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1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5篇 |
力学 | 78篇 |
数学 | 11篇 |
物理学 | 49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Jos Derksen 《Flow, Turbulence and Combustion》2002,69(1):3-33
Turbulent, swirling flows are encountered frequently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practice. In this article, experiments and simulations
on two classes of swirling flows, viz. agitated flows (stirred tanks), and confined swirling flows are discussed. Results
of large-eddy simulations of stirred tank flow are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data, mainly phase-resolved LDA data of the
flow in the vicinity of the impeller. Next to the average velocity field, also the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and the anisotropy
of the Reynolds stress tensor have been assessed. An important application of confined swirling flow is the cyclone separator
(hydrocyclones for the separation of liquids, gas cyclones for gas-solid separation). The flow in a swirl tube geometry exhibiting
many of the typical features of swirl flows (e.g. vortex breakdown) is discussed. Furthermore, a large-eddy simulation of
the gas flow in a high-efficiency Stairmand cyclone separator is presented. Two examples of process modeling based on flow
simulations are briefly treated: orthokinetic agglomeration of crystals in a stirred tank, and particle separation in a cyclone.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22.
压力旋流喷嘴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船用发动机、车用汽油缸内直喷发动机、燃气轮机等动力机械的燃油喷射系统中.以压力旋流喷嘴射流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圆环旋转黏性液体射流破碎液滴粒径与速度数量密度分布相关性问题研究.对于液体射流,以往的研究往往对破碎液滴粒径数量密度分布或速度数量密度分布进行单独研究,对于这两种数量密度分布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从相关性的角度对圆环旋转黏性液体射流破碎液滴粒径与速度数量密度分布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采用最大熵原理方法建立了圆环旋转黏性液体射流破碎液滴粒径与速度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对圆环旋转黏性液体射流破碎液滴粒径与速度联合概率密度函数进行了讨论,对圆环旋转黏性液体射流破碎液滴粒径数量密度分布与速度数量密度分布的相关性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为了给出正确的圆环旋转黏性液体射流破碎液滴粒径与速度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射流守恒约束条件中必须同时包括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以及能量守恒定律;破碎液滴粒径的数量密度分布与速度数量密度分布密切相关;射流旋转强度对破碎液滴粒径数量密度与速度数量密度分布结构影响不大,对破碎液滴粒径数量密度和速度数量密度的分布区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3.
超临界二氧化碳(CO2)射流破岩既能降低岩石门限压力又能有效保护储层,直旋混合射流兼具直射流和旋转射流特点可提高破岩效率,基于此提出了超临界CO2直旋混合射流的破岩方法。为了揭示超临界CO2直旋混合射流破岩特性,设计加工出叶轮式直旋混合射流喷嘴,通过岩石定点冲击破碎实验对比了该射流与常规水射流的破岩效果,并研究了叶轮长度、叶轮中心孔直径、混合腔长度、喷射距离、射流压力等重要参数对超临界CO2直旋混合射流破岩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实验条件下,该射流方法的平均破岩能力比常规水射流提高了42.9%;超临界CO2直旋混合射流破岩易出现较大体积岩屑崩落现象;随着叶轮长度、混合腔长度、喷射距离的增大破岩效果均先增强后减弱,实验条件下上述参数存在最优范围值;叶轮中心孔直径的增大会导致岩石破碎孔深度增加、直径减小;随着射流压力的升高,超临界CO2直旋混合射流破岩效果有着较为明显的提升。研究结果可为超临界CO2直旋混合射流破岩方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4.
We examine the inverse cascade of kinetic energy to large scales in rotating stratified turbulence as occurs in the oceans and in the atmosphere, while varying the relative frequency of gravity to inertial waves, N /f . Using 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s with grid resolutions up to 10243 points, we find that the transfer of energy from three-dimensional to two-dimensional modes is most efficient in the range 1/2⩽N /f ⩽2, in which resonances disappear. In this range, the cascade is faster than in the purely rotating case, and thus the interplay between rotation and stratification helps creating large-scale structures. The ensuing inverse cascade follows a −5/3 spectral law with an approximately constant flux. This inverse cascade becomes negligible when stratification is dominant.https://doi.org/10.1209/0295-5075/102/44006 相似文献
25.
利用线性稳定性理论进行了射流液体粘性对圆环旋转液膜射流稳定性影响的研究,推导出了三维扰动下具有固体旋涡型速度分布的圆环旋转粘性液膜射流的色散方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类反对称模式与类对称模式下的圆环旋转粘性液膜射流的三维不稳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类反对称模式下,液体粘性超过一定值后,射流最大扰动增长率随液体粘性的增加而迅速减小;轴对称模态的射流特征频率产生一个突降变化;随液体粘性增加,轴对称模态不稳定波数范围减小,非轴对称模态不稳定波数范围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在类对称模式下,液体粘性对射流最大扰动增长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非轴对称模态的影响上;液体粘性只在粘性较大时才会对非轴对称模态射流特征频率产生一定影响;液体粘性超过一定值后,轴对称模态与非轴对称模态的不稳定波数范围都会快速下降。 相似文献
26.
在自行设计的旋风炉实验台上对焚烧飞灰进行玻璃化熔融实验,系统研究了焚烧飞灰熔融前后微观形貌、灰渣中重金属特性和浸出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焚烧飞灰旋风熔融后成黑色的脆硬玻璃态熔渣,表层呈浅黄色。在熔渣中N i、Cr的固溶率最高,均超过95%以上;低熔点重金属多数挥发至熔融烟气和熔融烟道飞灰颗粒中,Cd的固溶率仅有21%,Pb和Zn部分固溶于玻璃态熔渣中,两者固溶率可达42%以上。Cu和As的固溶率分别为37%和18%。熔融后的玻璃态熔渣重金属浸出率明显低于熔融前的焚烧飞灰,且均低于美国EPA的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27.
28.
29.
30.
STABILITYANALYSISOFSLOWLYDIVERGENTSWIRLINGFLOW(I)──THEORY'XiaNan(夏南);YinXieyuan(尹协远)(ReceivedJuly19.1993.CommunicatedbyTsaiSh... 相似文献