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化学   131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40篇
无线电   4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邵克明 《应用声学》1986,5(4):34-35,26
本文主要介绍如何使用铝铁合金(牌号1j13)带子卷绕大型低频深水换能器,同时对已经制成的某换能器作一简略介绍。  相似文献   
192.
湿法炼锌净化液中痕量锗的在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采用非间隔流动分析技术,建立了一种在线测定硫酸锌溶液中痕量锗的方法。显色体系为HCl-水杨基荧光酮-乳化剂OP,并用多波长光度法克服了试样中高浓度硫酸锌以及背景吸收的影响,采样频率30样/h,测定范围10-100μg/L。该方法已用于锌冶冻厂净化过程中痕量锗的在线分析。  相似文献   
193.
ICP—AES法测定钡硅中钡铝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94.
利用循环伏安法、计时电位法和计时电流法 ,研究了尿素$CNaBr熔盐中Fe2 +在Pt,Cu ,Ag及Ti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获知Fe2 +电还原为金属铁是一步不可逆过程 ,扩散系数为 2 74× 10 - 6cm2 ·s- 1 ,交换电流密度为 2 6 8× 10 - 5A·cm- 2 。使用循环伏安曲线和断电后的放电曲线研究熔体中Sm3 +的电化学行为 ,表明Sm3 +难以单独沉积 ,但通过加入Fe2 +可以诱导其共沉积。在Cu基体上进行恒电位和恒电流电解 ,得到Sm含量高于 90 % (质量分数 )的Sm Fe合金膜 ;发现Sm含量与阴极电位、电流密度以及SmCl3 /FeCl2 的摩尔比有关。用电镜研究了不同电解方法及钐含量对Sm$CFe合金表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5.
钛铁中钛铝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钛铁合金中钛的测定,国家标准使用铝片还原,硫氰酸盐指示终点,硫酸高铁滴定.由于低价钛不稳定,在还原及滴定时须在氮气保护下进行,否则将造成一定误差且终点不易判别,操作极为不便.钛铁中铝的测定用8-羟基喹啉容量法.须经多次沉淀分离,测定流程较长.成本高.本文研究了铁、铝、钛、锰、铋与EDTA及过氧化氢之间的络合平衡关系,制定出在铁、铝、锰存在下测钛及锰存在下测铝的EDTA连续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6.
用循环伏安法,恒电位电解断电后的电极电位-时间曲线,电位阶,跃法和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铁电极在NaCl-Kcl-DyCl2熔体中的电化学行为,获知Dy^3+在Fe合金,然后才析出纯金属Dy;验证了Dy-Fe合金体系中化学计量化合物的数目。  相似文献   
197.
本文研究了D290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W(Ⅵ)、Mo(Ⅵ)时,酸度、浓度、温度、流速等对吸附量的影响。确证了该种树脂对W(Ⅵ)、Mo(Ⅵ)的偏酸根吸附量大于其正酸根的吸附量,但交换速度慢于后者的交换速度。并研究了在上述诸条件下,D290树脂从溶液中分离钨、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8.
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硅铝铁合金中高硅李树伟,李凤丽(四川师范大学化学系成都,610068)(成都航空发动机公司成都,610066)关键词硅,合金,差示分光光度法硅铝铁合金在航空工业、机械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该合金中硅含量较高(硅含量15-20%),...  相似文献   
199.
Nanocrystalline Ni‐Mo‐Fe alloy deposits were obtained by electrode‐position. The structures of the alloy deposits were analy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The XRD results of nanocrystalline Ni‐Mo‐Fe alloy deposit show that many diffraction lines disappear, and that there is only one diffraction peak at 44.0°. The XPS results of nanocrystalline Ni‐Mo‐Fe alloy deposits indicate that the nickel, molybdenum and iron of the deposits exist in metallic state, and that the binding energy of the alloyed elements increases to some extent. The nanocrystalline Ni‐Mo‐Fe alloy deposit electrode may offer better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than the polycrystalline nickel electrode and the nanocrystalline Ni‐Mo alloy electrode. The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a from the nanocrystalline Ni‐Mo‐Fe alloy electrode indicate that hydrogen evolution in 30% (m/m) KOH at lower overpotential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Vohner‐Tafel mechanism, but with the Vohner‐Heyrovsky mechanism at higher overpotential.  相似文献   
200.
杨军  邓景发  董树忠 《化学学报》1991,49(9):833-838
本文用连续微型反应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程序升温还原(TPR)、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 研究了骤冷制备的Ni-Fe-P非晶态催化剂的加氢活性和表面结构。结果表明:非晶态Ni-FE-P合金在常压下对CO的加氢活性优于晶态Ni-Fe-P合金; 表面的不同预处理对反应活性影响很大。XPS的结果显示在较高温度下氧化时表面富铁, 表面存在的镍物种和元素态铁是CO催化加氢的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