/ITO/HTL/EL polymer/calcium/Ag structure. Useful parameters, such as diffusion and solubility constants, describing possible mechanisms happening during dark spot growth o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evices are extracted. © 2001 John Wiley & Sons, Inc. J Polym Sci Part B: Polym Phys 39: 1697–1703, 2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