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73篇
  免费   2015篇
  国内免费   3482篇
化学   8057篇
晶体学   464篇
力学   914篇
综合类   142篇
数学   2832篇
物理学   496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315篇
  2021年   392篇
  2020年   455篇
  2019年   402篇
  2018年   379篇
  2017年   532篇
  2016年   748篇
  2015年   516篇
  2014年   715篇
  2013年   1251篇
  2012年   1059篇
  2011年   1058篇
  2010年   861篇
  2009年   906篇
  2008年   919篇
  2007年   914篇
  2006年   790篇
  2005年   667篇
  2004年   555篇
  2003年   507篇
  2002年   453篇
  2001年   381篇
  2000年   342篇
  1999年   306篇
  1998年   271篇
  1997年   216篇
  1996年   225篇
  1995年   182篇
  1994年   174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12篇
  1976年   6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在水热条件下,以3,5-二((4''-羧基苄基)氧)苯甲酸(H3bcb)和4''-(4-吡啶基)-2,2'':6'',2"-三联吡啶(PYTPY)为混合配体构筑了2个过渡金属配合物[Co(H2bcb)2(PYTPY)]n1)和[Mn(H2bcb)2(PYTPY)]n2),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2为一维链状结构。此外,2个配合物展示了优良的热稳定性。磁化率的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12在2 K和8 K以下时展示了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42.
刘庆  魏振宏  于慧  郝艳欢  蔡琥 《无机化学学报》2017,33(11):2139-2146
金属卤化物MCl2(M=Pb2+,Cd2+,Co2+)分别与苯并噻唑(btz)在浓盐酸中、80 ℃下反应,合成了3种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btzH)[(PbCl3)] (1),(btzH)2[CdCl4]·2H2O (2)和(btzH)2[CoCl4]·2H2O (3),其中化合物23结构相似。对化合物1~3进行了粉末衍射、红外和紫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荧光测试发现:化合物1~3在393 nm处有发射峰,该荧光来源于苯并噻唑环中电子的π…π跃迁。  相似文献   
943.
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了膨胀石墨/聚苯胺(EG/PANI)复合材料,将Fe_3O_4负载于EG/PANI表面,得到具有电磁吸收性能的EG/PANI/Fe_3O_4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及矢量网络分析仪(VNA)等对复合材料的形貌、成分和吸波性能进行了研究.吸波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当掺杂浓度为0.05 mol/L,匹配厚度d=2 mm时,样品的最小反射损耗(RLmin)在8.64 GHz处达到-37 dB.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最小反射损耗峰向低频移动,对应的匹配厚度逐渐变厚.材料的介电弛豫极化、涡流损耗及λ/4模型的干涉相消现象出现的双峰,使EG/PANI/Fe_3O_4复合材料在电磁波吸收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44.
以1,3-双咪唑丙烷,3,5-吡啶二羧酸和Zn(NO3)2·6H2O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个新的Zn(Ⅱ)配合物{[Zn(bbi)(3,5-pdc)]·2H2O}n(1, bbi=1,3-二咪唑丙烷,3,5-pdc=3,5-吡啶二羧酸), 其结构和热性能经IR, 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和TGA表征。1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9.070 8(5) , b=10.213 1(8), c=11.266 7(7), α=82.138(6)°,β=89.368(5)°, γ=75.419(6)°。室温固态荧光测试结果显示,在330 nm激发态下,1在424 nm具有强烈的荧光发射峰。  相似文献   
945.
首次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冰晶石型氟化合物(NH_4)_3FeF_6,其结构和性质经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差热-热重分析表征。(NH_4)_3FeF_6属立方晶系,空间群Fm-3m,晶胞参数a=b=c=0.913 0 nm。对磁化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温度降低,磁有序与晶体特征和孤立的磁单元有关。  相似文献   
946.
Ti4+ ions were introduced to the VO43- substituted Li3Fe2(PO4)3 by sol-gel method. Simultaneous substitution of Ti4+ for Fe3+ and VO43- for PO43- in the Li3Fe2(PO4)3 resulted in a net improvement in the rate capability and cycling performance, as compared with the single Ti4+ or VO43- substituted compound.  相似文献   
947.
围绕金纳米粒子前沿内容,设计了一个简易的本科生基础实验,利用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法制备分散性好的金纳米粒子溶液,讨论了其尺寸与颜色的关系,探究了不同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对金纳米粒子团聚及其颜色的影响,初步了解金纳米粒子的光学特性和探针效应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948.
近十年,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凭借其新颖优异的光电特性而引起广泛关注。最近,手性钙钛矿由于结合了钙钛矿材料和手性材料各自独特性能,在三维显示、光学信息处理、量子光学、生物探测、自旋电子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根据有机、无机组分的空间分布,可以对手性钙钛矿的结构维度进行分类。本文以手性钙钛矿的不同结构维度为出发点,分别阐述了一维、二维和三维手性钙钛矿的晶体结构、光学和光电特性,包括圆二色性、圆偏振光致发光和光电探测等特性。考虑到二维手性钙钛矿具有独特的范德华层状晶体结构,重点介绍了其与其它二维材料组合成二维异质结构方面的工作。最后,分别从材料制备和器件应用的角度,总结了手性钙钛矿的重点挑战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49.
具有热活化延迟荧光(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 TADF)特性的配合物可以同时利用单重态和三重态激子,因此发光量子效率较高,近年来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关注。特别是铜金属有机配合物,最低单重态和最低三重态的能量差较小,又可以通过不同配体或取代基进行调节,所以具有较好TADF性能。本文根据配位原子的类型,汇总和分析了近5年具有TADF性质的铜配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发光性能,并简要讨论了其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s)中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950.
A new H-bonded crystal [RuIII(Him)3(Im)3] with three imidazole (Him) and three imidazolate (Im) groups was prepared to obtain a higher-temperature proton conductor than a Nafion membrane with water driving. The crystal is constructed by complementary N−H⋅⋅⋅N H-bonds between the RuIII complexes and has a rare Icy-c* cubic network topology with a twofold interpenetration without crystal anisotropy. The crystals show a proton conductivity of 3.08×10−5 S cm−1 at 450 K and a faster conductivity than those formed by only HIms. The high proton conductivity is attributed to not only molecular rotations and hopping motions of HIm frameworks that are activated at ∼113 K, but also isotropic whole-molecule rotation of [RuIII(Him)3(Im)3] at temperatures greater than 420 K. The latter rotation was confirmed by solid-state 2H NMR spectroscopy; probable proton conduction routes were predicted and theoretically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