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78篇
  免费   541篇
  国内免费   93篇
化学   3567篇
力学   244篇
综合类   61篇
数学   6368篇
物理学   6198篇
无线电   7474篇
  2024年   242篇
  2023年   1035篇
  2022年   1148篇
  2021年   915篇
  2020年   755篇
  2019年   266篇
  2018年   246篇
  2017年   690篇
  2016年   826篇
  2015年   656篇
  2014年   1431篇
  2013年   1310篇
  2012年   1728篇
  2011年   1248篇
  2010年   1064篇
  2009年   874篇
  2008年   844篇
  2007年   729篇
  2006年   712篇
  2005年   761篇
  2004年   1072篇
  2003年   1019篇
  2002年   973篇
  2001年   847篇
  2000年   805篇
  1999年   314篇
  1998年   326篇
  1997年   206篇
  1996年   157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124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115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我们知道,每个四面体都有外接球,球心就是各条棱的中垂面的交点,这个点到各个顶点的距离都相等.给出一个四面体求它的外接球半径,是一类常见的问题。下面以近几年的高考题为例来说明几类特殊四面体的外接球半径的求法.  相似文献   
22.
蔡红英 《珠算》2002,(2):12-13
为了加强珠算的国际交流,提高我国珠算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将平时所收集资料进行整理,作为英汉双语教学教案,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相似文献   
23.
新颖、有趣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创造诱人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精于设问,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而掌握新课内容.精于设问,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学中基本概念的实质,更灵活地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逐步学会思考的方法,增强学习的兴趣与信心.精于设问,在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方面,起着积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
25.
26.
蔡红英 《珠算》2002,(3):20-21
珠算加法意味着将数字从左至右整齐地、顺序地排在珠上,他们就被记录下来。只要把数置在正确的地方,运算的答案就会立刻呈现在算盘上。  相似文献   
27.
多媒体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正负效应的思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媒体作为现代化的技术 ,为数学这一“思维的艺术体操”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表演舞台”,使高等数学课堂取得了“效率高、印象深、氛围好、感受新”的明显的正面效应 ,尤其是多媒体那独特的“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多变化”的立体式的演示功能 ,使抽象的数学教学成了直观的可操作的“模拟实验”。许多在传统的黑板课堂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 ,教师不易讲清楚的数学难点 ,通过多媒体的演示 ,就不讲自明 ,无师自通了。然而这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我国尚处于刚起步阶段 ,由于受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和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的经验不足…  相似文献   
28.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思维能力.那么,如何提问,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提问的设计和提问的效果两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9.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最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0.
黄绍培 《数学通报》2006,45(7):31-31
记忆特征告诉我们,要加强对某一件事的记忆,加深对某一问题的理解,“错误”与“教训”是最为深刻的.数学教学何尝不是如此.例如,为了加深学生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在教学中可设计如下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