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无线电   44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9 毫秒
11.
王禹 《高保真音响》2011,(12):115-117
曾经和一位自称对古典音乐不甚了解的友人聊音乐。友人对巴洛克小品《卡农》赞叹有加:“帕赫贝尔太伟大了!”“何出此言?”我问道。“难道你不觉得这样一首简单的《卡农》.你却不能说它是欢快的.也不能说它是悲伤的。因为它包含了人类的全部情感。”听到这番话,我顿时像被电击了一般。  相似文献   
12.
旖旎风光     
倾心于巴洛克音乐的爱乐者们向来对DG的副品牌ARCHIV是情有独钟的,而如今的安德雷-马孔与威尼斯巴洛克乐团的组合已经成为公司推广巴洛克音乐的一面重要旗帜。  相似文献   
13.
因拥有惊人快速且婉转的花腔而获“转音天后”美誉的次女高音塞西莉亚·巴托莉,同时也拥有中低音域,这是她最特别的地方之一。她其实可以唱到许多女高音的音域,加上控制自如的花腔技巧与独特又教人难忘的音色,芭托莉无疑是这个时代最耀眼的次女高音。但她并不让自己落入与一般次女高音相竞的窠臼,聪明地避开了传统演唱的领域,凭借对罕见曲目的关注与用心以及对多种演出形式、风格的准确拿捏,为自己开辟了一片截然不同的天空。  相似文献   
14.
《家庭影院技术》2006,(9):78-78
小号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铜管乐器,它虽然管身短小,但是能奏出极高的音符,而且声音非常有穿透力,在管弦乐齐奏的时候特别容易杀出重围一枝独秀,展现出璀璨的金属质感音色。正因为小号这种声音特质,从巴洛克时代到今天,它都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独奏乐器。古往今来为它而谱写的协奏曲数之不尽。当代著名的小号大师哈坎.哈登柏格(Hakan Hardenberger)近期录制推出的录音专辑《现代小号作品集》,就收录了三部近现代杰出的小号协奏曲。  相似文献   
15.
对于很多爱乐者来说.被教科书尊称为”音乐之父”的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3.21—1750.7.28)是一个既熟悉又遥远的名字,这个名字如此高高在上,以至于让人很容易产生畏惧的距离感。  相似文献   
16.
荷露 《高保真音响》2011,(9):116-118
鲁特琴(Lute,亦称琉特琴)在当代乐器体系中的身份比较尴尬一方面它的历史悠久,在音乐发展历程中曾经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据史书载,鲁特琴最早可追溯到1270年.从文艺复兴时期至17世纪巴洛克早期,它一直是西方最流行的伴奏乐器之户.其形体设计制造工艺、演奏方式与技巧、音乐创作手法等方面都对吉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被视为...  相似文献   
17.
陈越 《高保真音响》2011,(7):116-118
《周礼》有云:“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在笔者看来,西方音乐中的宗教音乐与合唱即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今天所介绍的巴赫的管风琴作品,作为巴洛克时代管风琴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无一例外地诠释着这样一种意境: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相似文献   
18.
《高保真音响》2014,(3):32-33
17世纪的巴洛克音乐,18世纪的古典派音乐,19世纪的浪漫派音乐,20世纪的现代音乐,几乎每个世纪都会诞生一种新的音乐类型。它们由于时代特征的不同而悄然变化着。20世纪50年代电子音乐兴起,这一音乐类型的产生仰赖于电子合成器的出现和发展,电子合成器存储了制作好的不同音色,演奏者在演奏时可以调节速度、音调、音色。  相似文献   
19.
《高保真音响》2012,(6):117-117
为庆祝拿索斯(NAXOS)公司成立25周年,答谢广大乐迷对他们的支持,拿索斯隆重推出了“拿索斯25周年CD系列——伟大的古典音乐”。全面收录了古典音乐界600多年内最伟大的作品和最经典的演绎。该系列有歌剧、浪漫交响乐、小提琴.钢琴、巴洛克、俄罗斯交响乐、芭蕾舞等9个系列.每个系列都由10张CD组成.喜欢古典音乐的朋友不容错过。  相似文献   
20.
小提琴史上,演奏与创作皆自成一派的大家并不罕见。他们对于小提琴作为一件独奏乐器于过去数百年间在音乐舞台上的发展自是功不可没。从巴洛克时期为小提琴演奏开辟出一片天地的科莱里、塔蒂尼到充分发展了小提琴的“硬”技术,使之在本质上跨进了一大步的帕格尼尼,而后又随着恩斯特、维尼亚夫斯基、维厄当等人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