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40篇
  免费   3528篇
  国内免费   7470篇
化学   13441篇
晶体学   1159篇
力学   294篇
综合类   316篇
数学   525篇
物理学   5270篇
无线电   23633篇
  2024年   163篇
  2023年   575篇
  2022年   755篇
  2021年   848篇
  2020年   596篇
  2019年   738篇
  2018年   528篇
  2017年   773篇
  2016年   879篇
  2015年   1013篇
  2014年   1285篇
  2013年   1790篇
  2012年   2016篇
  2011年   2004篇
  2010年   2616篇
  2009年   3508篇
  2008年   2803篇
  2007年   2602篇
  2006年   3240篇
  2005年   3619篇
  2004年   2806篇
  2003年   2137篇
  2002年   1509篇
  2001年   1174篇
  2000年   783篇
  1999年   642篇
  1998年   573篇
  1997年   372篇
  1996年   354篇
  1995年   319篇
  1994年   303篇
  1993年   200篇
  1992年   214篇
  1991年   274篇
  1990年   249篇
  1989年   235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951.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鄄31G(d,p)的计算水平上研究了离子液中1鄄乙基鄄3鄄甲基咪唑阳离子(EMIM )的4鄄H和5鄄H原子催化丁烯双键异构反应的可能途径,优化了反应体系的平衡态和过渡态的几何构型,分析了反应过程中键参数的变化,通过振动分析对平衡态和过渡态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离子液中的EMIM 首先通过4鄄H和5鄄H原子吸附丁烯,进而催化丁烯的双键异构反应,EMIM 的4鄄H和5鄄H催化1鄄丁烯异构为2鄄丁烯的正反应活化能分别为204.2和207.3kJ·mol-1,逆反应活化能约为220.9和223.8kJ·mol-1,反应为基元反应.  相似文献   
952.
苯并噁嗪中间体/蛭石插层纳米复合物热固化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双酚A型苯并嗪中间体 (BOZ A) 蛭石插层纳米复合物固化过程的分析表明长链烷基铵阳离子对BOZ A的热开环聚合反应没有表现出催化作用 ,也不影响纳米复合物的结构形态 .不同蛭石含量的插层纳米复合物 ,在形成不同纳米分散状态的纳米复合物的过程中 ,蛭石晶片对BOZ A的热开环聚合具有明显不同的阻碍作用 ,蛭石含量为 3%的插层纳米复合物 16 0℃的凝胶化时间较纯树脂延长约 7min ,活化能升高约8kJ mol,固化反应热焓降低约 14J g ,使得固化物的固化程度较纯树脂降低约 7%~ 10 % ,阻碍作用最大 ,其它含量的次之  相似文献   
953.
胡炳成  吕春绪 《有机化学》2004,24(6):697-701
利用 2 ,3 丁二酮与丙二腈缩合形成双甲基双氰基环并内酰胺 ,经酸性水解得到双甲基环并内酯 ,然后和 (S) ( -) ( 1 苯基乙基 )胺反应生成 1,5 二甲基 2 (S) ( 1′ 苯基乙基 ) 2 氮杂 8 氧杂 -双环 [3 .3 .0 ]辛烷 3 ,7 二酮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目标产物的晶体结构 ,结果表明 ,晶体属单斜晶系 ,P2 1 空间群 ,a =0 8777( 18)nm ,b =1 0 10 2 ( 2 )nm ,c =0 90 0 9( 18)nm ,β =118 75 ( 3 )° ,V =0 70 0 3 ( 2 )nm3 ,Dc=1 2 96g·cm-3 ,μ =0 0 89mm-1 ,F( 0 0 0 ) =2 92 ,Z =2 ,R1 =0 0 3 93 ,wR2 =0 0 95 5 .  相似文献   
954.
肖少荣 《应用化学》1997,14(1):45-48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I-3和Ti3+在还原铂表面上的电极反应,由此计算出I-3与Ti3+在还原铂表面上的混合催化反应速率(νmix).当混合催化电位(Emix)位于极限电流区时,νmix对[Ti3+]为零级反应,对[I-3]为一级反应,且正比于电极旋转速率的平方根,H+浓度影响不大.由动力学方法研究的结果证实了电化学研究结果的正确性,致使可用电化学方法解释溶液中的异相催化问题  相似文献   
955.
956.
应用半经验分子轨道理论的AM1方法,对3-已烯在不同的模型分子筛表面催化重排成2-已烯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比较研究。采用能量解析梯度技术全优化得到了模型分析的平衡态和过渡态几何构型,通过振动分析对平衡态和过渡态进行了确认。计算结果表明,已烯与酸性化分子筛形成一个八元环状的过渡态,在异构化过程中反应的正反两个方向两个方向的反应活化能均比较低,重排反应容易进行。  相似文献   
957.
Conventional chloromethylation, paraformaldehyde/hydrogen chloride in acetic acid medium, was applied to 1,2- dimethoxybenzene. Chloroform-soluble poly(3,4-dimethoxy-o-tolylene) was obtained with an intrinsic viscosity of 0.034 dL g^-1. The polymer was evaluated as a condensation redox polymer precursor formed by a Friedel-Crafts reaction. Cleavage of the methoxy groups present in this polymer resulted in poly(3,4-dihydroxy-o-tolylene) which manifested a great air-oxidation resistance. The redox property of the latter polymer was found to be 1017 mV by potentiometric titration with 0.05 N ceric ammonium nitrate at 25℃. This midpotential was compared to that of catechol, a monomeric analogue, under the same titration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958.
以介孔SBA-15为结构助剂, 制备出用于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的新型高效氧化硅掺杂的Cu/ZnO/Al2O3催化剂, 并与传统Cu/ZnO/Al2O3催化剂在相同条件下的催化性能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添加适量介孔SBA-15可显著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在大幅度提高甲醇转化率的同时有效降低了重整产气中CO的含量. 原位XRD分析证实适量介孔SBA-15的添加对传统Cu/ZnO/Al2O3催化剂的微结构性质可产生重要的调控作用, 从而大大改善其催化活性和制氢选择性.  相似文献   
959.
采用微乳法合成出氧化铁的前驱体——纳米β-FeOOH, 分别以β-FeOOH与添加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4)以物质量的比(n)为4, 5, 100添加NP-4, 混合煅烧. 采用拉曼光谱分析了样品中炭含量及分布, 并且用透射电镜观测产物的形貌和粒径, 采用磁强计观测产物磁性的变化. 结果得出, 对n=5或破乳所得凝胶煅烧, 所得样品皆为分散均匀的四方形颗粒状, 且为磁性明显增强的纳米氧化铁γ-Fe2O3. 还分别讨论了样品中炭含量以及颗粒形状对比饱和磁化强度σs、矫顽力、矩形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0.
3 D-QSAR Analysis of Agonists of nAChRs: Epibatidine Analogu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3 D-QSAR about nAChRs agonists epibatidine analogues was performed using theCoMFA and CoMSIA.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ere R2cv = 0.546, R2cv = 0.907 in CoMFA andR2cv = 0.655, R2,~ = 0.962 in CoMSIA of the final model. The prediction using the final models tothe test set was r2 = 0.675 in CoMFA and r2 = 0.462 in CoMSIA. This model will be useful in thedesign of novel compounds with high affin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