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09篇
化学   308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5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50篇
无线电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NO选择性催化还原Ce-Mn-Ti-O催化剂铈组分助催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BET表面积测试结合NO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微型反应评价等方法,研究了溶胶-凝胶法制备的Ce-Mn-Ti-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中铈组分的助催化作用.结果表明随铈含量增加,NO转化率大幅度增加,在Ce/Mn摩尔比约0.08时达极大值,其后随铈含量进一步增加,NO转化率又逐渐下降.适量铈组分的加入对Mn-Ti-O催化剂表面酸性影响不大,但增加了催化剂活性组分Mn物种的表面浓度,提高了Mn4+物种的相对含量和Mn物种的可还原性,从而提高催化剂低温SCR活性.当Ce/Mn摩尔比超过0.08,催化剂表面的Mn组分与Ce组分可能形成无定型结构的多层聚集的Ce-O-Mn物种,导致催化剂Mn/Ti摩尔比下降和Mn物种可还原性下降,从而导致催化剂SCR活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72.
一价金配合物催化的研究,为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的全合成开辟了新颖简捷的途径.描述了一条简便直接、高效、环境友好的噁唑类天然产物的合成路线.该路线以吲哚为原料,经过碘化,N-Boc保护,Sonogashira偶联,金催化成环反应(72%~88%),脱保护等5步反应合成目标物.关键反应是在金催化下8-甲基喹啉氮氧化物与炔(2)间产生α-羰基金卡宾中间体.  相似文献   
73.
研究了低温等离子体协助催化条件下甲烷选择性催化还原NO反应(SCR).反应气体经等离子体活化后,生成NO2,HCHO,CH3NO和CH3NO2等活性更高的中间产物.程序升温表面反应表明,这些中间产物可在等离子体后置催化装置上进一步反应,从而使NOx还原为N2.在考察的一系列催化剂(包括γ-Al2O3,Ag/γ-Al2O3,B2O3/γ-Al2O3,Ga2O3/γ-Al2O3,In2O3/γ-Al2O3等)中,B2O3/γ-Al2O3表现出最好的催化活性.当反应温度为300oC时,NOx转化率达到最高.与γ-Al2O3催化剂相比,在10wt%B2O3/γ-Al2O3催化剂上,300oC时,NOx转化为N2的转化率从33.4%提高至51.0%.催化剂的酸性对于经等离子体活化后的反应气体在催化剂上的SCR反应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催化剂上吸附态NOx对于NOx的转化也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4.
从亚硝酸根离子与对氨基苯磺酸和盐酸萘乙二胺作用生成红色化合物的数码成像中,可以明显看出随着亚硝酸根离子浓度的增加溶液的颜色加深。用Origin 7.0软件把数码成像的 JPEG 格式转换成灰度格式,然后用Scion Image软件读数,数码成像中不同颜色深度的灰度值亦随着亚硝酸根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由此建立了数码成像比色(DIC)法测定大气中氮氧化物(NOx)含量的新方法。根据红、绿、蓝(RGB)三基色原理探讨了数码成像比色法的原理,考察了数码成像比色法的影响因素,并成功用于合成样和大气中氮氧化物日变化曲线的测定,其结果与分光光度法一致。用于合成样的测定,回收率在97.3%~104.0% 之间, 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0%。  相似文献   
75.
燃煤在O2/CO2方式下NOx生成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O2/CO2方式是一种能有效控制CO2、SO2和NOx排放的新型高效清洁的煤燃烧技术,在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上研究了三种不同煤质特性的燃煤在这种方式下NOx的生成与排放特征。主要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为700℃及900℃时,O2/CO2方式下NOx的排放量较空气气氛下大为降低,研究结果还表明O2/CO2方式下温度、煤质特性、钙基吸收剂的加入对NOx的生成特性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6.
NO_x生成湍流反应率数值模拟的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力行 《力学进展》2000,30(1):77-82
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来优选燃烧器或炉内降低氮氧化物的各种措施,如空气分级,燃料分级(再燃烧),烟气再循环,煤和生物质混烧等,预测其效果,受到国际上越来越大的重视.如何建立合理而经济的数学模型,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根据近年来国际上发表的不同研究者的研究结果,对湍流燃烧氮氧化物生成湍流反应率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并且讨论了有待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7.
刘钰  杨向光  吴越 《催化学报》2000,21(1):59-63
 采用柠檬酸爆炸法合成了系列层状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4BaCu5-xMxO13+λ(M=Mn, Co; x=0~5)催化剂. 用TPD, TPR和化学分析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在CO还原NO中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掺杂Mn, Co后催化剂中的活性氧含量及氧化还原性质发生了变化. 掺杂少量Mn, Co可使催化剂在CO还原NO中的催化活性明显提高,且掺杂Co的样品比掺杂Mn的样品活性提高更明显.这是由于Cu-Mn与Cu-Co之间的协同作用不同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78.
一氧化碳催化还原消除氮氧化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英红  李树本 《分子催化》2000,14(5):392-399
众所周知 ,汽车尾气所造成的大气污染 ,特别是城市的大气污染十分严重 ,已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之一 .汽车尾气主要由 CO、NOx、HC等成分构成 ,其中 CO、NOx 所占比例相当大 [1 ] .CO对人体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 ,而 NOx 中 NO的毒性比 CO还大 ,其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是 CO的 1 0 0 0多倍 .NOx 对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它所造成的光化学烟雾、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空洞效应等 4大环境问题 .据统计 ,汽车尾气中的 NOx 约占全球大气中 NOx 排放物的 60 %左右 [2 ] .针对日益恶化的汽车尾气污染现状 ,各国先后出台了汽车尾气排放的…  相似文献   
79.
NOx在担载CeO2的纳米ZrO2上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纳米级高比表面积ZrO2粉体材料,用TEM,XRD和氮气吸附BET比表面积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Ce(NO3)3溶液浸渍的ZrO2粉体对氮氧化物的吸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5%Ce/ZrO2样品室温时可吸附NOx的最大值为34.5mg;100℃时为17.5mg;200℃时可达9.5mg.对比表明,同样条件下微乳液法制备的ZrO2对NOx的最大吸附量是一般沉淀法制备的ZrO2样品的2.5倍.纳米级ZrO2的特殊孔结构可能是导致微乳液法制备的ZrO2样品吸附量较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0.
采用传统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Ba3-xSi 6O12N2:xEu2+系列荧光粉。X射线衍射(XRD)图谱 分析表明,所有的样品均生成了 Ba3Si6O12N2纯相。激发光谱表明,样品在紫外到蓝光(250~470nm)范围内都可以被有效激发,当激发波长为358nm 时,发射 光谱是Eu2+典型的宽带发射,发射峰在495nm附近,属于4f74f65d1能级之间的跃迁,半峰宽覆盖青绿光范围(480~557nm)。 研究了Eu2+掺杂浓度对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Eu2+掺杂量的逐渐增 加 ,发光强度逐渐增大,当x=0.15时,发射 强度达到最大,所对应的发射光谱波峰的波长最小(492nm);当Eu 2+的掺杂量继续增加时,发光强度开始减弱,这是由于Eu2+间距逐渐减小,非 辐射跃迁几率增加而发生浓度猝灭现象;不同浓度的样品的发光强度 与波长呈相反变化趋势,这与斯托 克斯(Stokes)定律是相符合的。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Ba3Si6O12N 2:Eu2+新型绿色荧光粉适合在白光LED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