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3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213篇
化学   181篇
晶体学   31篇
力学   7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17篇
物理学   398篇
无线电   208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太阳能电池通过光伏效应,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它是一个典型的非线形元件。给出了太阳能电池的物理数学模型。蓄电池作为重要的储能装置。本文对常用的硫酸铅蓄电池原理及工作情况作了详细介绍,构建了太阳能充电实验电路,对蓄电池充电进行了实验。  相似文献   
842.
夜视兼容原理及在机载液晶显示器上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明辉  胡元刚 《现代显示》2006,(1):48-50,29
讨论夜视兼容性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实现原则等,并以机载液晶显示器的设计为例,探讨夜视兼容的实现,提出了双背光模组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43.
采用滞环比较法实现太阳能电池的最大功率追踪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太阳能电池伏安特性及功率电压曲线的分析,结合光伏并网系统的特性和太阳能电池的最大功率点的跟踪原理,并提出了一种采用软件实现太阳能电池最大功率点追踪的方法。与普通的登山法相比,该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跟踪到太阳电池的最大功率点,避免了在最大功率附近因扰动而造成功率损失,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44.
介绍了单相光伏离网发电控制仿真系统,采用DC/DC和DC/AC两级拓扑结构对光伏离网系统进行了研究和设计。研究光伏组件、输入滤波电容和离网逆变器之间的耦合关系,通过双闭环控制策略,实现直流母线电压稳定以及逆变器稳定输出。在MATLAB仿真环境下,对所设计的光伏离网系统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和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45.
传统光伏并网逆变器使用工频变压器进行隔离,体积大、笨重、成本高、效率低。提出了一种利用半桥LLC串联谐振电路进行隔离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方案,分析了两级式光伏并网逆变器各级结构、组成、工作原理把采用变压器隔离和半桥LLC串联谐振电路隔离的光伏并网逆变器进行对比可知,采用LLC谐振电路进行隔离比变压器效率高、重量轻、体积小。  相似文献   
846.
针对聚光型太阳能光伏电池能量转换效率和使用寿命受温度影响较大的问题,基于砷化镓半导体吸收式光纤温度传感器,提出一种对聚光光伏发电系统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的方法。数值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当冷却水的流速降低、聚光光伏电池工作温度升高时,半导体的吸收波长增加,光纤温度传感系统检测出来的温度较高,这时可以通过节流阀增加冷却水的流速,提高聚光光伏电池与冷却水之间的传热系数,从而降低聚光光伏电池的温度。该方法对于延长聚光光伏电池的使用寿命和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47.
用一个栅极可控二极管器件来研究外加应力对锑化铟(InSb)p~+/n光伏红外探测器的漏电影响。通过实验证实了外加应力与栅极之间在其对电流-电压(I-V)特性的影响方面是等效的。在p~+/n结附近,外加栅电压与感应电荷载流子密度之间引入一个显式解析关系式,并在液氮温度下、在一种栅电压和适宜应力下,利用瞬时测量I-V特性技术,取得了相当于某一给定应力下的局部感应表面及体内电荷载流子密度。对在压电-半导体器件中因栅电压或因应力感应所致的漏电位置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48.
针对光伏阵列在实际工作中被局部阴影遮挡,输出特性出现多个峰值点难以进行最大功率跟踪的问题,在分析研究局部阴影下光伏阵列输出特性的基础上,对传统电导增量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模糊控制电导增量法。同时,将改进后的电导增量法同传统粒子群优化算法结合起来对光伏阵列进行联合控制,利用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光伏阵列及其最大功率点跟踪的仿真模型,对该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方法能够实现MPPT的综合优化。  相似文献   
849.
笔者介绍了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系统结构,给出了系统中主要无源器件的设计方法,同时设计了以TMS320F28335为核心的控制系统,控制算法中加入了MPPT控制,为了保证并网电流实时跟踪电网电压的相位,采用了软件锁相环(SPLL);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50.
通过对气态源分子束外延结合常规器件工艺研制的晶格匹配InGaAs/InP光伏型探测器阵列光响应和暗电流特性的表征和比较,研究了聚酰亚胺和氮化硅两种钝化工艺对阵列器件性能和均匀性的影响,并对两种不同钝化膜阵列器件后续封装的可靠性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气态源分子束外延材料具有良好的均匀性;氮化硅钝化器件总体性能上优于聚酰亚胺钝化器件.引线封装实验显示,SiN钝化膜有较好的抗冲击和热稳定性,具有更好的工艺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