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0篇
  免费   248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化学   6篇
力学   342篇
综合类   12篇
数学   16篇
物理学   251篇
无线电   84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40钢非比例循环塑性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0钢在拉扭循环复杂应变路径下的硬化特性和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40钢材料的循环硬/软化不但依赖于应变路径形状,而且依赖于等效应变幅值,还具有路径历史效应;材料的塑性流动几乎不受先前路径历史的影响,仅依赖于当前应变路径形状和等效奕变幅值。  相似文献   
72.
二级加载下疲劳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侃  张圣坤 《力学学报》1999,31(1):106-112
基于二维概率Miner准则,建立了在二级变幅加载下进行疲劳可靠性分析的系统方法并采用八组较大子样的二级低高和高低加载下的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初步实现了对第一级加载后的剩余疲劳寿命和二级加载下的疲劳总寿命进行较为准确的可靠性预测,预测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73.
考虑路径相关性的非比例循环塑性本构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匡震邦  赵社戌 《力学学报》1999,31(4):484-492
根据非比例加载下金属材料响应的延迟特性及加载路径相关性,选取沿应力迹法向的塑性应变的累积量作为非比例加载影响的度量,相应给出反映非比例附加强化的变量,并假设其模量和强化率与加载路径的几何参数相关.为反映由于非比例加载而引起的材料强化的异向效应,在Valanis的塑性内时响应方程中引入与加载路径几何性质有关的应力项,构成非比例循环塑性本构关系.对316和304不锈钢材料在一些典型非比例循环加载路径下的应力响应进行了理论预测,与Benallal等及McDowell的实验结果取得了良好的一致.  相似文献   
74.
多轴非线性连续疲劳损伤累积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所建立的单轴非线性疲劳损伤累积模型,在多轴疲劳损伤临界面原理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多轴比轴比例加载,建立了多轴非线性连续疲劳损伤累积模型,该模型可以考虑多轴疲劳极限、平均静水应力以及损伤参量与加载参数的不可分离的特点,并且能够反映出多轴加载顺序的影响,最后讨论了该多轴疲劳损伤累积模型在多级加载下的递推形式,经多轴二级及块载疲劳试验数据验证表明,用该模型预测多轴疲劳寿命,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5.
含缺陷结构的塑性极限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结合极限分析中的数学规划理论和有限元技术,提出了三维含缺陷结构极限分析的数学规划方法,并采用罚函数法引入塑性不可压条件.对于考虑多组独立变化载荷联合作用的情况,提出了加载路径射线辐射求解方案,并基于这种射线辐射状的加载路径,推导了多组载荷联合作用下结构塑性极限上限分析的数崐学规划格式,编制了相应的有限元程序.文中的数值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76.
根据在不同的变形状态下匀速轴向受压的、两边简支的弹性直杆的动力屈曲控制方程,对直杆一阶、二阶形式的动力屈曲利用差分方法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进行计算和比较,并通过改变加载速度得到相应的数值解。计算结果表明:在保证精度的情况下,加载速度的增加使得两边简支直杆屈曲模态由一阶向二阶发生渐变;在屈曲刚发生阶段,屈曲载荷保持不变,之后屈曲载荷随着加载速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且存在临界加载速度使屈曲载荷在该位置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77.
基于三维Hopkinson杆的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凝土、岩石类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动态力学性能研究一直备受关注,但鉴于动态实验的复杂性,对真三轴应力状态下材料的动态加载一直未曾实现。本文中研制了一套真三轴静载作用下混凝土、岩石类材料的“三维Hopkinson杆”动态力学实验系统,为冲击载荷作用下材料动态各向异性特性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实验测试技术。该系统采用液压伺服控制对立方体试件施加三向独立的0~100 MPa真三轴静载,再利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对试件施加冲击动载,具体研究了C30混凝土材料在不同真三轴静载条件下的动态压缩性能,得到了不同条件下X、Y、Z方向上的动态应力应变关系。  相似文献   
78.
不同加载状态下TA2钛合金绝热剪切破坏响应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般认为绝热剪切现象在宏观上表现为材料动态本构失稳,即热软化大于应变硬化.本文采用帽型受迫剪切试样研究TA2钛合金的动态力学特性和本构失稳过程.首先对剪切区加载应力状态进行理论和数值分析,通过合理设计帽型试样,剪切区变形可近似按剪切状态处理;结合二维数字图像相关法(two-dimensional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2D)直接测试试样剪切区应变演化,给出帽型受迫剪切实验的等效应力-应变响应曲线.进一步,利用Hopkinson压杆对TA2钛合金开展动态压缩及帽型剪切对比试验研究,比较压缩、剪切试验得到的等效应力-应变曲线,采用"冻结"试样方法分析试样中绝热剪切局域化演化过程,探讨不同加载状态下TA2钛合金的绝热剪切破坏现象及其动态力学响应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塑性变形初始阶段,动态压缩及剪切加载下的等效应力-应变曲线符合较好,但随塑性损伤发展及绝热剪切带形成,两者出现分离,表明损伤及绝热剪切演化过程与应力状态相关.剪切试样实验得到的本构"软化"特性能够反映绝热剪切带起始、破坏演化过程的力学响应特性,而在动态压缩实验中,即使试样中已出现双锥形的绝热剪切带及局部裂纹分布,其表观等效应力-应变曲线并不出现软化特征,动态压缩实验无法得到关于绝热剪切起始、发展以及破坏的本构软化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79.
RESISTANCE EFFECT OF ELECTRIC DOUBLE LAYER ON LIQUID FLOW IN MICROCHANNE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oisson-Boltzrnann equation for EDL (electric double layer) and Navier-Stokes equation for liquid flows were numerically solved to investigate resistance effect of electric double layer on liquid flow in microchannel. The dimension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resistance effect of electric double layer can be estimated by an electric resistance number, which is proportional to the square of the liquid dielectric constant and the solid surface zeta potential, and inverse-proportional to the liquid dynamic viscosity, electric conductivity and the square of the channel width. An "electric current density balancing" (ECDB) condition was proposed to evaluate the flow-induced streaming potential, instead of conventional "electric current balancing" (ECB) condition which may induce spurious local backflow in neighborhood of the solid wall of the microchannel. The numerical results of the flow rate loss ratio and velocity profile are also given to demonstrate the resistance effect of electric double layer in microchannel.  相似文献   
80.
张治君  何石  王龙  李益萱 《实验力学》2016,31(4):543-549
传统的振动加载技术,试件通过刚性夹具与振动台台面进行连接,刚性夹具采用螺栓与振动台台面和试件进行连接。一些试验要求振动加载装置的连接不能破坏试件结构,传统的螺栓方式不能满足要求。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真空吸盘的新型振动加载技术,振动加载杆通过真空吸盘吸附在试件表面。该项技术已在垂尾结构的动态疲劳试验中得到应用。应用实践证明,这种基于真空吸盘的振动加载技术方便、可靠、安全,弥补了传统加载方式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