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3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728篇
化学   1632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70篇
综合类   150篇
数学   150篇
物理学   512篇
无线电   108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41.
使用纳米粒子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 由于受到黏液层的阻碍, 纳米粒子对于黏膜上皮细胞的进入效果不佳, 从而限制了其对黏膜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黏惰性的酸敏感纳米粒子(MSNs-pCBMA-DMMA), 可有效穿透黏液层进入黏膜上皮细胞. 首先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表面氨基化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Ns-NH2), 然后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使两性离子羧基甜菜碱甲基丙烯酸酯(CBMA)在MSNs-NH2表面上聚合形成聚羧基甜菜碱甲基丙烯酸酯(pCBMA), 获得惰性化的粒子(MSNs-pCBMA), 最后将酸响应性分子2,3-二甲基马来酸酐(DMMA)修饰于MSNs-pCBMA表面, 制备了MSNs-pCBMA-DMMA. 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氢核磁共振波谱(1H NMR)和纳米粒度Zeta电位测定仪等分析结果表明, 本文合成了MSNs-pCBMA-DMMA, 且粒子表面电位随pH值降低显著增加, 在pH=7.4~5.7范围内具有酸敏感能力. Transwell?小室实验表明, pCBMA的接枝提高了粒子在模拟黏液中的渗透速率, 而DMMA的修饰则进一步增强了粒子的扩散能力, 4 h内MSNs-pCBMA-DMMA的模拟黏液渗透率达到16.3%, 为MSNs-pCBMA的1.9倍, MSNs-NH2的3倍, 而以MSNs-NH2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标准计算得到的MSNs-pCBMA-DMMA的相对表观渗透系数达到了2.96. 细胞毒性试验验证MSNs-pCBMA-DMMA粒子的生物安全性良好. 细胞摄取试验表明, 相比于其它粒子MSNs-pCBMA-DMMA能够更快的被黏膜上皮细胞摄取. 本文所构建的纳米粒子能够快速渗透黏液且易于被黏膜上皮细胞摄取, 为其应用于黏膜相关疾病的活体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2.
细胞代谢与药物代谢是新药筛选和研发的关键环节,在推动人类大健康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通常情况下,细胞代谢和药物筛选以传统细胞培养测定研究为主,多为静态培养条件,无法很好地模拟体内细胞动态微环境。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通量分析技术。微流控芯片模块可高度模拟细胞体内动态微环境,与质谱联用可实时在线检测样品物质,具有高效、快速、简便、样品和试剂消耗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细胞代谢和药物代谢分析,有利于加速药物筛选研发进程。该文重点综述了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技术及其在细胞代谢和药物代谢方面的应用概况,并对目前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讨论和展望,以期为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技术在新药研发与细胞分析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刁娟娟  王婷婷  李莉 《化学研究》2022,33(2):164-169
为克服现有量子点制备技术中存在的荧光量子产率较低及生物相容性差的问题,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一种高荧光量子产率的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GQDs),其荧光量子产率为94%.N?GQDs粒径在20~40 nm之间,最大激发波长为390 nm,发射波长为450 nm.N?GQDs呈现亮蓝色荧光,具有良好的光致发光作用.N?GQ...  相似文献   
44.
针对静电超分子作用的交替层状自组装(LBL)膜稳定性差、易分解和难以实现应用的问题,设计合成了一种光交联型抗菌LBL多层膜.该LBL多层膜由修饰有光敏邻硝基苄醇分子的透明质酸(HANB)与季铵化的壳聚糖(ACS)通过静电作用在基片上交替沉积而成.光照后,HANB上的邻硝基苄醇分子产生活性醛基,与邻近壳聚糖上的氨基发生亚...  相似文献   
45.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细胞内4种吡啶核苷酸辅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以及它们的还原态(NADH和NADPH))的方法.样品经甲醇低温快速提取后,在新型混合模式Atlantis PREMIER BEH C18 AX色谱柱上分离,10 mmol/L甲酸铵...  相似文献   
46.
利用流式细胞法、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实时细胞功能分析(RTCA)法分别检测分选前后细胞的活性,综合比较了3种方法的检测原理、操作特点等。结果显示,流式细胞法测得的分选后细胞凋亡率为(3.85 ± 0.008)%,分选前细胞凋亡率为(14.09 ± 0.021)%,分选后细胞凋亡率低于分选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分选前后的活细胞比例显示,分选后活细胞比例高于分选前,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 < 0.001)。CCK-8法测得的分选后细胞活性高于分选前,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 < 0.001);RTCA法测得的分选后细胞连续增殖活性明显高于分选前,具有极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 < 0.000 1)。结果显示,相较于CCK-8法和流式细胞法,RTCA法的细胞用量少、可回收,操作简便,无需标记,检测灵敏度高,可获得实时动态的细胞生长曲线,适合研究分选后细胞长效动态的活性变化,可为基础和临床分选后活细胞的功能研究提供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47.
以生物相容性优异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分子色氨酸和苏氨酸为前驱体,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水溶性良好的蓝色荧光氮掺杂碳点(N-CDs).采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对其结构、组成和光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N-CDs尺寸均一,平均粒径为4.1 nm...  相似文献   
48.
本文用自制的Hadamard变换显微图象分析仪分析了AO和FITC染色的单细胞的荧光光谱,用该仪器获取了单个洋葱细胞核内DNA的分布图象,并在535nm处分别测定了AQ染色的鸡红血细胞及洋葱表皮细胞核的荧光强度。所得结果与生物学结果吻合,显示了该仪器在单细胞试样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9.
陈婕  刘文娟  徐兆超 《色谱》2021,39(10):1055-1064
所见即所得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中心哲学,贯穿在不断认识单个分子、分子复合体、分子动态行为和整个分子网络的历程中.活的动态的分子才是有功能的,这决定了荧光显微成像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成为不可替代的工具.但是当荧光成像聚焦到分子水平的时候,所见并不能给出想要得到的.这个障碍是由于受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荧光显微镜无法在衍射受限的空间...  相似文献   
50.
杨瑞  邓胜松  喻明军  姚日生 《合成化学》2021,29(12):997-1008
为了寻找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基于分子杂交的策略,将苯并[b]氮杂?结构引入查尔酮母体结构中,设计了1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苯并[b]氮杂?-查尔酮杂合物(7a~7l)。并以苯胺为原料,经N-烷基化、羰基化、水解、环化和Claisen-Schmidt缩合反应合成了7a~7l,其结构经1HNMR, 13CNMR和HR-MS(ESI)表征。采用MTT法评估了目标化合物对人胃癌细胞(HGC-27)、人肝癌细胞(HepG2)、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和人正常胃粘膜上皮细胞(GES-1)的抗增殖活性,并进一步采用流式细胞术和蛋白印迹法实验在细胞和蛋白水平上探究了活性最优化合物的抗肿瘤机制。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HGC-27细胞表现出较高的抗增殖活性,其中化合物7d对HGC-27细胞的抗增殖活性最强(IC50=0.78 μmol•L-1),优于阳性对照顺铂(IC50=7.38 μmol•L-1),同时其对人正常细胞GES-1的毒性较低(IC50=22.77 μmol•L-1, SI=29.19),弱于阳性对照顺铂(IC50=9.51 μmol•L-1, SI=1.29)。抗肿瘤机制研究表明:化合物7d能够将癌细胞HGC-27的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并通过增加促凋亡蛋白Bax和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来诱导HGC-27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