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2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237篇
化学   130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179篇
综合类   53篇
数学   701篇
物理学   214篇
无线电   211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本研究探讨Micro-CT参数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选取OVCF患者127例,根据术后6个月骨折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n=41)与未复发组(n=86)。患者均接受Micro-CT检查,对比两组Micro-CT参数,即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间隙(Tb.Sp)、结构模型指数(SMI),以及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分析各参数与BMD、BMC及术后复发相关性,并评价各参数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显示,复发组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低于未复发组,骨小梁间隙(Tb.Sp)、结构模型指数(SMI)高于未复发组(P<0.05);BV/TV、Tb.Th与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呈正相关,Tb.Sp、SMI与BMD、BMC呈负相关(P<0.05);将年龄、BMD、BMC等其他因素控制后,BV/TV、Tb.Sp、Tb.Th、SMI与OVCF术后骨折复发显著相关(P<0.05);BV/TV、Tb.Sp、Tb.Th、SMI联合预测OVCF术后骨折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88(P<0.05)。提示Micro-CT参数在OVCF患者中呈异常表达,采用Micro-CT检查可为临床预测OVCF术后骨折复发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92.
The heat production of Wistar rat 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s (PMN) was measured by an LKB 2277 Thermal Activity Monitor. When PMN were activited with 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 (PMA), the respiratory burst was recorded by greatly incr eased heat production. Experiment was also carred out in the present of the inhibitor, Total Flavonoids of Lycium Barbarum L. (TFL). The respiratory burst heat production peak was disappeared, but the heat production curv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MA because TFL increased the metabolic activities of PMN.  相似文献   
93.
酸性模拟油的油水界面扩张粘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考察了不同链长脂肪酸模拟油的扩张模量随扩张频率的变化规律,研究了碱和十二烷基磺酸钠对酸性模拟油界面扩张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脂肪酸模拟油的扩张模量随扩张频率和碳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大.水相中加入十二烷基磺酸钠对酸性模拟油的扩张模量影响不大,对低工作频率下相角影响较大.无论有无十二烷基磺酸钠,水相中加入NaOH的浓度较低时酸性模拟油的扩张模量变化不大;NaOH浓度较高时,酸性模拟油的界面扩张模量增加,慢弛豫过程在界面上起主要作用,此时界面上可能形成了特殊结构.  相似文献   
94.
采用界面张力弛豫法研究了不同分子量原油活性组分在正癸烷-水界面上的扩张粘弹性质,阐述了界面扩张模量的弹性和粘性随扩张频率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随着原油活性组分分子量的增大,极限扩张粘度明显增大,而极限扩张弹性逐渐增大;当分子量大于某一数值后,极限扩张弹性变化不明显.对界面张力弛豫实验结果进行拟合得到的参数表明,界面上和界面附近的微观弛豫过程的数目随原油活性组分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弛豫过程的特征频率也呈规律性变化.不同原油活性组分的界面扩张粘弹性质可从其不同特征的微观弛豫过程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95.
蜂窝状堇青石载体A12O3涂层的原位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改进的原位合成法(原位-浸涂法)在蜂窝状堇青石载体表面制备了多孔氧化铝涂层.着重研究了制备条件对涂层负载、晶相及其孔结构性质的影响,并与其他方法制备的涂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多次原位合成法制备能提高氧化铝涂层的牢固度,但每次负载量偏低;原位-浸涂法适宜的制备参数为:水解温度83℃,水/异丙醇铝摩尔比60,pH值3.5~4.0,焙烧温度500℃.原位-浸涂法有利于制备A12O3涂层,具有较好的牢固度,而且涂层的孔径分布窄,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比孔体积和平均孔径.  相似文献   
96.
蜂窝状有序多孔膜是一种典型的具有微、纳米尺寸的图案化高分子薄膜材料,在超疏水表面、光电材料、组织工程、生物医学、传感器等领域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表面形貌或性质具有可逆刺激响应特性的智能型多孔膜不仅拥有常规多孔膜的性能,而且还拥有独特的开-关功能,因此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回顾了智能有序多孔膜近年的研究进展,重点对其体系构建、响应方式、机理、性能和相关应用进行了归纳与分析,评述了不同刺激响应多孔膜的特点及优劣势,探讨了智能多孔膜的优化设计及提高响应性能等问题,指出了目前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7.
果蔬采后呼吸强度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因为水果、蔬菜采收之后的重要生理活动是呼吸,果蔬采后呼吸是影响贮运效果的重要因素[1]。研究果蔬的采后呼吸特性对于研究它们的保鲜技术,如采收时间、贮藏温度及采取的保鲜措施是很重要的。果蔬采后呼吸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呼吸强度(CO2mg/kg·h)[2]。呼吸强度的测定方法,可以采用静置碱液吸收法及CO2分析仪测定法。1主要仪器与试剂GXH-3010型便携式(CO2)红外线分析仪NaOH标准溶液:0.4 mol·L-1H2C2O4标准溶液:0.1 mol·L-12测定方法与结果2.1静置碱液吸收法[3]测定原理:定量碱液吸收果蔬在一定时间内呼吸所释放出来的CO2,再用…  相似文献   
98.
扩张床吸附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扩张床是流化床的一种特例。它具有流化床的特点,能处理含悬浮颗粒的液体。又具有固定床的优点,流动成活塞流;返混程度低,分离效率高。作为蛋白质的初步分离方法,它能取代固液分离、浓缩和初步纯化等三步操作。具有提高收率、降低投资费用、缩短操作时间等优点,成为生物工程下游过程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扩张床吸附技术的发展。包括:1、原理:床层的分层稳定性、吸附剂和吸附柱;2、操作:吸附、洗涤、洗脱和再生4个步骤;3、流动动力学特性:床层扩展特征和停留时间分布;4.在蛋白质纯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
采用模压法制备了蜂窝状Ho改性的Fe-Mn/TiO2催化剂,研究了结构助剂、黏合剂和造孔剂等对成型催化剂低温选择催化还原(SCR)脱硝性能的影响。优选出一套理想的成型参数:水粉质量比为40%且逐次分批加入;结构助剂玻璃纤维的用量为10%(质量分数);黏合剂羧甲基纤维素的用量为5%(质量分数);助挤剂甘油的添加量为10%(质量分数)且分批加入;造孔剂活性炭粉的用量为2%(质量分数)。该蜂窝状催化剂在120 ℃下脱硝率维持在90%以上,并且在SO2体积分数低于0.02%时具有一定的抗硫抗水性。表征结果表明,成型后蜂窝状催化剂比表面积降低,颗粒分散程度明显减弱,并且表面酸量和表面Mn4+含量下降,对催化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
从近期的数据来看,经济可能正处在“钟”形左侧的起始位置,判断的依据在于政府投资已经开始大规模扩张,并且在时间上有所提前,受此影响经济降幅可能逐渐放缓,并出现反弹。接下来的问题在于:政府投资能在多大程度上抵消私人部门需求的下滑?“钟”形反弹能否出现?反弹持续的时间会有多长?力度有多大?政府投资能否支撑8%的经济增长目标?是否继续加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