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23篇
化学   94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230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30篇
物理学   222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岩石在拉应力状态下的力学特性不同于压应力状态下的力学特性.利用细观力学理论研究了细观非均匀性岩石拉伸应力应变关系包括:线弹性阶段、非线性强化阶段、应力降阶段、应变软化阶段.模型考虑了微裂纹方位角为Weibull分布和微裂纹长度的分布密度函数为Rayleigh函数时对损伤局部化和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分析了产生应力降和应变软化的主要原因是损伤和变形局部化.通过和实验成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2.
本文分别采用激光和白光DSCM(数字散斑相关测量)方法对一种新型各向异性核工业石墨的裂纹尖端位移、应变场进行了实验研究,两种方法都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考虑核工业石墨制备过程形成的各向异性特点,本文构建了三维各向异性有限元模型,采用奇异单元,计算模拟石墨裂纹尖端的变形和应力场,通过对实验结果和有限元计算结果的比较可以发现两者具有相近的趋势。  相似文献   
73.
在室温下对退火和调质42CrMo合金钢进行了单轴应变控制和应力控制的系统循环实验,并对它们的应变循环和应力循环特性进行比较.揭示和分析了应变幅值、平均应变及其历史对材料应变循环特性的影响以及应力幅值、平均应力及其历史对棘轮行为的影响.讨论了应变循环和应力循环间的交互作用以及不同热处理工艺下材料循环变形行为间的区别.研究发现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平均应力和应力幅值及其历史对材料的棘轮行为都有很大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助于进行合理本构描述的结果.  相似文献   
74.
变温下橡胶材料力学性能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九生  黄兴 《实验力学》2007,22(6):612-616
利用Zwick020材料试验机研究了天然橡胶材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单向拉伸的大变形力学行为.得到了不同温度和不同加载速率条件下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和材料的破坏条件,由此分析了高温和低温的温度变化条件及加载速率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出天然橡胶材料在大变形条件下的温度和加载速率敏感特性.同时利用实验结果拟合出材料的应变能函数,并应用热超弹性模型对材料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仅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吻合得较好,因为材料软化或硬化,在很高或很低的温度情况下二者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75.
高纯铝箔在特定的溶液下经过电化学阳极氧化腐蚀,可在其表面生成一层多孔的非晶氧化铝层,孔大致呈六方密排,孔径分布均匀。此类薄膜具有规则的纳米级孔径,大的比表面积,可用在微纳滤方面和纳米材料组装方面。然而,对于此类薄膜力学性能的研究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功能的开发和应用。为了获得此类多孔膜的弹性常数,本文用鼓膜法结合散斑干涉实验方法、单轴拉伸结合双光束干涉法和多普勒测振仪三种方法测量氧化铝多孔膜的弹性模量,得到的宏观弹性模量基本相同,并对三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多孔氧化铝膜与块状氧化铝材料或致密氧化铝膜力学性能的差并。  相似文献   
7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牛家胜  罗莹  马本堃 《中国物理》2002,11(2):144-149
We have analysed theoretically the polarization and dielectric constant of uniaxial ionic crystals,including the effect of the nonlinear interactions between ions.The spectrum of polaritons(coupling modes of photons and optical phonons) under nonlinear interactions was developed.A new branch of dispersion relations emerges in the original frequency gap.  相似文献   
77.
高强混凝土单轴压缩声发射频率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高强混凝土破裂前声发射信号的频率特征,对C60、C70、C80高强混凝土试件进行单轴压缩下的高、低频双通道声发射试验,得到破裂过程的力学参数和声发射参数,探求高强混凝土不同加载阶段声发射信号频率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三种高强混凝土在峰值应力前,高、低频通道声发射信号均集中在特定的频段内;临近峰值应力时,高、低频通道的声发射信号频率向低频段移动,同时优势频段内的频率趋于分散,这可作为预测高强混凝土破坏的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78.
段铁城  李录贤 《力学学报》2016,48(5):1096-1113
已有多种厚板理论和高阶剪切变形模型,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更加完善.首先根据平均转角及上下表面剪应力自由这两个条件,提出了具有统一高阶剪切变形模型的中面位移模式,并将之表示为正交分解形式.根据正交特性,定义了板的广义应力;运用板问题应变能密度表示的等价性,提出了与广义应力功共轭的广义应变表示形式,建立了板的本构关系.证明了不同转角定义时虚功原理板理论表示的客观性,以及与三维弹性理论表示的等价性.运用虚功原理,建立了变分自洽的高阶厚板理论和变分渐近的低阶厚板理论,推导了相应的平衡方程及边界条件,分析了与已有板理论的异同.以广义应力形式建立了厚板理论的平衡方程,厘清了不同转角表示时板理论间的关系、低阶厚板理论与高阶厚板理论间的关系以及剪切系数计算等若干基本问题.对圣维南扭转问题的求解证明了该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9.
We describe the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uniaxial magnetic gels. Fibril formation of the embedded magnetic particles generates easily detectable magnetic and optical anisotropies. A finite magnetization is frozen‐in and leads to a ferromagnetic‐like response in small homogeneous external magnetic fields. We present, for the first time, frequency dependent measurements of the shear modulus G′. Despite their optical and magnetic anisotropy, the gels are mechanically isotropic.

The time‐dependent G′ for a ferrogel in the parallel orientation in a homogeneous field of 200 mT.  相似文献   

80.
    
Some soil microbes, with their diverse inhabitance, biologically active metabolites, and endospore formation, gave them characteristic predominance and recognition among other microbial communities. The present study collected ten soil samples from green land, agricultural and marshy soil sites of Khyber Pakhtunkhwa, Pakistan. After culturing on described media, the bacterial isolates were identified through phenotypic, biochemical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Our phylogenetic analysis revealed three bacterial isolates, A6S7, A1S6, and A1S10, showing 99% nucleotides sequence similarity with Brevibacillus formosus, Bacillus Subtilis and Paenibacillus dendritiformis. The crude extract was prepared from bacterial isolates to assess the anti-bacterial potential against various targeted multidrug-resistant strains (MDRS), including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TCC 19606),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BAA-1683), Klebsiella pneumoniae (ATCC 13883), Pseudomonas aeruginosa (BAA-2108), 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292013), Escherichia coli (ATCC25922) and Salmonella typhi (ATCC 14028). Ou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all bacterial extracts possess activity against Gram-negative and Gram-positive bacteria at a concentration of 5 mg/mL, efficiently restricting the growth of E. coli compared with positive control ciprofloxacin. The study concluded that the identified species have the potential to produce antimicrobial compounds which can be used to control different microbial infections, especially MDRS. Moreover, the analysis of the bacterial extracts through GC-MS indicated the presence of different antimicrobial compounds such as propanoic acid, oxalic acid, phenol and hexadecanoic aci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