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61篇
化学   68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531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23篇
无线电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51.
近年来,随着深空探测、超导和量子计算等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装备需要在极端低温工况下服役,超低温引起的润滑问题日益显现.目前超低温摩擦学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变化研究方面,对其背后作用机制的研究并不深入.超低温下大多数固体润滑材料的耐磨性能变差,难以满足长时间服役需求;材料的摩擦学行为受环境、制备方法以及材料种类等众多因素影响,摩擦学性能变化趋势和程度有所不同,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作者从超低温对材料原子和电子运动抑制作用的本质出发,归纳分析了超低温对润滑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机制,从超低温引起力学性能变化、摩擦界面间的化学反应活性变化、相结构及界面结构变化以及电子-声子耦合等微观能量耗散形式等4个方面的影响机制进行了介绍,并对未来超低温摩擦学的发展方向和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52.
以具有特殊双硫醚结构的二硫代二苯甲酸和异辛醇为原料合成了酯类润滑油二硫代二苯甲酸二异辛酯(Phe-S-Ci8).采用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其在不同摩擦副上的润滑性能进行评价,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扫描电镜对磨斑表面形貌及元素状态进行了表征,对影响其摩擦学性能的因素进行了深入探究.研究结果表明,与参照样1088和Phe-3Ci8相比,Phe-S-Ci8具有更好的氧化安定性及热稳定性,其作为钢/铜摩擦副的润滑剂,具有一定的减摩抗磨效果;作为钢/铝摩擦副的润滑剂,具有较好的减摩抗磨性能.Phe-S-Ci8在以上两种摩擦副上表现出显著优于参照样的极压承载能力.通过对磨斑表面元素进行分析可知,Phe-S-Ci8在钢/铜摩擦副上的减摩抗磨性能主要归因于润滑剂分子在摩擦副表面的物理吸附作用,其在钢/铝摩擦副间的减摩抗磨性能主要归因于Phe-S-Ci8与摩擦界面间的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653.
采用SRV-Ⅳ型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对近单一面心立方(FCC)相AlCoCrFeNi高熵合金及其抛丸试样在常温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和行为进行了较详细的考察. AlCoCrFeNi高熵合金的磨损量随摩擦频率和法向载荷的变化均大体呈现正相关性.随着摩擦频率升高(6~40 Hz),该高熵合金摩擦界面的原子排列由主要沿(100)晶面逐渐转变为沿(111)晶面,表现出显著的择优取向,其主要磨损机制由氧化磨损和分层磨损逐步过渡到塑性变形和分层磨损;拉曼光谱分析表明该合金在各摩擦频率(除30 Hz外)下形成的磨痕中存在复杂氧化物,其结晶构造与Al2O3和Cr2O3相似.随着法向载荷不断增大(10~200 N),该合金摩擦界面的晶粒更加细化,摩擦界面的原子排列更加趋向沿(111)晶面,其主要磨损机制由氧化磨损过渡到疲劳磨损,最终转变为黏着磨损.由于细晶强化作用,经抛丸处理后该AlCoCrFeNi高熵合金表面显微硬度达403 HV,相比抛丸前提高近1倍.抛丸处理形成的表面强化层有利于降低合金的磨损,其厚度约为25μm.随着...  相似文献   
654.
摩擦学行为研究对认识界面摩擦磨损特征,揭示摩擦自激振动产生机理及演变规律,保证摩擦系统的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摩擦学行为模拟试验装置由于刚性连接方式对界面摩擦振动响应的干扰,难以精确开展摩擦学行为研究和材料磨损性能评估,亟需隔离摩擦界面与机械连接部件之间的耦合振动.为此,基于气浮轴承设计了1种可实现振动解耦的摩擦学行为模拟试验台,通过锤击试验以及与非振动解耦摩擦试验机的对比试验,测定并验证了试验台振动解耦功能的有效性.锤击试验表明,未充气状态下在气浮轴承轴套处检测到多个频率,而充气状态下仅有较低的单一频率存在.摩擦学对比试验发现,随着法向载荷或往复滑移频率的增加,振动解耦试验台测得的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变化率线性增加,而非振动解耦试验机的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变化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存在明显差异.因此,该摩擦学行为模拟试验台成功实现了摩擦界面与机械连接部件之间的振动解耦,为进一步精确探究界面摩擦学行为的影响因素和演变规律、揭示摩擦自激振动产生机理以及在对比评估不同材料摩擦磨损性能时排除摩擦学设备的影响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655.
以聚四氢呋喃二醇(PTMEG)、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和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MOCA)为原料,通过使用不同含量的有机硅树脂(PDMS)对其改性,制备了4种浇注型聚氨酯脲弹性体(PUU-s).系统地研究了PDMS的含量对聚氨酯脲弹性体力学性能、耐热性能、耐疲劳性能、可回复性能、耐介质性能以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DMS改性的PUU-s弹性体,不仅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且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和耐介质性以及较高的可回复性,可作为苛刻工况下的密封材料.其有望作为盾构机主驱动密封用材料,提高了密封部件的长寿命服役,解决了磨损失效等问题.  相似文献   
656.
人工髋关节假体性能评价关系到其在体内的服役情况,髋关节假体在体内承受的负荷、运动以及体液环境等非常复杂,在体外构建复杂环境用以研究在体内环境下关节假体的服役行为,有助于减少人工关节假体失效和提高患者满意度.本文中通过文献调研的方式,详细阐述了关于髋关节假体的相关评价标准和学者们的评价研究方法,指出了现有评价方法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改善思路.对于关节假体所使用材料的评价,国内外相关机构制定了一系列标准程序,用以评估其力学和摩擦学特征,但对于多孔材料的性能评价仍需进一步研究.对于关节部件的性能评价已形成相关测试标准,但存在评价过于简化等问题,有部分评价方法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对于关节假体生物力学性能和运动功能评价,均处于试验室研究阶段.其中,部分性能/功能评价研究较多,但研究中所采用的运动和加载条件与体内真实环境存在差异的问题仍需要进一步解决.建立系统性和层次性的髋关节假体评价体系,施加可近似等效在体服役的环境,平衡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骨科植入物的临床前评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