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1篇
力学   1篇
物理学   7篇
无线电   3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
电子鼻能够对极微量的气体进行无损伤检测,文中设计一种基于气体传感器的仿生电子鼻系统,并完成了电子鼻系统硬件电路及软件的设计,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电子鼻系统的流道结构,完成了电子鼻系统整体结构的设计及能够实现电子鼻系统的整体组装。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多径衰落等效电路的分析,得出广播电视信号在数字微波传输中将主要受到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影响.详细介绍了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原理和相应的抗衰落措施.重点分析了无损伤倒换和频率分集技术的原理及在山西省微波电路中的具体应用,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了这项技术对电路参数严重误码秒比的实际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固态功率控制器或固体继电器逐步向大功率方向发展,其结温测量与监控成为工程应用中的难题,针对这类具有输入输出隔离功能的器件,采用等功率结温测试法研究了基于MOSFET的功率控制器结温无损伤测量技术。利用MOSFET自身结构,通过研究寄生pn结电压随温度变化规律、器件正向功率和反向功率关系、等功率结温测试与实际结温测试结果对比,提出了适用于工程应用的结温无损伤测量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本方法测试结温准确度在1%以内,并可有效避免器件时间差、测试时间差等问题,可实现多层结构、非气密结构等传统方法难以实现的结温测量,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郜金刚 《无线电工程》2009,39(12):4-6,9
主要介绍了数字微波传输中无损伤切换的作用和基本原理。提出了基于FPGA的无损伤切换的实现方案,并重点介绍了实现中采用的相位调整、弹性存储器和自动切换控制等关键技术。为了保证不因一台设备故障而影响重要业务的可靠传输,通过加装切换装置,根据信道的运行质量,实现2个通道的自动切换,极大提高了可靠性。通过实际应用证明了这种装置有较好的实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光机电信息》2006,(11):56-57
英国敦提大学和圣安德鲁斯大学最近获得200万英镑的科研经费,将利用激光和超声波技术。开发一种革命性的无损伤癌症治疗新技术。研究人员计划利用光束所形成的激光钳来操纵细胞,然后再利用超声波脉冲的能量将治疗药物注射到细胞中去。  相似文献   
16.
由于微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要受到衰落(特别是多径衰落)以及其它电磁波干扰的影响,CCIR对数字微波传输质量作了明确规定:低误码率质量指标为10,达到低误码率指标的时间不低于99.6%,高误码率质量指标为10~(-3),允许时间不超过0.054%。要达到这样的质量指标,势必要求数字微波在主、备用波道倒换过程中既不丢失信码,也不增加读码,更不能失步,这就要应用无损伤切换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前有多种分析方法可以测定生物细胞内镁离子的浓度,但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弊端,需要将细胞破坏,而且不能进行连续的测定. 核磁共振(NMR)方法是一种可以对活细胞、组织等进行无损伤的测定的技术,允许在较长时间内连续进行观察,可以同时考察胞内、胞外离子浓度. 核磁共振测定生物细胞内镁离子的31P NMR 和19F NMR方法近年来多应用于临床医学、生物分析等方面.   相似文献   
18.
文中在分析现有E1通道切换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无损伤切换机制,保证了E1通道上重要信息的可靠传输.提出了基于FPGA的E1通道无损伤切换的实现方案,并重点介绍了实现中采用的数据缓存、相位调整和自动切换控制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彭海清 《无线电工程》1993,23(5):70-72,F003
本文主要介绍了数字微波通信系统中无损伤切换技术的原理及应用。阐述了无损伤切换技术的特点,并指出了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在主、备波道倒换时,能够做到无瞬断、无重叠地倒换,不破坏各帧信码比特数的完整性,使输出码流无任何损伤。最后提出了实现无损伤切换技术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