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06篇
  免费   2514篇
  国内免费   4195篇
化学   6167篇
晶体学   397篇
力学   605篇
综合类   146篇
数学   386篇
物理学   3340篇
无线电   14574篇
  2024年   129篇
  2023年   480篇
  2022年   651篇
  2021年   752篇
  2020年   570篇
  2019年   694篇
  2018年   489篇
  2017年   737篇
  2016年   843篇
  2015年   1049篇
  2014年   1526篇
  2013年   1357篇
  2012年   1746篇
  2011年   1578篇
  2010年   1235篇
  2009年   1660篇
  2008年   1896篇
  2007年   1485篇
  2006年   1451篇
  2005年   1348篇
  2004年   950篇
  2003年   623篇
  2002年   487篇
  2001年   491篇
  2000年   383篇
  1999年   233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高镍负载量的13%Ni/SiO2(13Ni/Si)催化剂和低镍负载量的7%Ni-2%Ce/SiO2(7Ni-2Ce/Si)催化剂.通过N2物理吸附、XRD、FT-IR、TEM、H2-TPR/TPD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在连续流动微反装置上考察了催化剂的CO甲烷化活性.结果表明,在7Ni-2Ce/Si催化剂中NiO、CeO2和SiO2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改变了Ni-O-Si键的化学环境,促进了氧化镍物种的分散和还原,进而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比表面积,同时在催化剂表面形成了新的中等强度的CO吸附中心.与高镍负载量的13Ni/Si催化剂相比,低镍负载量的7Ni-2Ce/Si表现出更高的CO吸附能力和甲烷化活性.常压下,在CO体积分数1%和空速7 000 h-1的反应条件下,低镍负载量的7Ni-2Ce/Si催化剂上CO完全甲烷化最低温度为230 ℃,比高镍负载量的13Ni/Si低了30 ℃.  相似文献   
982.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CuO/TiO2负载型催化剂,并将其用于CO2加氢制甲醇反应。重点考察了铜的负载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对其物化性能和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发现,随着铜负载量的增加,催化剂中金属铜的比表面先增加后减小,当铜的负载量为10%(质量百分数)时达到最大值。催化剂的表面碱性位数量随铜含量的增加持续减小,中等碱位和强碱位的强度下降。当铜的负载量不高于10%时,CO2的转化率与铜的比表面积呈线性关系。甲醇选择性与催化剂的表面碱位性质有关,过强的碱性位会降低甲醇选择性。  相似文献   
983.
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Er3+单掺及Er3+/Yb3+共掺La2TiO5荧光粉体样品。经过1 100 ℃下3 h的煅烧,得到了较好的微晶。X射线粉末衍射测试表明样品中不含杂质相。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样品颗粒范围为100~300 nm。紫外激发光谱中,在250~320 nm范围内出现Er离子和临近配位氧离子之间强烈的电荷转移跃迁峰,在350~500 nm出现Er离子f-f跃迁尖锐的吸收峰。在378 nm激发下,Er离子发射强烈的特征绿光(546 nm, 4S3/2-4I5/2),当Er离子物质的量分数达到1%,发射峰强度达到最大。在980 nm激发下的上转换光谱中,Yb离子的共掺杂有效的敏化上转换发光强度。详细讨论了样品的上下转换发光机理及相应能量传递过程。同时测试了样品的荧光衰减和量子产率。  相似文献   
984.
利用浆态床反应器,考察了沉淀及老化温度对CuO/ZnO/Al2O3催化剂催化合成甲醇的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并用XRD、BET、FT-IR以及XPS等技术对前驱体及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物相主要以孔雀石(Cu2(CO3)(OH)2)和类孔雀石((Cu,Zn)2(CO3)(OH)2)为主,其中,70 ℃沉淀和80 ℃老化条件下制备的前驱体具有适当的结晶度,焙烧后的催化剂中CuO分布均匀,Cu元素的电子结合能位移最大,CuO与ZnO之间作用较强,催化剂的性能最佳,时空收率和失活率分别达到了153.3 g/(kgcat·h)和1.44%/d。  相似文献   
985.
建立了UHPLC-MS/MS法测定水产品中10种磺胺类(SAs)和7种喹诺酮类(QNs)药物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用200 g/L盐酸羟胺-乙腈溶液提取,以乙酸铵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正离子(ESI+)模式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同时对水产品中10种SAs和7种QNs进行定量和定性。在0.25~4.0μg/kg和0.10~2.0μg/kg范围内两类药物的线性良好(r2>0.99);平均回收率为均为80%~120%,RSD为7.4%~14%;10种磺胺药物的检测限(LOD)均为5.0μg/kg,7种喹诺酮药物检测限(LOD)均为2.0μg/kg。该方法适合水产品中这两类药物残留的确证和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986.
建立了水果、蔬菜、粮谷、油料、动植物脂类、动物源性食品等6类食品中增效醚残留量快速测定的液相色谱-质谱/质谱(LC-MS/MS)方法。样品盐析并除水后,用三氯甲烷提取,氟罗里硅土填料固相萃取柱净化,丙酮-三氯甲烷混合溶剂洗脱,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在Zobax SB C18液相色谱柱完成分离,并于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质谱测定。考察了提取溶剂、净化方法、柱容量、仪器条件、基质效应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增效醚质量浓度在0.5~100μg/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76,方法定量限(LOQ)为10μg/kg。17种食品基质添加LOQ、低MRL、2倍MRL、高MRL 4个不同浓度水平时,回收率在80.3%~96.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7%~14%,方法可以满足多种食品基质中增效醚残留量的定性和定量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987.
建立了固相萃取-亲水相互作用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食品中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残留量的方法。采用乙腈和水提取试样中残留的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正己烷脱脂,提取液经亲水性键合硅胶和阳离子交换树脂复合填料柱(MCT柱)净化。采用亲水相互作用色谱柱进行分离,质谱采用正、负离子切换模式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同位素内标法定量。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在10~2500 μg/L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定量限分别为25和50 μg/kg。本方法在动物源性食品、植物源性食品、乳及乳制品等不同样品中的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高、中、低3个添加水平的回收率分别在70.0%~129.6%和70.0%~128.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在1.4%~23.3%和2.8%~18.7%之间。该方法可满足食品中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同时定量测定的需要。  相似文献   
988.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CRCU,高等学校化学研究,英文版,双月刊)创刊于198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委托吉林大学主办的英文版化学学科综合性学术刊物,为SCI收录期刊。  相似文献   
989.
应用薄层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硝基苯/水两相界面间,且有共同离子四丁基铵TBA+存在于两相中,在有机相中的四氰化二甲基苯醌(TCNQ)与水相中的K4Fe(CN)6之间发生的反向电子转移反应。在直径为0.64cm的裂解石墨电极上用2μL硝基苯溶液使之自然扩散在电极表面形成薄层的有机相,并以此作为工作电极。对电极为铂丝(0.5mm),参比电极为Ag/AgCl电极,均置于总体积为2mL的水相中。由于共同离子TBA+的诱导,在硝基苯/水界面间,在已氧化的TCNQ+阳离子(在有机相中)与[Fe(CN)6]4-阴离子(在水相中)之间发生了反向电子转移反应。试验证明: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改变两相中共同离子的浓度,可使一些不能发生的两相界面的电子转移反应得以发生;这类电子转移反应系受界面电位差所控制。此外,还测得了在恒定的共同离子浓度比值的条件下,此两相界面电子转移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k)为0.135cm.s-1.mol-1。  相似文献   
990.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委托吉林大学和南开大学主办的化学学科综合性学术刊物,以研究论文、研究快报和综合评述等栏目集中报道我国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在化学学科及其相关的交叉学科、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