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35篇
化学   83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7篇
物理学   122篇
无线电   3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A new Japanese national project, called M-PACC, to develop 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ng electric power devices started in June last year (FY2008–FY2012). This project aims to develop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power devices that are expected to provide stable power supplies with large capacity and small size by using YBCO coated conductors. The first program is the development of a 2 GJ class superconducting magnetic energy storage system to control stable electric power systems. It is planned to develop several sets of element coils for a 20 MJ class system as a technological feasibility study for a 2 GJ class coil. The second program is the development of two different types of power cables with higher performance than existing power cables; one is a three-core 66 kV–5 kA class large current cable and the other is a single-phase 275 kV–3 kA class high voltage cable. These cable were required several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namely, large current and low AC loss, high voltage insulation and low dielectric loss, and power and heat balance for both cables. The third program is the development of a 20 MVA class power transformer with 66 kV/6.9 kV as a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In this project, power transformer systematization technology including 2 kA class large current coil technology, anti short-circuit wire winding technology, AC loss reduction technology, and winding technology will be developed.  相似文献   
122.
设计了一种利用TI公司CC2530芯片的基于ZigBee技术的医疗输液监护系统。该系统采用压力传感器采集输液状态信息,在传感器和监视设备间构建ZigBee无线通信网络,将传感器检测到的输液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发送到监视设备上。分析了系统的工作原理、硬件组成、软件工作流程。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和可靠度,实现了医疗输液过程的自动监护。  相似文献   
123.
刘奕君  卞水荣  臧昊  赵强 《应用声学》2015,23(10):54-54
本文研究并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液压支架压力信息采集节点,并以此为基础搭建了监测系统平台。首先对无线网络拓扑结构分析,以提高网络整体生命周期为目的,设计了一种链式结构的简单无线路由协议。在此基础上,以CC2530为主处理器完成压力采集节点软、硬件设计。最后,给出了系统采集到的液压支架工作阻力数据。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实现液压支架压力实时监测功能,满足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24.
仇立干  王茂元 《化学学报》2010,68(3):276-282
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非化学计量组成的Ba1.03Ce0.5Zr0.4La0.1O3-α质子导体. 粉末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 该材料为单一钙钛矿型BaCeO3斜方晶结构, 在高温下、CO2或水蒸气气氛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分析表明, 材料经1550 ℃烧结20 h非常致密. 在500~900 ℃温度范围内, 用交流阻抗谱技术测定了材料在湿润氢气和湿润空气气氛中的电导率; 用气体浓差电池方法测定了材料在湿润氢气、湿润空气气氛中和氢-空气燃料电池条件下的离子迁移数, 研究了材料的离子导电特性, 并与化学计量组成的BaCe0.5Zr0.4La0.1O3-α材料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在500~900 ℃温度范围内、湿润氢气气氛中, Ba1.03Ce0.5Zr0.4La0.1O3-α材料的质子迁移数为1, 是一个纯质子导体. 在湿润空气气氛中, 材料的氧离子迁移数为0.688~0.170, 质子迁移数为0.218~0.017, 是一个氧离子、质子和电子空穴的混合导体. 在氢-空气燃料电池条件下, 材料的离子(氧离子+质子)迁移数为0.990~0.796, 是一个氧离子、质子和电子的混合导体. 与化学计量组成的BaCe0.5Zr0.4La0.1O3-α材料相比较, 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非化学计量组成的Ba1.03Ce0.5Zr0.4La0.1O3-α材料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和离子迁移数.  相似文献   
125.
为了提高电度表的抄录、校准等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开发了一种基于CC1100无线通信模块。此模块用来实现上位单片机和多个单片机间的无线串行通信,并利用此方法设计了一种新型无线抄表系统。本文给出了硬件线路图、程序流程图。此抄表系统硬件电路简单、成本低廉、编程方便。  相似文献   
126.
介绍基于CC1050的FSK发射电路设计。该电路的工作频率范围为300~1 000 MHz,FSK调制,发射功率可编程设置为-20~12 dBm,给出CC1050的典型应用电路,以及CC1050与微控制器接口电路,该FSK电路设计简单,可工作在不同频率。  相似文献   
127.
基于射频收发器CC1101,单片机(MCU)MSP430F149和DSPTMS320VC5509A,设计了一种无中心数字对讲机。详细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方案及各个模块的器件选型和电路设计,MCU部分的软件设计以及CC1101的编程要点。  相似文献   
128.
针对核电站运行环境复杂,人员难以靠近等特点,提出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核电装备状态监测系统,采用LM3S1138和CC2420作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主要硬件.核电设备监测系统对实时性要求特别高,为此采用分层路由协议TEEN,并为每个节点设置一个计数器.通过Matlab虚拟仿真平台和现场数据采集表明,此系统能够对信号实现有效的采集.  相似文献   
129.
为了给汽车耐久性试验的驾驶机器人提供仿真驾驶平台,实现对模型车运动的无线控制,设计了由无线收发单元与运动控制单元组成的模型车无线控制系统.系统以单片机C8051F040为控制核心,使用基于ZigBee的无线收发芯片CC2431与上位机通讯.通过接受上位机的信号,系统能实现机器人仿真驾驶,对机器人驾驶算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30.
基于CC2431的室内定位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环境下对移动目标定位可使用的技术主要有超声波定位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以及基于接收信号强度(RSSI)的定位技术.经过比较,基于接收信号强度(RSSI)的定位技术更适合于复杂的室内环境.介绍基于RSSI定位机制的CC2431片内集成定位引擎在室内定位系统中的应用,并在室内环境下进行了实测,其定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